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刘旭

双月刊

1672-1810

zwyczyxb2003@sina.com,zwyczyxb2003@163.com

010-82105794,82105795

100081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内容:大田作物、同艺作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林木、牧草及其他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创新、信息学、管理学等:以及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鉴定、克隆、基因文库建立、遗传多样性研究等。重点介绍本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方法和新技术。欢迎从事植物遗传资源以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香雪兰花色花香物质合成和调控研究进展

    张佳李月庆单晓彤王丽...
    679-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香和花色是花卉作物重要的观赏性状,是决定花卉品质、影响花卉经济价值的关键因素,因此,培育花色丰富、花香怡人的花卉新品种长期以来都是园艺工作者的主要育种目标.香雪兰作为球根切花品种的代表,其花朵颜色鲜艳、香气怡人,是研究植物花色花香的良好材料.本文综述了香雪兰花色花香合成代谢通路以及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控制香雪兰花色苷合成的关键结构基因FhCHS1、FhDFR、Fh3GT、F45GT和萜类物质合成的关键结构基因FhTPS1~FhTPS14,此外还介绍了野生种TPS基因的天然等位基因变体序列之间的微小氨基酸差异驱动的酶的催化活性和产物特异性,为阐明花香种间遗传差异奠定了基础.花色苷的合成除了受到结构基因的调控,也受到MYB-bHLH-WD40的调控,花香的合成则受到FhMYB21L2和FhMYC2的调控,此外FhMYB21L2协同调控了黄酮醇合酶基因FhFLS2的表达,最后展望了花色苷和萜类物质合成的潜在应用前景.

    花色花香转录调控

    瓜叶菊花色性状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崔宇萌黄河戴思兰
    695-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瓜叶菊是拥有多种花色品种资源的观赏植物,同时具有蓝色、斑色等观赏植物中稀缺的花色表型,不同花色品种具有多种花青素代谢途径,解析其花色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能够为观赏植物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其中鉴定的关键基因能够为蓝色花新品种培育提供宝贵的基因资源.在对瓜叶菊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瓜叶菊特殊的花青素结构、花青素生物合成调控途径及其花色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瓜叶菊花色研究的进展,具体内容包括:(1)瓜叶菊不同色系呈色的色素基础,尤其是蓝色花品种中特殊的多聚酰化色素结构;(2)多聚酰化修饰相关糖基化、酰基化修饰的瓜叶菊花青素代谢途径的基因,以及调控花色、花斑形成的MYB、MADS-box等转录因子的功能;(3)瓜叶菊中进行花色研究相关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和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体系,及其在花色研究中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为后续瓜叶菊及其他花卉花色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瓜叶菊花色花青素生物合成及调控

    观赏植物叶斑的研究进展

    冉浩然张毓陈简村于超...
    704-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斑叶植物种类丰富,其叶片上色彩各异的斑纹具有特殊的观赏性,不仅是植物重要的观赏性状,还有着一定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具有帮助繁衍、抵御天敌和适应环境变化等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观赏植物叶斑分类和形成的相关进展,根据叶片中不同的色素积累和结构区别,在微观结构上对叶斑类型进行划分并总结了叶斑形成的分子机制.现有研究表明,叶片发育过程中色素合成和代谢有关的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CHLH、DFR、CRD1等的改变、细胞器发育的受损、细胞发育和分化基因ZAT10、VAR3等的突变会通过影响色素的差异积累、改变叶片结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叶斑的形成.虽然目前已有较多对于观赏植物叶斑形成机制的研究,但观赏植物叶斑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晰,叶斑部分的差异基因表达的原因、叶斑图案的空间分布机制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可以通过对斑叶植物中模式植物的筛选,构建泛基因组,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结合,研究叶斑的起源、斑叶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等问题,探索植物的重要性状与环境适应的进化机制.

    叶斑形成观赏植物分子机制叶斑分型

    百合花香物质合成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杨云尧张永春陈敏敏韩炘...
    718-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合(Lilium spp.)原产于我国,在我国花卉产业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花香是其观赏性状的重要标签,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的百合主要花香成分差异较大,浓香型与淡香型百合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萜烯类物质的不同,而采样时期、部位、环境、激素等均会导致花香成分变化.目前百合花香物质合成通路研究集中在萜烯合成通路上,多为萜烯合酶的功能研究及上游调控网络解析,而其他花香成分代谢途径基因的功能解析及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由于对百合花香合成及调控机制的解析不够全面与深入,难以支撑花香的精准改造,导致百合花香育种进程缓慢.深入挖掘与利用百合花香基因、完善相关代谢途径及调控网络可能会是百合花香的下一步研究重点.本文对百合花香的前期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后期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后续百合花香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对定向培育香气怡人的百合新品种提供借鉴.

