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痰瘀同治方稳定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洪诗卉伍锋樊民
    1921-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痰瘀同治方稳定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120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使用封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安慰剂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试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痰瘀同治方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颈动脉及股动脉超声等指标。结果:治疗后9、12个月,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12个月股动脉斑块长径、厚径出现明显下降,治疗后9、12个月颈动脉斑块长径、厚径出现明显下降,治疗后3个月开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治疗后9个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治疗后6个月开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出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肝功能、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同治方联合西药稳定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明显改善痰瘀互结症状,缩小颈动脉、股动脉斑块的长径和厚径,且安全性较好。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痰瘀同治方中医证候血脂心肌损伤标志物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家专利口服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

    马占泽张明雪
    1929-1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国家专利口服复方治疗冠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调治及新药新方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并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从2018年1月-2022年12月治疗冠心病的口服专利复方数据,并录入到Excel表格中作为数据源。基于此数据源按要求进行筛选,建立符合要求的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IBM SPSS Statistics、Cytoscape等软件对中药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并对关联强度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84首口服治疗冠心病的专利复方,总计含有中药322味,其中出现频次≥20次的中药共有30味,排名前3位的药物为丹参、川芎、黄芪,中药功效多为益气、滋阴、活血化瘀、祛痰、清热等,四气以温、寒、平常见,五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多属肝、心、脾经。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后得出24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获得3组有效聚类方。结论:虚、热、瘀、痰是冠心病发病关键,病位在心、肝、脾,治疗应注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辅以清热、化痰等。临证时应注重辨证论治,把握关键治法。

    冠心病数据挖掘国家专利中药复方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临床研究

    杨帆冉永玲彭聪桂青...
    1936-1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参附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l(hs-cTnl)、6 min步行试验(6MWT)、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分(MLHFQ)、中医证候积分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T-proBNP、hs-cTnl水平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hs-cTn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6MWT、MLHFQ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喘促气短、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及言语声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改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病人心功能,提高病人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急性加重参附注射液心功能中医证候

    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左心耳长链非编码RNA表达差异研究

    谭宏伟李劲平熊琪聂永梅...
    1941-1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或窦性心律病人左心耳长链非编码RNA(IncRNAs)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病人和风湿性心脏病窦性心律病人各3例,术中取少许左心耳组织,通过高通量二代测序、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对IncRNAs靶基因进行生物功能分析,反向推测IncRNAs功能。结果:心房颤动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存在差异IncRNAs共38条(P<0。05),表达上调15条,表达下调23条,心房颤动组较窦性心律组有显著性差异的mRNAs有1 475条(P<0。05),表达上调635条,表达下调840条。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左心耳中与心房颤动相关的差异表达的IncRNAs可能与心房颤动电重构、钙处理异常机制有关,且可能与代谢途径、心肌收缩、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相关。

    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窦性心律长链非编码RNA左心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解除后心电图门诊病人心电图变化的临床观察

    高健谷丰杨芮姗张洁...
    1951-1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解除后心电图门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人心电图变化。方法:选取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10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电图门诊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4 248例,作为解封组;2021年12月7日—2022年1月10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电图门诊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门诊病人4 375例,作为防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相关节律、心率、期前收缩、ST-T改变。结果:与防控组相比,解封组病人女性占比明显增加(P<0。05),且年龄偏低(P<0。05)。在心电图诊断报告方面,解封组窦性心律和心房颤动占比高于防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控组心率为(72。96±13。24)次/min,解封组心率为(78。45±13。86)次/min,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波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ST段改变和ST-T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期前收缩、传导阻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解除后,门诊心电图就诊病人骤增且趋于年轻化,女性病人居多;在心电图报告方面主要表现为窦性节律占比增加,心率加快以及ST-T改变居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门诊心电图疫情防控期前收缩窦性节律

    天香丹通过GRP78/NLRP3信号通路调控内质网应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夏夏白银雪吴丹丹孙龙飞...
    1955-1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探讨天香丹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天香丹组,每组11只,给予高脂饲料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另取10只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于造模10周后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干预12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法察胸主动脉病理特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活性氧(ROS)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IHC-P)检测胸主动脉中GRP78和NLRP3蛋白阳性表达水平。结果:各实验组存活6只。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天香丹组IL-1β、IL-18、ROS表达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GRP78、NLRP3蛋白阳性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天香丹能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小鼠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内质网应激GRP78/NLRP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小体活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损伤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天香丹内质网应激葡萄糖调节蛋白78NOD样受体蛋白3实验研究

