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王伯祥

双月刊

1005-0264

zxygbzz@163.com

027-88854726,027-88929354

430061

武汉市武昌区花园山4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湖北中医学院主办的、国内外肝病领域内唯一的一份中西医结合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以国内外知名的肝病专家为学术顾问,严格遵循“基础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中西医结合”的办刊宗旨,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如实报道国内外中西医防治肝病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动向、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深受广大肝病临床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临床中医肝胆病学领域大模型构建思路与方法研究

    李君李紫明毛树松李晓东...
    769-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智能化新时代,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从"AI判别式小模型"向"AI产生式大模型"飞速演进,创建大语言模型已经成为高新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在此背景下,面对临床中医学领域智能化,制定临床中医学领域大模型研究策略与方法,已经成为中医临床智能化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本文以中医肝胆病学领域为例,提出基于知识仓库与开源大语言模型的深度融合创新性的临床中医肝胆病学领域大模型构建思路与方法,并探讨了应用临床中医肝胆病学领域大模型开展基于大数据知识工程的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培育中医临床研究新质生产力,形成具有先进理念的新业态,应用高新技术、赋能守正创新、实现中医临床的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中医临床大模型知识仓库中医肝胆病学

    基于PIVKA-Ⅱ、AFP检测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肝癌诊断预测模型性能分析

    宋佳悦袁权车雨东张毅敏...
    775-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PIVKA-Ⅱ和AFP检测及机器学习算法的肝癌辅助诊断预测模型建立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 年3 月至2022 年12 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健康体检者112 例,肝良性疾病患者149 例,以及初诊为肝癌的患者265 例,评价受试者基线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辅助诊断预测模型,比较不同模型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PIVKA-Ⅱ和AFP在肝癌组患者中的水平最高,与肝癌患者肿瘤的大小、数量、分化程度等临床特征相关.以年龄、性别、PIVKA-Ⅱ和AFP水平为特征,借助梯度提升机(GBM)算法构建的肝癌辅助诊断预测模型在诊断肝癌、早期肝癌、晚期肝癌和AFP阴性肝癌的性能均优于PIVKA-Ⅱ、AFP单项及ASAP模型.结论:以年龄、性别、PIVKA-Ⅱ和AFP水平为特征,借助GBM算法构建的肝癌辅助诊断预测模型提高了肝癌的诊断准确率.

    肝癌PIVKA-ⅡAFP梯度提升机算法诊断价值

    应用随机森林模型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作用

    张丹璇周晓玲刘金霄刘静...
    781-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随机森林模型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体检中心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体检人群43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脂肪性肝病组及对照组.基于西医结构学理论及中医学理论确立定位方法,对纳入人群划定红外中医身体区域分界并命名,测量区域内热值以定量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等方法构建红外热成像技术预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模型.结果:将年龄、性别、督脉、双眼、双腋、双胁、上焦、中焦、下焦、腋-督、腋-中焦、督-眼、中焦-下焦项作为自变量,将脂肪性肝病作为因变量,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的模型总预测正确率96.5%,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在测试集上得到的总预测正确率 97.4%.结论: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可以根据红外热成像技术较准确地预测MAFLD的患病风险,有助于提高MAFLD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效率.

    红外热成像技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较大单纯性肝囊肿的效果

    汪海胡胜军杜智
    786-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较大肝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纳入金华市人民医院2019 年6 月至2022 年3 月肝胆胰外科就诊的单纯性较大肝囊肿患者240 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120 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术治疗,对照组(120 例)采用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花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简明健康生活质量量表(SF-36)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单纯性较大肝囊肿患者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肝囊肿腹腔镜开窗引流术聚桂醇生活质量

    地甲利水汤联合穴位贴敷及温灸治疗对阴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

    李慧丽李勇牟倩付亚杰...
    790-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地甲利水汤联合穴位贴敷、温灸治疗对阴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疗效.方法:选取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阴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地甲利水汤口服(1 剂/d)+穴位贴敷+温灸(1 次/d)治疗,疗程8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状积分、肝肾功能、肝脏纤维化、肾血流动力、炎症因子(IL-6、TNF-ɑ、NO、CRP)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肝肾功能改善、肾脏血流动力指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肝脏纤维化指标、炎症因子IL-6、TNF-ɑ、NO、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甲利水汤联合穴位贴敷、温灸治疗阴虚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肝硬化腹水地甲利水汤穴位贴敷温灸炎症因子

    TBil、APRI联合GGT/Alb比值对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路景绍耿宪杰孙忠源陈姝璇...
    795-797,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联合 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比值在诊断胆道闭锁(BA)患儿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 年9 月至2023 年9 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且住院手术的BA患儿12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分为<F2 期组和≥F2 期组,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结果:≥F2 期组患儿TBil、APRI、GGT/Alb比值、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ol)、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显著高于<F2 期组患儿(P<0.05).BA患儿TBil、APRI、GGT/Alb比值与AST、PCⅢ、Ⅳ-Col、HA、LN均呈正相关(P<0.05).TBil、APRI、GGT/Alb比值是BA患儿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9、2.873、2.895,P<0.05).TBil、APRI、GGT/Alb比值单独及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7、0.841、0.851、0.956.结论:TBil、APRI、GGT/Alb比值联合在诊断BA患儿肝纤维化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γ-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比值

