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生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生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

何祖华

月刊

2095-1108

zstx@sibs.ac.cn

021-54922836

200031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楼

植物生理学报/Journal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其特色是栏目众多,内容涵盖面广,信息量大。1998和1999年该刊的总被引次数为891和1132,分别获得国家科技部颁发的第10名和第16名证书;被列为生物科学类、植物学类、农作物类和园艺学类的核心期刊。1998、1999两年发表的论文被SCI CDE引用36次,收录我刊的国内外检索系统达19个之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欧李嫩枝扦插生根与生理变化的影响

    何倩倩张婕穆霄鹏张建成...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农大6号'欧李新梢为材料,扦插前一周母株新梢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扦插后统计生根率及生长情况,并分析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母株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NAA(萘乙酸)、PP333(多效唑)、S3307(烯效唑)处理中,10 mg·L-1 NAA、100 mg·L-1 PP333 和 50 mg·L-1 S3307三个处理效果较好,可显著缩短新梢节间长度,提高生根率及根系质量.10 mg·L-1的NAA处理插穗生根率最高,为对照的1.6倍.50mg·L-1的S3307处理插穗的新生根系最为发达,生根率为64.71%.母株叶面喷施NAA、PP333、S3307提高了插穗内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促进了根原基诱导期IAA的积累,抑制了GA3和ABA的合成,有利于插穗的生根,可在欧李良种扦插繁育中推广应用.

    欧李嫩枝扦插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根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

    外源水杨酸影响苦荞类黄酮生物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模式

    王惠宇门艺涵樊婕张方苏...
    11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作为一个重要的信号分子,具有调节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前期研究表明外源SA可促进苦荞幼苗总黄酮积累并影响相关基因表达,然而对于其影响苦荞籽粒中类黄酮合成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对'黑丰1号'苦荞籽粒于绿熟期外源喷施0.5 mmol·L-1 SA,发现总黄酮含量较对照提高1.21倍;比较转录组分析共鉴定出2 31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988个上调和1 329个下调基因;KEGG富集分析揭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上,在该途径中鉴定到26个表达差异显著的关键酶基因,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反式肉桂酸4-单加氧酶(trans-cinnamate 4-monooxygenase,C4H)基因家族成员既有上调又有下调,而4-香豆酸酯-Co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4CL)、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和黄烷酮3-轻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上调1.32~4.33倍.qRT-PCR结果表明,其表达趋势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对类黄酮代谢通路的26个基因进行启动子分析发现有12个基因均含有SA响应元件,表明该途径关键酶基因具有参与响应SA信号的功能.基于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结合拟南芥同源基因功能注释共筛选到3个SA介导下调控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转 录 因 子 FtWRKY7(FtPinG0002142900)、FtWRKY2(FtPinG0002177700)及 FtWRKY65(Ft-PinG0002493300).以上结果暗示SA可调控类黄酮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提升苦荞籽粒总黄酮积累.本研究初步揭示了SA调控苦荞籽粒类黄酮合成的分子机制,同时为外源喷施SA实现苦荞籽粒黄酮类物质生物强化,提升其营养价值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苦荞水杨酸比较转录组类黄酮合成

    杜仲泛应激蛋白基因EuUSP1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胡盼赵德刚
    13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泛应激蛋白(universal stress protein,USP)是植物抵抗胁迫的保护蛋白.为探究杜仲泛应激蛋白基因EuUSP1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杜仲组培苗为材料,通过RT-PCR和RACE克隆EuUSP1 cD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过表达载体遗传转化三星烟草进行功能分析,并利用qPCR技术进行时空表达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转录cDNA全长782 bp,ORF长495 bp,5'UTR 149 bp,3'UTR 138 bp,编码蛋白164个氨基酸残基.EuUSP1在杜仲幼茎的表达量高于幼叶和幼根,且在7月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过表达EuUSP1对烟草植株形态没有明显影响,但在干旱胁迫下,转EuUSP1基因植株缓解干旱引起的萎蔫.在干旱胁迫10 d时转基因烟草植株叶片的CAT、SOD和POD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分别为237.3、533.65和8 800 U·g-1.干旱胁迫前转基因植株MD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为6.99 nmol·g-1.综上说明EuUSP1有助于增强抗旱性.

