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杨艳

月刊

2096-0867

sjtup01@nursing-tcwm.com

021-61675199 17349794263

200030

上海市番禺路951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主要报道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的最新理论与经验,为国内外护理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向世界宣扬中国护理学术特色和文化。主要刊载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中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最新研究、学术成果或相关内容。设有护理专题、论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与方法、专科护理、全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调查研究、案例分享、综述、讲座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

    何竹韵唐磊磊李国宏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及功能训练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接受全喉切除术治疗的150例喉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存在吞咽困难,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吞咽困难,发生率为16。00%。肿瘤分期、术后有无接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均与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困难有关(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肿瘤分期(Ⅲ~Ⅳ期)、术后接受放疗、颈部有淋巴结转移均为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影响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多与肿瘤分期、术后有无接受放疗、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护理人员术前需结合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并重视术后对吞咽功能的评估,早期实施功能训练,以提高生存质量。

    喉癌全喉切除术吞咽困难影响因素功能训练

    国内中医院校护理硕士学位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喻金枝黄铮张洁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国内中医院校护理硕士学位论文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借助NoteExpress软件去重,采用CiteSpace软件和Excel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学位论文1 971篇,发文量在2007~2020年整体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及护理人员为主要的关注对象;慢性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影响因素是主要的研究热点;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是研究较多的中医特色护理内容。结论 老年人、慢性病、心理健康、护理质量等为中医院校护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中医院校护理硕士学位论文文献计量

    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

    陈妙霖陈鸿文林丽珍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0例S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即刻且发病24 h内开展颅脑CT检查,明确血肿扩大的情况,并依据血肿是否扩大分为扩大组及正常组,分别收集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分析,获得影响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高危因素。结果 80例患者经复查CT检出20例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5。00%。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出血量、脑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30 mL、脑出血部位为基底核、血肿形态不规则、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3 h、入院时收缩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及GCS评分≤8分均是影响老年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高危因素(P均<0。05)。结论 老年SICH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风险较高,与出血量、脑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等密切相关,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阻止血肿持续扩大,以改善患者预后。

    自发性脑出血老年血肿扩大影响因素护理策略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风险模型的构建及价值评价

    张雪何盼盼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风险模型,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南京鼓楼集团宿迁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3∶1比例分别纳入训练集(150例)和验证集(50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列线图构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POCD模型,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并使用验证集验证模型效能。结果 训练集150例患者中,有47例发生POCD(31。33%);验证集50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POCD(3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ASA分级为Ⅲ级、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合并高血压均是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身体质量指数≥21。5 kg/m2、文化程度为中学或本科及以上均为保护因素(P均<0。05)。Kolmogorov-Smimov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校准度较佳(x2=3。771,R2=0。981,P>0。05)。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5。2%、98。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POCD预测模型性能良好,有着较理想的区分度、校准度和可重复性,能够为POCD的预测和识别提供可靠参考。

    股骨颈骨折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模型

    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特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

    杨柳王冰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策略。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聊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格检查的198名学龄前儿童,采集儿童及其家庭的相关资料,评估所有儿童的语言发育状况。先应用单因素分析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对于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结果 198名学龄前儿童中,语言发育正常者162名(81。82%)、边缘者20名(10。10%)、语言发育迟缓者16名(8。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早产、主要监护人、家庭亲密度、主要监护人与儿童的交流频率和教育方式均是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6 000元、主要监护人为其他、主要监护人与儿童的交流频率<2 h/d、家庭亲密度较差及早产均是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P均<0。05),教育方式为民主型是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育状况与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指导家长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语言环境,从而促进儿童语言正常发育。

    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特征影响因素护理策略

    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陶燕琳朱丽牛宋颖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对应的护理策略。方法 就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3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有86例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28。67%。单因素分析显示,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吸烟史、肺部损伤、腹腔脏器损伤、胃内容物误吸、出血量、休克时间、氧合指数(O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均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腹腔脏器损伤、肺部损伤、胃内容物误吸、行急诊剖腹探查术、OI<300 mmHg(1 mmHg=0。133 kPa)及EVLWI≥7 mL/kg均是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主要与肺部损伤、腹腔脏器损伤、胃内容物误吸及行急诊剖腹探查术等因素有关,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尽早予以积极干预,以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创伤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护理策略

    上肢骨折患儿术后心理应激及恐动症状的特征分析

    王新华朱敏朱丽梁培荣...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上肢骨折患儿术后心理应激及恐动症状的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87例上肢骨折患儿,使用儿童应激障碍检查表(CSDC)、恐动症量表(TSK)评估其心理应激和恐动症状特征。比较不同临床资料患儿的CSDC和TSK评分结果,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SDC与TSK评分的相关性,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儿心理应激及恐动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287例患儿的CSDC评分为(11。34±2。08)分,其中,急性反应评分为(6。11±1。25)分,近期反应评分为(5。23±0。94)分;TSK评分为(41。88±5。32)分,其中188例(65。51%)存在恐动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的CSDC评分与TSK评分呈正相关(r=0。491,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疼痛程度、手术方式、骨折原因、独生子女情况及家庭状况的患儿间CSDC评分经比较,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疼痛程度、手术方式的患儿间TSK评分经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疼痛程度、手术方式、骨折原因及家庭状况均是影响患儿心理应激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疼痛程度及手术方式均是影响患儿恐动症状的主要因素(P均<0。05)。结论 上肢骨折患儿在术后普遍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及强烈的恐动症状,且两者互相影响,并受年龄、性别、疼痛程度、手术方式及骨折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建议临床针对相关因素重点开展护理工作。

    上肢骨折儿童心理应激恐动症状影响因素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张碧端孙彦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19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统计患者在分娩6~8周后的血小板恢复情况,将血小板计数≥100 × 109/L和<100 × 109/L的患者分别纳入血小板恢复组和血小板未恢复组。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探究不同临床特征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影响,针对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9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在分娩6~8周后有70例(36。84%)血小板未恢复,120例(63。16%)血小板恢复。单因素分析发现,分娩方式、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淋巴细胞计数、病因和产后出血均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后出血、重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病因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淋巴细胞计数<1。8×109/L均为影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产后出血、重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病因为ITP和淋巴细胞计数<1。8 × 109/L均为影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针对上述因素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后血小板恢复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病因

    含酶清洗剂联合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

    梁巧卢琼新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含酶清洗剂联合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南宁市中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待清洗、消毒的838件腔镜器械进行研究,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0件,常规护理管理+含酶清洗剂)及观察组(428件,细节护理管理+含酶清洗剂)。对比2组的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器械数量准确、器械包灭菌、器械功能完好的合格率,以及器械回收、灭菌质量、消毒质量、包装质量、器械供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器械外观光亮占比高于对照组,锈斑、血渍、污垢的占比以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腔镜器械的清洗中加以细节护理管理联合含酶清洗剂,可有效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和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腔镜器械消毒供应中心细节护理管理含酶清洗剂

    分级管理护理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在行化学治疗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禚燕谢伟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将分级管理护理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应用于行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对其癌因性疲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8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遵循信封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其中,42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和护理,42例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和护理开展分级管理护理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比较2组的护理及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的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CINV)发生率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干预3个月后的CINV严重程度均较对照组更轻(P均<0。05)。2组在干预1周、1个月和3个月后的Piper疲乏调查量表(PFS)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更低,干预3个月后的中文版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各项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更高(P均<0。05);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FS和QLQ-C30评分均更优(P均<0。05)。结论 对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分级管理护理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不仅可有效减少CINV的发生,减轻其严重程度,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生命质量。

    乳腺癌化学治疗分级管理护理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恶心和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