    百合花香环境因子和激素生物合成转录调控

    杜鹃花属植物花香代谢研究进展

    滕新蕾胡国伟邹荣娴陶楚冰...
    727-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香是观赏植物重要的观赏性状,杜鹃花作为世界闻名的木本花卉,以花色丰富、花型多样闻名于世,其花香是评价杜鹃花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萜烯类化合物、醇类、酯类、酮类化合物等是杜鹃花属植物花香化合物的主要成分,这些化合物的释放受到花发育状态、释放部位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萜烯类化合物是杜鹃花属植物最主要的花香成分,萜类合成酶基因是杜鹃花花香物质代谢途径中的主要调控基因,利用基因组结合代谢组学研究发现马银花TPS家族基因远多于其他无香型杜鹃花属植物.深入研究杜鹃花不同种和品种特征花香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对杜鹃花的芳香育种和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杜鹃花属植物香气成分的测定与分析方法、不同亚属杜鹃花资源的香气成分、香气合成释放规律以及香气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和关键基因,为开展杜鹃花主要花香物质合成代谢的遗传规律研究和芳香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杜鹃花花香成分生物合成萜烯类化合物

    观赏植物NAC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邓泽宜罗乐于超张启翔...
    737-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NAC转录因子家族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模式植物、作物中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在观赏植物中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探讨.本综述介绍了 NAC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分类,并梳理了 2004-2023年NAC转录因子在观赏植物器官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上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其中观赏植物器官生长发育主要集中在叶缘形态建成、花器官发育、叶片衰老、花瓣衰老、种球休眠5个方面,胁迫响应则集中在干旱、盐、碱、冷、热等非生物胁迫,在生物胁迫中报道较少.最后,鉴于观赏植物NAC转录因子大部分都还停留在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表达模式分析等功能初探阶段,本文在结合观赏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继续开展NAC转录因子鉴定研究、挖掘观赏植物中与模式植物存在不同作用机制的NAC转录因子、解析观赏植物NAC转录因子与其他转录因子间的调控网络、加快利用推进基因工程或编辑技术开展观赏植物的分子育种工作等4个方面,对未来NAC转录因子在观赏植物中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观赏植物转录因子NAC基因生长发育胁迫响应

    观赏植物UDP-糖基转移酶研究进展

    魏国顾郁青冯立国
    751-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基化修饰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糖基转移酶是催化糖苷化产物合成的核心酶,其中,主要以UDP-糖为糖基供体的UGT家族,能够催化次生代谢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在调节各种植物次生代谢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与植物品质性状、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的响应等紧密相关,近年来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植物中UDP-糖基转移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涵盖了其结构特点、催化特性、反应类型、功能分类和命名方式等方面.此外,文中还总结了目前观赏植物中UDP-糖基转移酶对激素、萜类化合物和类黄酮化合物等的修饰情况,这些修饰过程进而影响植物的花色、叶色、株型、叶形、挥发性化合物的储存、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以及功能性化合物成分的合成等多个方面.通过相关工作文献的回顾与总结,有助于进一步认知糖基转移酶在观赏植物代谢调控中的作用,也为今后的观赏植物种质改良创新和功能性成分的研发提供参考.

    植物糖基化糖基转移酶观赏植物

    百合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韩炘杨柳燕陈敏敏李心...
    763-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合(Lilium spp.)是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包括观赏、食用和药用百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百合遗传背景复杂、杂合度高、远缘杂交不亲和,且传统杂交育种周期长、育种精度低,难以快速高效地培育目标品种.目前,包括现代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体细胞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在内的现代育种技术均已在百合中应用.本文总结了百合杂交育种中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克服方法,诱变育种中的诱变条件,倍性育种中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主要采取的技术手段,体细胞杂交育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和杂交的条件以及基因工程育种中百合遗传转化体系和基因编辑体系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列举了不同百合育种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案例,分析了不同育种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百合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前景,旨在为未来百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为更多百合新品种的创制提供依据.

    百合(Liliumspp.)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油用玫瑰研究进展

    张磊寇亚平段铭奥王晓飞...
    777-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用玫瑰栽培应用历史悠久,是全球重要的木本香料资源和药食同源植物,从其花瓣中提取的玫瑰精油作为重要的香料原料已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和食品行业.玫瑰精油的品质主要受玫瑰的品种类型、产地条件和提取工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油用玫瑰资源非常丰富,但玫瑰精油的深加工技术起步较晚,针对我国栽培油用玫瑰资源特性及玫瑰精油的应用现状还鲜有归纳,本文对油用玫瑰的主要栽培类型和现状,玫瑰精油提取技术、相关行业标准、化学成分及功能活性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从油用玫瑰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精油提取技术研发与优化、精油相关标准的完善、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功能活性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以期为我国玫瑰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我国蔷薇属植物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油用玫瑰玫瑰精油提取技术化学成分功能活性

    托桂型菊花花型和花色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张一驰叶雨晴辜源馨张德平...
    790-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个白色非托桂型小菊为父本,两个红色托桂型小菊为母本,设计两个杂交组合,测定了杂交F1的11个花型性状.遗传分析表明,花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和管状花数均符合无主基因控制的0MG模型;心花直径、舌状花数、管状花长、管状花宽和最深齿裂长均符合由两个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的主基因控制的2MG-ADI模型,其中管状花长和最深齿裂长的主基因遗传率均约70%,属于高度遗传力.相关性分析表明,托桂型菊花管状花长、管状花宽和最深齿裂长两两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根据舌状花的花色值(L*,a*,b*)将F1聚类为5个不同色系,两个杂交组合舌状花花色的香农-威纳指数(H)分别为1.12和1.23,花色变化丰富.此外,测定了亲本及F1共30个不同花色的托桂型菊花管状花内侧表皮和舌状花上表皮的花色值(L*,a*,b*),发现两者的L*,a*,b*值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对5个色系共10个托桂型菊花做切片观察,发现管状花内侧与舌状花上表皮、管状花外侧与舌状花下表皮的色素种类相同且细胞形态大小相似,因而花色相近.本研究结果为菊花托桂花型性状的基因定位以及优质托桂型菊花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菊花托桂花型花型性状遗传规律花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