    杜仲EuUSP1基因抗逆性

    牡丹PsAP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周佩刘燕柴梦娟李韶文...
    14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质牡丹花型育种是牡丹产业发展遭遇的瓶颈问题之一.本研究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单瓣和雄蕊瓣化品种为植物材料,以调控牡丹雄蕊发育相关的关键基因PsAP3为切入点,通过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表达分析初步解析了牡丹PsAP3基因的功能,筛选了PsAP3可能存在下游互作基因,构建了TRV2-PsAP3沉默载体并成功转化农杆菌,用于后续牡丹瞬时沉默试验.结果显示:牡丹PsAP3基因全长612 bp(GenBank登记号:MT225537),编码20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 891.18,属亲水蛋白,含有一个MADS结构域和一个K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sAP3与栓皮栎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sAP3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瓣品种的雄蕊相比PsAP3在雄蕊瓣化品种的内瓣中表达量显著提高,这也预示着可能是PsAP3基因在在花器官中表达扩张,在雄蕊中显著高表达导致了牡丹的雄蕊瓣化现象.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PsAP3编码的蛋白与PsAP1-1、PsPI、PsSEP、PsAG编码的蛋白互作.本研究初步解析了牡丹PsAP3的功能,为牡丹雄蕊瓣化分子机理的揭示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精细化调控牡丹花型奠定理论基础.

    PsAP3克隆表达分析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酵母双杂交

    苹果CAMTA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董媛媛任家玄车莉莉郭丽丽...
    15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定苹果钙调蛋白转录激活因子(CAMTA)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本文共鉴定了12个苹果CAMTA基因.染色体定位表明,大多数Md-CAMTA基因成员位于10号、12号和16号染色体上.理化性质分析发现,其CDS序列长度在405~4 284 bp间,基因全长在869~8 370 bp间,分子量在33 480.24~353 015.79 Da间,编码蛋白氨基酸数目在135~1 428 aa之间,等电点为4.8~5.25,均小于7.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苹果CAMTA基因划为3个亚族.保守基序分析表明大多数MdCAMTA基因中存在Motif 1与Motif 3.基因结构分析显示MdCAMTAT1和MdCAMTAT7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显示,苹果CAMTA基因家族包含植物激素响应元件、逆境胁迫响应、光响应等元件,其中大多数为光响应元件.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MdCAMTA1基因在花、果实、叶、茎、根、种子和幼苗中都有表达.荧光定量分析表明MdCAMTA基因在低温、干旱胁迫条件下大多起正调控作用.初步鉴定苹果CAMTA基因可能参与干旱、低温和盐胁迫应答机制,此为进一步研究苹果CAMTA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苹果生物信息学分析低温胁迫干旱胁迫盐胁迫

    珍稀观赏竹白纹椎谷笹的组培快繁与叶色变异

    王婧雅王晓芹姜可以李朝娜...
    16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纹椎谷笹(Sasaella glabra f.albostriata)是一种引自日本的珍稀地被观赏竹,为了建立其高效快繁体系,以当年生幼嫩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对芽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及继代培养时间进行筛选.在组培苗移栽1年后进行埋鞭繁殖,研究组培竹苗的繁育能力.结果表明:最佳芽增殖培养基为MS+4.0 mg·L-16-BA+0.001 mg·L-1TDZ,培养30 d时,增殖系数为6.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3 mg·L-1 IBA或0.3 mg·L-1 NAA,生根率可达100%,根系良好,移栽后成活率100%.来源组培苗的微型鞭段埋鞭繁殖1年后,出笋系数为相同规格容器苗微型鞭段的4.21倍.组培苗在移栽第2年出现叶色分离现象,由原来的白绿相间的单一颜色,转变为少量全绿叶、全白叶、白叶绿条纹、绿叶白条纹4种类型的叶片.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均随着叶片绿色条纹加宽而显著增加,但是叶绿素a/b却无显著差异.选取了15个叶色变异相关基因进行了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psaA、psbB、psbC和psbD基因在叶片的白色组织中转录水平明显低于绿色组织.

    白纹椎谷笹组培快繁微鞭繁殖叶色变异

    陀螺果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构建

    顾怡婷潘月龙超霞冷一凡...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陀螺果(Melliodendron xylocarpum)是中国特有的落叶乔木,具备较高的观赏、油用、药用和材用价值,但目前其种质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本研究以陀螺果当年生幼嫩茎段为材料,围绕启动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炼苗移栽四个阶段展开研究,构建陀螺果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启动培养阶段,75%乙醇浸泡30 s与0.1%HgCl2浸泡12 min结合消毒处理污染率最低,其中真菌污染率11.11%,细菌污染率2.22%,诱导率为69.48%,存活率为80.00%,能够达到陀螺果茎段外植体表面消毒的目的;增殖培养阶段,1.0~1.5 mg·L-1 BA可以显著促进陀螺果试管苗的增殖和生长,增殖系数最高为4.53~4.70;生根培养阶段,2.0 mg·L-1 IAA能够有效诱导陀螺果试管苗生根,生根率87.23%,且移栽成活率最高,为88.33%,成苗率达77.05%.本研究首次构建了高效的陀螺果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能够为其快速大量繁殖和产业化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陀螺果离体快繁增殖生根炼苗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