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死亡介导的细胞死亡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全家欣王锐赵耀伟杨婧...
    1985-1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铁死亡介导的细胞死亡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揭示铁死亡在治疗代谢性疾病中的价值。铁死亡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与病理产物均有密切联系,因而在治疗代谢性疾病的过程中研究铁死亡对于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前景有重要作用。

    代谢性疾病铁死亡脂质过氧化细胞死亡综述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探究针刺促进脑卒中偏瘫后的神经重塑机制

    王雅惠邹忆怀潘钰任韶凯...
    1990-1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刺疗法是脑卒中偏瘫康复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纳入多项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能有效改善偏瘫病人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独立生活能力,其效应机制与对脑卒中后大脑神经重塑调控有关。磁共振成像技术现已成为揭示针灸"密码"的"现代望诊"重要方法,从脑区激活位点到局部大脑自发活动、由单一脑网络至复杂脑网络、从功能连接到结构变化,通过多位点、多层次、多角度的影像学变化特征阐释了针刺促进脑卒中偏瘫后的脑重塑机制,有助于为未来脑卒中康复针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脑卒中偏瘫针刺神经重塑磁共振成像综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殷云雁周华
    1996-1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指心肌血流阻塞后心肌灌注恢复引起的心律失常。虽然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心肌血流成功再通的重要标志物,但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对预防这类并发症非常重要。

    再灌注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综述

    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余媛媛廖延标韦先林余情瑶...
    2000-2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103例,其中采用IABP联合PCI治疗的52例病人作为联合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仅采用PCI治疗的5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酶学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l(cTnl)、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联合组MACE发生率为5。77%,低于对照组的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ABP联合PCI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病人,可促进心功能恢复、靶血管血流恢复,降低MACE发生率。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老年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不良心血管事件

    针灸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黄迎春张明霞贾金杨霞...
    2004-2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CHF病人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联合组(67例),对照组给予益心舒胶囊治疗,联合组采用针灸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4%,高于对照组的80。60%(x2=4。107,P=0。043)。两组治疗2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T-proBNP、VEGF、NF-κB及MLHFQ量表身体、情绪、体征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6MWT 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 2 个月后,联合组 LVEDD、LVESD、NT-proBNP、VEGF、NF-κB 和 MLHFQ 量表身体、情绪、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VEF、6MW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益心舒胶囊可提高老年CHF治疗效果,改善微炎症状态,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病人NT-proBNP、VEGF、NF-KB水平。

    慢性心力衰竭老年人针灸益心舒胶囊N-末端B型利钠肽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核因子-κB

    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阳虚水泛型CHF的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南岳龙孙东辉张晓亮陆强...
    2008-2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探讨病人治疗短期内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阳虚水泛型CHF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神经内分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分析1年后病人预后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短期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与82。0%,P<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嗜铬粒蛋白A(CgA)、内皮素(ET)水平低于治疗前(尸<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改善组IL-6、hs-CRP、BNP、CgA、ET水平低于心功能未改善组(P<0。05),NO水平高于心功能未改善组(P<0。05)。IL-6、BNP、ET是阳虚水泛型CHF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且均可有效评估阳虚水泛型CHF病人预后情况,其中IL-6的敏感度最高,3项指标联合评估的特异度最高。结论:阳虚水泛型CHF病人治疗短期内IL-6、hs-CRP、BNP、CgA、ET、NO水平变化显著,IL-6、BNP、ET与阳虚水泛型CHF病人预后有关,可评估病人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型苓桂术甘汤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血管内皮功能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营养状态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

    柳娜倪子均徐英
    2014-2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营养状态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治疗的102例老年CHF病人,按照改良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41例)、营养不良风险组(33例)、营养良好组(28例),比较3组甲状腺激素(TH)指标、心功能指标,记录3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营养不良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均明显低于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风险组T3、FT3水平明显低于营养良好组(P<0。05),但3组甲状腺激素(T4)、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良好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风险组LVEF明显低于营养良好组(P<0。05),LVEDD、LVESD、NT-proBNP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风险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于营养良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病人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清蛋白(ALB)均明显低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病人(P<0。05),且相关性分析发现,心脏不良事件与营养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CHF病人营养状态越差,发生不良心脏事件风险越高,可能与营养不良影响机体T3、FT3及心功能指标有关。

    慢性心力衰竭老年人营养状态不良心脏事件心功能

    涤痰清心方联合针刺对痰热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病人炎性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万宇左强
    2018-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痰热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采用涤痰清心方联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病人炎性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71例痰热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在PCI术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涤痰清心方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胸闷胸痛、心慌、烦躁失眠、肢体沉重)积分、血清白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均较治疗前下降,SAQ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IL-6、hs-CRP、TNF-α、MMP-9、CK-MB、CK水平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采用涤痰清心方联合针刺治疗,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热血瘀型涤痰清心方针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血管事件炎性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

    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陈保增冯明静由文文张云...
    2022-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病人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及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肌断层显像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64。1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1、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放射性异常积分、靶心图缺损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病人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肌供血不足,提高临床疗效。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麝香保心丸增强型体外反搏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断层显像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焦虑的危险因素分析

    杨特芦茜
    2027-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重庆市中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ACS病人89例,采用自制病例报告(CRF)调查问卷表进行数据收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状态,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病人PCI术后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89例ACS病人PCI术后36例(40。4%)出现焦虑症;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S病人PCI术后焦虑症的发生与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情况、居住地、吸烟、饮酒、是否合并躯体疾病以及ACS类型、植入支架数量无关(P>0。05);性别、文化程度、医疗保险和罪犯血管部位是ACS病人PCI术后焦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罪犯血管、性别、文化程度和医疗保险与ACS病人PCI术后焦虑的发生有关;右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女性、高等教育人群和较差医疗保障的ACS病人在PCI术后更容易发生焦虑,应该加强对此类高危人群的识别和早期干预。

    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焦虑危险因素罪犯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