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

潘纪平

月刊

1000-419X

jiaoxuedacankao@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2007年出《大语文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挽歌 赞歌 牧歌——再读《哦,香雪》

    朱海燕刘永胜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铁凝的代表作品,香雪的故事不知道打动了多少读者.目前的文本解读大都从"诗体小说"的角度出发,赏析景物美、人物美、语言美,而忽略了能够引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普遍共鸣的原因.文章从"落后的挽歌""时代的赞歌""人性的牧歌"三个角度解读文本,探讨小说所写到的人类心灵能共同感受到的美好情感.

    香雪挽歌赞歌牧歌

    高阶思维:文学类双文本阅读题型命制的核心要素

    薛慧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课标提出"情境任务",高考文学类文本题型出现双文本的考查形式,深入综合分析以后可以发现,文学类双文本阅读题型命制彰显出学科思维的高阶特征,是紧紧围绕考查学生思维的具有创新性质的命制.本文从四个角度对其进行仔细分析,以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命题能力的提升.

    高阶思维文学类双文本命制核心要素

    学习任务群作业设计问题的纾解

    梁艳蒯正聪
    87-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任务群教学强调语文课程结构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内在逻辑的遵循.学习任务群作业设计是真实的学习情境、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在促进完整的任务驱动、构建完整的作业课程、实现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的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担负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使命.

    学习任务群作业问题任务驱动

    语言的模糊性 情境的明确性——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命题语言特性探讨

    吴东生吴竺轩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课标的精神,高考命题者抓住语言的模糊性进行设题,再济之以明确的情境,有效实现了对于学生素养与能力的测评.但此命题实践尚在实验阶段,由于命题者对语言和情境的融合把控不够,也产生了不少具有瑕疵的命题,须得进一步努力.

    语言模糊情境化高考命题

    新高考作文试题的审题思维

    陈剑泉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程强调素养教育之后,新高考便由"解答试题"转向了"解决问题".新高考的作文试题也转向了对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考查.其中,发现问题意味着作文试题情境里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因此学生要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就需要从作文试题情境中发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作文的审题,笔者归纳出了 5 种提问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审题,分别是:针对重要内容提问、针对形成原因提问、针对学生身份提问、针对比喻句子提问、针对时代背景提问.

    试题情境发现问题审题思维新高考作文

    听得到的笑声 看得见的成长——《荷花淀》教学片段赏析

    倪蕴佳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荷花淀》作为中国当代战争小说的经典,其有着鲜明的革命主题和强烈的抒情美学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文本中最能打动学生的抒情点开展教学,丰富学生对革命作品的认识.文章对《荷花淀》一文的教学片段展开论述,抓住文本中的"笑声"走近人物,走近作者,以此探索战争小说的个性化创作风格的教学路径.

    《荷花淀》笑声教学片段教学思考

    衔接、差异:新课标视域下初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比较分析

    柯华桥袁恋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别明确了语文学业质量的要求.从发展、内容、功能、特征等方面对比分析初高中语文学业质量,发现二者具有衔接共性,兼具"统一性""全纳性".二者也存在个性差异,"识字写字"与"跨学科学习"比重不一,"层级性"及"连贯性"程度不一.教师既要读"准"标准,也要读"厚"标准,合理评估学生发展.

    新课标初高中语文学业质量衔接差异

    聚焦、关联与辐射——略谈课眼的几个特点

    林彬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正有创意的语文阅读课的课眼,应具有聚焦文本、关联秩序和辐射生成等几个特点.能深入浅出、"与生俱进"的课是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即适应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对象的课.其中"深入"即聚焦,"浅出"为关联,"与生俱进"乃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辐射.

    课眼聚焦关联辐射

    语文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语文·教改博物馆前的断想

    高萍
    111-112页

    《中学语文》2024年投稿指南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