    血瘀证积分与HBV相关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相关性研究

    符艳窦婧刘云霄孙微...
    798-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瘀证积分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相关性,评估通过血瘀证积分排除高风险静脉曲张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1 年12 月至2023 年2 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HBV相关肝硬化患者110 例,根据胃镜结果分为高风险静脉曲张组和非高风险静脉曲张组,对他们进行血瘀证积分评分,采用相关性分析评价血瘀证积分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瘀证积分、肝脏硬度值测定(LSM)、LSPS评分、FIB-4 指数、APRI指数排除高风险静脉曲张的效能.结果:血瘀证积分与HBV相关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程度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3;血瘀证积分排除高风险静脉曲张的AUC为0.955,截断值为5 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和87.8%,阳性预测值:82.7%,阴性预测值:95.6%;LSM、LSPS评分、FIB-4 指数、APRI指数排除HRV的AUC在 0.735~0.864 之间,灵敏度在 73.9%~95.7%之间,特异度在62.2%~86.5%之间,阳性预测值在56.9%~77.3%之间,阴性预测值在83.6%~96.4%之间.结论:血瘀证积分与HBV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存在正相关,血瘀证积分在排除高风险静脉曲张方面具有一定效能,并且优于其他无创指标.

    血瘀证积分无创指标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RGC-32通过调节肝癌中Wnt/β-catenin信号诱导Treg/Th17失衡的研究

    李玲玲张云芳于风格赵鹏...
    803-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肝癌患者中RGC-32 水平与Treg/Th17 细胞比率相关性,初步探究RGC-32 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健康对照和肝癌患者血浆中RGC-32、IL-17、IL-22、TGF-β1、IL-10 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和肝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 细胞和Treg细胞数;采用siRNA转染敲低单个核细胞(PMBC)中RGC-32 水平,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RGC-32 敲低后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肝癌患者血浆中RGC-32 水平显著升高(P<0.01),Th17 细胞数升高而Treg细胞数下降,Treg/Th17 细胞比率显著下降(P<0.01).与健康对照比较,肝癌患者血浆中Th17 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IL-17 和IL-22 显著升高(P<0.01),而Treg细胞分泌的抗炎细胞因子TGF-β1 和IL-10 显著下降(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健康对照中RGC-32 水平与Treg/Th17 无相关性(P>0.05),在肝癌患者中RGC-32 水平与Treg/Th17 呈负相关(P<0.01).敲低RGC-32 后,检测到促炎细胞因子IL-17 表达下降(P<0.01),抗炎因子TGF-β1 表达升高(P<0.01),Wnt/β-catenin信号的激活被抑制.结论:RGC-32 的上调导致肝癌患者Treg/Th17 细胞的失衡,RGC-32 下调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的激活.

    肝癌补体反应基因32细胞免疫调节性T细胞

    《中国药典》肝系病证临床用药知识编码及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张茹艺王艳周亚娜张盼...
    807-811,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要求,构建基于《中国药典》的中成药临床数据库,并从该数据库中抽取肝系病证用中成药数据,依据《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2021)和《临床中药信息分类与代码》(T/CIATCM 024-2019)标准,应用中成药临床知识编码模型,对肝系病证用中成药的处方组成、方剂配伍和功能主治等知识进行编码,构建肝系病证用中成药临床知识库,共包含214 条中成药的临床知识,其中77 条肝系单一证候用中成药的临床知识,137 条肝系脏腑兼证用中成药的临床知识.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该库中的中成药临床知识进行分布规律及可视化研究,并使用GraphDB工具,绘制肝系病证临床用中成药知识图谱,构建《中国药典》肝系病证临床用中成药知识图库.本文仅以肝实证用中成药为例绘制其知识图谱,展示其中成药临床知识的关联关系,为深入开展肝系病证临床处方决策提供《中国药典》中成药临床知识资源.

    中成药临床知识肝系病证知识编码知识图谱

    榄香烯注射液对肝癌患者增效减毒作用的系统评价

    赵粉莹陈莉华刘金响宋睿...
    812-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榄香烯注射液对肝癌患者增效减毒作用,为肝癌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循证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 年2 月,全面检索关于榄香烯注射液对肝癌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运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 篇研究文献.分析结果:临床缓解率[OR=3.60,95%CI(2.37,5.45),P<0.01];肝功能相关指标:ALT[MD=-21.32,95%CI(-32.34,-10.40),P<0.01];AST[MD=-18.97,95%CI(-32.09,-5.85),P<0.01];TBil[MD=-4.06,95%CI(-7.57,-0.54),P=0.02];AFP[MD=-45.68,95%CI(-80.13,-11.23),P=0.09];CD4+[MD=4.90,95%CI(3.11,6.69),P<0.01];CD8+[MD=-3.62,95%CI(-7.30,0.06),P=0.05];CD4+/CD8+[MD=0.31,95%CI(0.26,0.36),P<0.01];骨髓抑制[OR=0.40,95%CI(0.23,0.72),P=0.002];恶心呕吐[OR=0.38,95%CI(0.23,0.64),P<0.01].结论:榄香烯可以有效缓解肝癌患者的骨髓抑制、胃肠道损伤,调节免疫应答,提高药物敏感性的同时可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并具有一定的肝功能保护作用.

    肝癌榄香烯不良反应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