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外膜脂肪组织对心房颤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林文黄雷李苗苗田瑞...
    2947-2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而心外膜脂肪组织已被大量研究证明其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心外膜脂肪组织的研究有助于综合评估心房颤动的严重程度,以期为心房颤动的诊治提供新的方向。

    心房颤动心外膜脂肪组织心房纤维化综述

    sST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武华荣贾永平
    2953-2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 2蛋白(sST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诊断、预后评估、临床决策等方面的作用,为揭示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无复流现象心室重塑综述

    卵圆孔未闭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刘丽萍郭林静
    2957-2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圆孔未闭在成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但大多数病人没有临床症状。卵圆孔未闭作为一个危险因素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未被重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卵圆孔未闭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现就卵圆孔未闭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和治疗进行综述。

    卵圆孔未闭不明原因卒中偏头痛减压病低氧血症综述

    姜黄非营养素对脑血管疾病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田艳芝段睿睿孙雅轩宁慧...
    2962-2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膳食模式在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物质,姜黄含有丰富的非营养成分,如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等,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述姜黄非营养素在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阐述其抗氧化应激、抗炎和代谢调节作用机制,旨在为姜黄食疗产品的研发应用和家庭护士食疗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脑血管疾病家庭护士食疗理论姜黄非营养素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董紫琲赵敏刘飞祥蒋亚楠...
    2968-2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必不可少。现代医学多从病因角度进行造模,以各种方式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来造成脑缺血。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以模拟不同证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表现。现对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制备与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病证结合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内血红蛋白下降对出院后30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陆瑶高阳刘艳秋
    2973-2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院内血红蛋白下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2020-2022年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病人 673例,选取其中至少测量 2次血红蛋白的病人 432例,包括入院和院内最低血红蛋白值。入组病人出院后随访 30 d,并根据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其中 138例病人在出院后 30d内发生MACE(MACE组),294例病人未发生MACE(非MACE组)。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表明,院内血红蛋白下降与出院后 30d内发生 MACE之间独立相关[HR=2。031,95%CI(1。159,3。561),P=0。013]。在调整临床变量后,院内血红蛋白每下降 10 g/L发生 MACE的风险比为 1。234[HR=1。234,95%CI(1。039,1。466),P=0。017]。与无血红蛋白下降组相比,血红蛋白下降<30 g/L组发生 MACE的风险增加约 2倍[HR=1。951,95%CI(1。087,3。502),P=0。025];血红蛋白下降≥30 g/L组发生 MACE的风险增加约 3倍[HR=2。822,95%CI(1。139,6。990),P=0。025]。结论:院内血红蛋白下降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短期预后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血红蛋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预后出血

    血清NLRP3对STEMI病人PCI术后非梗死相关动脉预后的预测价值

    陈霞李敏何偲
    2978-2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LRP3)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干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67 例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的 STEMI病人,均在 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后 3~7d行 PCI干预 non-IRA。依据术后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 MACE组(21 例)与非 MACE组(4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病人血清 NLRP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 NLRP3 对PCI干预多支血管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Cox回归模型分析PCI干预多支血管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MACE组高脂血症发生率、Killip分级Ⅱ级或Ⅲ级比例明显高于非 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 MACE组(P<0。05)。MACE组NLRP3及 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MACE组(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NLRP3预测行多支血管PCI后STEMI病人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899[95%CI(0。825,0。972)],最佳截断值为 89。0 p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1。4%,89。1%。Cox回归模型表明,高 NLRP3、低 LVEF、Killip分级Ⅱ级或Ⅲ级是多支血管 PCI术后发生 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LRP3与STEMI病人行多支血管PCI预后有关,对PCI术后MAC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STEMI病人行多支血管PCI的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非梗死相关动脉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

    基于心电图参数QTd、QRSd与多指标特征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

    唐仁春孙静陈长征周金环...
    2982-2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心电图参数 QT离散度(QTd)、QRS离散度(QRSd)与多指标特征构建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2021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213例STEMI病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构建STEMI预后不良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鉴别能力、准确性。结果:出院后 3个月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3 例失访,预后不良发生率为 20。00%(42/210)。Logistic 回归方程显示,QTd、QRSd、校正的 QT 间期(QTc)、血清信号素 4D(Sema4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STEMI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 5个变量纳入构建STEMI预后不良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 0。892[95%CI(0。801,0。934)],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结论:基于心电图参数与多指标特征构建 STEMI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具有可靠性,可为 STEMI预后评估提供客观、有效的工具。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不良心电图预测模型

    血清硒蛋白S与心肌梗死病人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王也景昊然高善龙苏适...
    2986-2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硒蛋白 S与心肌梗死病人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2022年 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 105 例心肌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均采用 DES植入术治疗,治疗后随访 1 年,根据ISR发生情况将病人分为ISR组与无ISR组。记录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出院时血清硒蛋白S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硒蛋白 S与心肌梗死病人 DES术后 ISR的关系。结果:105例病人中,103例完成最终随访,其中 14例(13。59%)出现 ISR。ISR组体质指数(BMI)大于无 ISR组,平均支架直径小于无 ISR组,出院时血清硒蛋白 S水平低于无 ISR组,出院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无 IS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血清硒蛋白 S水平过低会增加心肌梗死病人DES术后 ISR发生风险(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出院时血清硒蛋白 S预测心肌梗死病人 DES术后 IS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 0。895[95%CI(0。805,0。985)],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出院时血清硒蛋白 S水平过低会增加心肌梗死病人DES术后 ISR的发生风险,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 ISR发生风险的辅助指标。

    心肌梗死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硒蛋白S相关性

    系统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时机对高危冠心病病人PCI术疗效的影响

    李吉旭孟宪亮李伟梁浩...
    2990-2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不同置入时机对冠心病病人行 PCI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 IABP置入时机对冠心病病人行 PCI术预后影响的文献,采用 RevMan 5。4。1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8 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IABP留置时间[MD=-17。52,95%CI(-33。84,-1。20),P=0。04]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MD=-733。85,95%CI(-1018。06,-449。64),P<0。000 01]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D=9。23,95%CI(7。63,10。82),P<0。000 01]、平均心率[MD=3。91,95%CI(2。05,5。77),P<0。000 1]和左心室射血分数[MD=3。81,95%CI(1。36,6。26),P=0。002]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术中、术后被动置入 IABP相比,术前预防性应用 IABP改善冠心病病人 PCI术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置入时机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