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月刊

1000-419X

duxiexinkongjian@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大语文论坛》(200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父爱动人彰显文学魅力——朱自清《背影》鉴赏

    毛世华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用朴素的语言,将父亲对孩子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本文通过剖析文章的主题思想、选材、立意、结构、语言及人物描写手法等方面,深层次地体会和认知这篇文章,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探究其真正能够引起一代又一代人共鸣的魅力之处.

    朱自清背影父爱鉴赏

    评点式文本的教学价值探析——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为例

    虞卫华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考察评点式文本,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文本解读方面,评点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在读写方法方面,它为学生作出了方法上示范;在课堂教学方面,评点式文本不仅拓展了教学对话的空间,而且有助于教师以此开展评点式教学;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课内外的反复历练,有助于学生养成评点式阅读习惯.

    评点式文本语文课程解读教学

    一曲琵琶天涯恨两行清泪伤昔情——《琵琶行》的叙事艺术

    黄锦红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琵琶行》是长篇叙事诗的名作,也是"长庆体"诗作的代表作,显示着诗人白居易高超的叙事技巧.整首诗叙事谨严,情节环环相扣;构思巧妙,设计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叙事结构,设计了明暗两条叙事线索并行,最后双线交织于诗歌的主旨;整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详略恰当;并且再叙述中使用了留白手法.

    《琵琶行》叙事艺术详略留白

    如何补齐乡村家庭教育短板

    梁丹
    52页

    深度解读《乡土中国》(四)——家族与宗法制度(下篇)

    何为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中国长期稳固存在的重要原因,是族权和绅权的稳定性.乡土社会中的族长,是族权与神权的结合体,是威权统治的化身,掌握开启祠堂、祭祀先祖的大权.族长通过祭祀等活动,获得与祖先直接沟通的权利,主持各种慎终追远的仪式,并代表祖先祝愿宗族瓜瓞连绵,子孙昌盛,兴旺发达.族长集族权、神权于一身,在神权思想上严控族群,在经济上、法律上掌控宗族的一切.

    族权神权宗法制度威权统治

    探寻写作"生动"的名师课例密码

    冯芹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写作教学中,实现习作内容"生动具体"的方法和路径诸多,本文由名师写作教学课例切入,觅寻写作"生动"的密码:创设交际写作的具体活动,引导循阶而上的具体描摹,探寻拉长时间的具体方法,设计关注自我的具体话题等.

    名师课例作文指导生动密码

    如何补齐乡村家庭教育短板

    梁丹
    58页

    跨媒介融合:戏剧表演艺术的坚守与突围——《窦娥冤》《哈姆莱特》项目式学习实践

    丘明盛贺克春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戏剧教学有厚文学性薄表演性和厚表演性薄文学性两种倾向.教学《窦娥冤》《哈姆莱特》时尝试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依据戏剧外在情境理论和内在动机理论,从项目学习主题、项目学习实施、项目学习反思三个方面阐述跨媒介融合戏剧教学策略,以实现戏剧教学的本色坚守和有效突围.

    戏剧教学跨媒介融合项目式学习

    理性认识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

    王建
    62页

    选点聚焦梳理、探究与运用并举——《阿Q正传》教学落实"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案例简述

    冯厚生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是高中新课标规定的学习任务群,既有专门的学习任务,又贯串于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如何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落实"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教学任务,是当前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一项需要探索的课题.本文陈述了在《阿Q正传》的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教学要求所做的一次探索,介绍了研习小说中词语降用这一语言现象的完整过程.

    语言梳理语言探究语言运用《阿Q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