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作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作物杂志
作物杂志

姚杰

双月刊

1001-7283

zwzz304@mail.caas.net.cn

010-82108790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内

作物杂志/Journal Crop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办的农作物综合性技术类期刊,于1985年创刊,刊名由方毅题字。该刊自创刊以来直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流畅的叙述传播着作物科学知识,及时报道和推广科研成果,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物。本刊融技术性、学术性、信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读者对象为农业科研人员、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及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玉米WRKY转录因子Ⅱc亚家族分析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毋莹胡蝶李婷段乾元...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玉米WRKY Ⅱc亚族成员,系统全面地分析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利用已发表的RNA-seq数据,分析ZmWRKY Ⅱc亚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干旱处理下的表达;同时预测Ⅱc亚家族ZmWRKY蛋白质的互作网络.结果表明,玉米WRKY Ⅱc亚家族有25个成员,其进化相对保守,可在玉米不同组织和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参与干旱胁迫响应,并且可能在响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与MYB、bHLH转录因子以及生长素调节因子存在一定的互作.

    玉米WRKYⅡc家族分析干旱表达分析

    不同栽培措施下水稻基肥氮素利用率的15N示踪分析

    谢昊薛张逸束晨晨张伟杨...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15N示踪分析研究基肥氮素去向,旨在为水稻氮肥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武运粳2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年田间定点试验,通过增密减氮、前氮后移、轻干湿交替灌溉、增施饼肥等栽培措施,设置5种处理(氮空白区、当地常规栽培、综合管理措施1~3),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水稻基肥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5.76%基肥氮素被植株吸收,24.46%残留在土壤中,49.78%损失到环境中.与当地常规栽培相比,综合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作物对基肥氮的吸收比例(38.8%~61.3%),降低土壤中的残留比例(10.3%~24.8%),减少基肥氮向环境中的损失比例(1.8%~18.1%).与当地常规栽培措施相比,综合管理措施在各生育期皆具有较高的氮素积累量;显著提升了植株对基肥氮素的吸收,减少了氮素损失,显著增加了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且综合管理措施能改善土壤质量,具有较高的土壤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栽培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氮素库容,提高基肥氮素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

    水稻基肥氮素产量氮肥利用率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南疆无膜滴灌棉花产量模型构建与评价

    王洪博唐茂淞李国辉高阳...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阐明灌溉对无膜滴灌棉花生长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在2019-2020年大田试验基础上,采用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不同灌溉处理对无膜滴灌棉花茎粗、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动态发育的影响,建立棉花生长模型,分析棉花生长动态变化过程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回归关系,构建棉花产量模型.结果表明,无膜滴灌棉花茎粗、株高及叶面积指数实测值与模拟值标准化的均方根误差(nRMSE)均小于20%,协同指数(d)与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1,Logistic模型可用于精确描述不同灌溉处理下无膜滴灌棉花茎粗、株高及叶面积指数的动态过程;无膜滴灌棉花产量与最大茎粗、最大株高、最大叶面积指数和耗水的相关性均呈现极显著水平;棉花产量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nRMSE、d与R2分别为5.11%、0.88和0.62,产量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无膜滴灌生长特性Logistic模型棉花产量

    不同生育时期油莎豆饲草离子特性和根系养分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响应

    张玉林杜艺柴旭田李向义...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饲草离子特性和根系养分含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进行油莎豆连作与油莎豆—冬小麦轮作,分别在生长前期(S1)、生长中期(S2)和成熟期(S3)测定分析饲草离子特性、根系养分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轮作和不同生育时期对油莎豆根系全磷和全钾含量影响均显著;连作/轮作和不同生育时期的交互作用均对油莎豆饲草离子特性(Cl-、SO42-、Ca2+、K+、Na+和Mg2+)影响显著,对根系全磷、全钾、全氮和粗蛋白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在连作/轮作模式下,油莎豆根系的全氮、全磷、全钾和粗蛋白含量随生育时期呈下降趋势.连作模式显著增加了饲草的Cl-、SO42-、K+和Na+含量.轮作模式显著降低了饲草的离子含量(如K+、Na+),而且并未提高油莎豆根系养分含量.因此,连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盐碱化,适合在新疆区域盐碱化土壤大规模推广种植.

    油莎豆连作轮作饲草离子特性根系养分含量

    河套灌区中度盐碱地高垄覆膜滴灌对向日葵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杜超李军王刚邬雪瑞...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河套灌区土壤返盐积盐强烈,大量中度盐碱地向日葵生长势差以及生育后期的生理干旱胁迫导致的向日葵减产问题,开展了盐碱地高垄覆膜滴灌对向日葵生长和水分利用率及其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垄覆膜滴灌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向日葵叶面积指数,开花期增幅最大,较平作覆膜滴灌(CK1)和平作覆膜不灌(CK2)分别增加31.56%和75.28%,促进了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灌浆期增幅最大,较CK1和CK2分别增加35.03%和100.62%;促进了根系生长,开花期根系鲜重较CK1和CK2分别增加71.86%和199.23%;有效提高了开花期和灌浆期0~30 cm 土壤含水量,灌浆期增幅最大,较CK1和CK2分别增加7.51%和21.77%;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较CK1和CK2分别增加21.20%和42.34%;较CK1和CK2增产分别为15.70%和28.31%,增产效果显著.综上表明,高垄覆膜滴灌模式在向日葵生长后期有明显的保墒效应,促进了干物质积累,从而增产,是盐碱地向日葵的适宜种植模式.

