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脏病理特征,并评估不同血清学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3年5月于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ALT<2ULN,且进行肝穿刺检查的CHB患者6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穿结果将S2以下者定为无明显纤维化组(35例),S2及以上者定为明显纤维化组(2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国际标准化比值/血小板比值(INP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γ-谷氨酰转肽酶和血小板比值(GPR)、S指数对肝脏病理纤维化的诊断效能.采用Spersman检验分析不同的无创诊断模型与肝组织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结果:62例ALT<2ULN且行肝穿刺的CHB患者中纤维化程度分期为S0期16例(25.8%),S1期19例(30.6%),S2期19例(30.6%),S3期8例(12.9%).分析6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分层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仅HBsAg水平(以3.0 × 103IU/ml为界限分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P=0.044);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4(r=0.432,P<0.001)、INPR(r=0.426,P=0.001)、APRI(r=0.388,P=0.02)、S 指数(r=0.373,P=0.003)、GPR(r=0.307,P=0.015)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正相关.INPR诊断肝脏纤维化(S2以上)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739,灵敏度也最高,为66.7%,而FIB4特异度最高,为94.3%.结论:ALT<2 ULN的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比例较高,其中HBsAg<3.0 × 103IU/ml,PT延长,PLT降低是其危险因素.5种无创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临床实践中可动态监测这几种模型的变化,为临床初步筛查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