    甘草甜素调节HMGB1/RAGE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潘娟王琪田艳妮
    1961-1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甘草甜素(Gly)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将其分为7组:对照组、高糖组、高糖+Gly组、高糖+pcDNA3。1空载体组、高糖+pcDNA3。1-HMGB1组、高糖+Gly+pcDNA3。1空载体组、高糖+Gly+pcDNA3。1-HMGB1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相关X蛋白基因(Bax)、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Beclin-1凋亡、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MGB1、RAGE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9c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自噬小体数量及Bax、LC3、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IL-1β、TNF-α、ROS水平及HMGB1、RAGE mRNA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Gly组H9c2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自噬小体数量及Bax、LC3、Beclin-1蛋白表达减少,IL-1β、TNF-α、ROS水平及HMGB1、RAGE mRNA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Gly组比较,高糖+Gly+pcDNA3。1-HMGB1组H9c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自噬小体数量及Bax、LC3、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IL-1β、TNF-α、ROS水平及HMGB1、RAGE mRNA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y能够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其凋亡和自噬,可能与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有关。

    甘草甜素高迁移率族蛋白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高糖心肌细胞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实验研究

    丹参酮Ⅱ A通过调节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保护癫痫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

    韩卫南石露露韩博
    1967-1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保护癫痫模型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红藻氨酸注射组(KA组)、假手术+丹参酮ⅡA组(Sham+TA组)、KA+丹参酮ⅡA组(KA+TA组)、KA+丹参酮Ⅱ A+二硫代氨基甲酸二乙酯(DDC)组(KA+TA+DDC组)、KA+50 mg/kg氯喹(CQ)组(KA-CQ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价海马CA3区中心区域内神经元染色反应,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取大鼠的海马区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SOD1、SOD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Ⅰ/Ⅱ(LC3Ⅰ/Ⅱ)、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Becli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免疫荧光检测显示,KA组NeuN+细胞的免疫反应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和Sham+TA组,尤其是在海马CA3区;KA+TA组NeuN(+)细胞的免疫反应水平明显高于KA组。双染色结果发现,KA组大鼠海马CA3区LC3Ⅰ/Ⅱ表达明显增加,KA+TA组神经元LC3Ⅰ/Ⅱ表达水平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KA组SOD1和SOD2蛋白表在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KA+TA组SOD1和SOD2蛋白水平高于KA组,Beclin1表达低于KA组。与Sham组相比,KA组和KA+TA+DDC组大鼠海马CA3区NeuN(+)细胞较少。与Sham组相比,KA+TA+DDC组LC3Ⅰ/Ⅱ和Beclin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和KA组。KA+TA组大鼠海马区PI3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KA组和KA+TA+DDC组,而KA+TA+DDC组大鼠海马区PI3K蛋白表达水平低于KA组和KA+TA组。结论: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KA诱导的大鼠颞叶癫痫模型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和MAPK通路调节自噬活性相关。

    癫痫丹参酮ⅡA神经元损伤红藻氨酸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实验研究

    葛花总黄酮通过调控miR-155-5p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张莉崔洋洋张萍陈璐...
    1975-1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葛花总黄酮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建立细胞损伤模型,葛花总黄酮处理高糖诱导的HUVECs;利用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 miR-155-5p 的 mRNA表达量;anti-miR-NC、anti-miR-155-5p 分别转染至 HUVECs 后加入含有 30 mmol/L 葡萄糖处理 24 h,miR-NC、miR-155-5p mimics分别转染至HUVECs后加入含有100 mg/L葛花总黄酮与30 mmol/L葡萄糖处理24 h,采用上述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率、MDA的水平和SOD、GSH-Px的活性;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法进行检测。结果:葛花总黄酮处理后,高糖诱导的HUVECs中MDA水平、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表达和凋亡率下降(P<0。05),miR-155-5p表达量降低(P<0。05),SOD、GSH-Px活性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转染 anti-miR-155-5p 后,MDA 水平、凋亡蛋白 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 表达、凋亡率、SOD、GSH-Px 的活性呈现出葛花总黄酮处理组相同的趋势(P<0。05);转染miR-155-5p mimics可减弱葛花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HUVECs氧化应激及凋亡的作用。结论:葛花总黄酮可以抑制miR-155-5p表达,减轻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减轻高糖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

    葛花总黄酮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miR-155-5p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慢性意识障碍脑功能网络研究进展

    姜小梅王萍芝
    1981-1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慢性意识障碍脑功能网络连接变化,旨在为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慢性意识障碍是由各类脑损伤导致意识丧失超过28 d的病理状态,其诊断、预后预测对临床决策有重要意义。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功能网络连接分析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人意识水平和预后结局。

    慢性意识障碍脑功能网络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