    向日葵盐碱地高垄覆膜滴灌

    抽穗期高温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和品质的影响

    季平刘金龙柳浩匡佳丽...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系统研究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江西省普遍推广种植的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各水稻品种在抽穗期高温胁迫下(38 ℃/32 ℃,昼/夜)抽穗期、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抽穗期高温胁迫下,水稻抽穗期缩短,穗部发育受到抑制,穗长和穗重显著下降.高温胁迫导致各品种产量下降了 27.44%~40.33%,产量构成中以千粒重的下降幅度较大.高温胁迫导致籽粒淀粉和蔗糖含量、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升高.黄华占和湘两优900在抽穗期高温胁迫下的产量损失较小,与对照处理相比,有较高的穗长、穗重和穗粒数,以及较小的籽粒淀粉和蔗糖含量下降幅度.产量损失较大的品种为粤王丝苗和湘两优2号.高温胁迫下水稻品种各指标的综合抗逆系数与产量损失高度一致.综上,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产量损失较大的品种其稻米品质受影响也较大.

    水稻高温胁迫抽穗期产量品质

    减氮增施DMPP对高粱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王佳旭张飞张旷野柯福来...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置盆栽试验,以高粱品种辽糯10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施氮量(300 kg/hm2)为对照,N1~N3处理氮肥施用量呈10%梯度递减,分别为270、240和210kg/hm2,N4~N6处理在N1~N3基础上增施3%的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磷、钾肥施用量均为75 kg/hm2.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减少,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农艺效率和氮肥利用率等逐渐降低,增施DMPP后高粱生长发育恢复至常规施肥水平.与对照相比,N5处理(减氮20%配施3%DMPP)氮素积累总量增加4.67%;穗粒重和千粒重分别增加3.72%和5.58%;干物质生产效率增加8.77%;氮素干物质生产率增加1.14%,氮素农艺效率增加5.75%;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15.47%和45.12%.综上,氮肥施用量减少20%时,增施正常施氮量3%的DMPP可以提高高粱干物质生产效率及氮素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高粱氮肥减施硝化抑制剂干物质氮素利用率

    不同燕麦品种草产量、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的比较

    周镇磊刘建明曹东刘宝龙...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比较9个燕麦品种的草产量、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品种.结果表明,BL系列品种生育期天数均多于青海444;9个燕麦品种在草产量、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BL930和BL936均高于其他品种;9个燕麦品种在特泥河试验站综合评价排序为BL930>BL936>BL929>BL931>BL932>BL935>青海444>BL933>BL934;在鄂温克试验站排序为 BL930>BL936>BL935>BL933>BL929>BL934>BL932>BL931>青海444.最后,采用隶属函数法发现在2个试验站中BL930和BL936综合评价均处于前2位,适合在呼伦贝尔地区栽培和推广.

    燕麦品种产量品质

    积温和播种密度对小麦越冬前生长状况的影响

    刘红杰任德超葛君张素瑜...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积温和密度对冬小麦越冬前生长性状的影响,以周麦22为供试材料,于2017-2020年在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双八试验基地进行了连续3年的试验,设置4个播期(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和10月20日)和3个播种密度(120.0万、270.0万和420.0万株/hm2).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冬小麦次生根数、主茎叶龄、单株茎蘖数、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重、株高、单株叶面积、单位面积茎蘖数均逐渐降低.处理间的主茎叶龄、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重和单株叶面积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播种密度增加,次生根数、主茎叶龄、单株茎蘖数、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重和单株叶面积均有降低趋势.株高和单位面积茎蘖数则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处理间单位面积茎蘖数达到显著水平,而株高未达到显著水平.株高、主茎叶龄、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重、单株叶面积的播期效应较大,次生根数、单株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的密度效应较大.通过播期(积温)较易调整冬前次生根数、单位面积茎蘖数,主茎叶龄、单株茎蘖数次之.通过播种密度最易调整冬前单位面积茎蘖数,次生根数、单株茎蘖数次之,通过播种密度很难控制主茎叶龄.基于多年度冬小麦大田冬前生长指标和冬前积温数据,建立了从播种至越冬期前1d的积温和播种密度与冬小麦越冬前生长指标的定量关系,各指标估测模型的反演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好,估测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越冬前冬小麦次生根数、主茎叶龄、单株茎蘖数和单位面积茎蘖数的精确估测.

    积温密度冬前生长小麦量化分析

    有机肥与粉垄互作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及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

    杨丽佩韩世健韦本辉李志刚...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有机肥与粉垄互作模式下甘蔗光合生理特性的响应,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进行2年田间试验,设置蚯蚓粪+复合肥(F1)、猪粪+复合肥(F2)和复合肥(CK)3种施肥方式,利用生理学和组织细胞学技术研究有机肥与粉垄互作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及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高于CK,在宿根蔗伸长期,叶片苹果酸脱氢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有机肥处理的叶片厚度、叶肉细胞大小、维管束面积均大于CK;宿根蔗F2处理下的发株率和分蘖率均显著大于CK;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CK.综上所述,有机肥与粉垄互作有利于提高光合酶活性和气孔导度等相关指标,改善甘蔗叶肉细胞和维管组织结构,有利干物质的积累和运转,提高甘蔗的产量.

    甘蔗粉垄有机肥光合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