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情境教学法在戏剧教学中的应用——谈《窦娥冤(节选)》的教学突破

    张英楠张庆祝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导向,通过创设与文本相一致的情境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将其引入戏剧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以《窦娥冤(节选)》为例,对高中语文戏剧情境教学进行再探索,提出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供一线教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

    情境教学戏剧教学《窦娥冤》

    文本细读法在写景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焦玉宝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景散文具有结构自由、题材广泛的特点,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抓不住文章重点,难以体会景色中蕴藏的情感,文本细读法非常适合应用于写景散文阅读.结合教学实际,从题目、景物、语言、行文结构等方面,探讨文本细读法在写景散文教学中的运用,并讨论文本细读时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情感、感受文本意境以及品味文章巧妙构思的方法,以期对学生阅读写景散文起到指导作用.

    文本细读写景散文主旨语言行文结构

    王荣生任务写作观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陈晓艳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王荣生的"任务写作观"为基础,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为例,探讨王荣生的写作教学理论对写作教学的启示:基于年级和学情,确定影响写作的要素;创设作文语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微型写作训练为主线,细化写作目标;设计写作层级量表,促进写作升级.

    王荣生写作理论写作教学

    分层引领,在写作任务群中漫溯

    刘龙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作任务群的构建,以分层驱动,建立"帮扶"为起点,通过文本阅读和创意表达,激活学生的"痛点",落实单元写作要求,推进写作任务的完成.在训练中,以文本情境为抓手,发挥学生特长,创设"同题异构"任务,彰显个人写作特质,并通过编辑文集的任务,推动写作学习的发生进程.

    分层驱动同题异构实践成果

    鲁迅小说"诗的特质"例析

    胡光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的小说同现代文学史上许多注重小说艺术和诗歌艺术融合的小说一样,富有"诗的特质".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为例,剖析其中一些篇目,总结出以下特点:淡化情节,强化情感线索;描写自然景物,创造意境;富有象征色彩,哲理和诗情合一.

    鲁迅小说诗的特质情节意境

    《鸿门宴》中人物称呼变化探微

    王侠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史记》中,人物称呼的变化体现着作者的叙事技巧与对人物的情感态度.《鸿门宴》中,不同人物对项羽的称呼往往不一,同一人物对他的称呼也随情节变化而变化,就连司马迁在文本叙述过程中对他的称呼也由"项羽"变为"项王",而对刘邦的称呼一直都是"沛公".这些称呼的变化微妙地体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也表现了司马迁高超的叙述技巧.

    《鸿门宴》人物称呼叙述技巧情感态度

    征稿启事

    53,封4页

    从《谏太宗十思疏》看君臣文化

    史云梅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整体上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选编了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于此类文本的教学,须关注文化的视角.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从君臣文化的角度思考经典篇章的教学,拓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谏太宗十思疏》君臣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审美视角看《变色龙》中的恶与善

    卫红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美是个体通过参与审美活动,以生命体验为基础,对客体进行感知、理解、想象,获得精神愉悦的过程.从审美视角对《变色龙》进行语言感知、形象想象、内容理解,发掘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可恨行为背后可怜的一面.在遵循文本内容典范性的同时,具有拓展学生视野,指导当代生活参与,匡正审美观念的教学价值.

    审美视角《变色龙》人物形象

    穿越风雨之境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再解读

    陈海燕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一篇贬谪题材的经典宋词,在把握作品创作背景和地理书写的基础上,梳理物象符号"风雨"和文字情感符号"独"两个贬谪文学符号,有利于感悟贬谪文人苏轼情感态度的流动和内在思绪的波动,体悟其不惧风雨、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和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

    定风波苏轼地理书写贬谪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