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态评价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宓鑫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动态评价理论,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动态评价主要有三条策略:一是创建学生写作档案袋,记录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二是拆分写作过程,在学生写作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过程化指导,为学生提供写作支架,逐步将其写作潜能转化为写作能力;三是教师须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组织小组合作,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策略性知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成果及经验分享交流活动.

    动态评价写作教学过程化指导评价

    单元写作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吴岚王莉
    34-3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在单元写作教学中,可考虑创设适切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议论文写作任务为例,教师在探究情境创设策略时首先要考虑单元整体构架和课文独特的写作教学价值,可以引入逆向设计理论,以"大概念"统领写作要求,并注重从学生"学的逻辑"设计情境任务.其次,可以运用"参照拓展""虚拟论敌"与"想象推断"等方法创设情境.最后,要注意分解单元学习任务并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辨分析能力.

    单元写作教学情境创设高中语文

    事境理论下的咏史诗教学探析

    彭禹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事境理论关注诗歌的叙事特质,基于该理论对咏史诗进行解读,可以展现其鲜活的历史背景,激活咏史诗和诗词教学课堂的生命力.教师教学时可基于事境理论,利用事象的特点挖掘互文本,设计引导问题带领学生进入诗境;利用历史事件设置教学情境,组织课堂活动;以读写为媒介展开合理想象,丰富事境细节.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历史,质疑论辩,进而获得对咏史诗深度解读的能力.

    事境咏史诗诗歌教学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要素

    王昕瑞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旨在围绕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联结课内外,整合跨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需要立足本学科,围绕真实有意义的学习主题,创设知识统整性的真实情境,设计中心辐射型的任务结构,开展合作体验式的高阶活动,进而构建整合性的评价体系.

    跨学科学习设计要素综合统整

    论《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愁情表达

    林瑶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词中主要写了她茕独凄惶的景况和满腹的愁情.首先,该词运用了铺叙手法,有直接写愁与间接写愁.其次,词中写愁的意象有多重蕴含,表现了词人心中各种愁融合交织的状态.最后,李清照还用口语词来倾诉心中之愁,这种明白晓畅的写法,更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铺叙意象口语化

    《沁园春·长沙》再解读

    王侠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息理论认为,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的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从全息视角出发,基于作品、作者、世界、读者四个角度品析红色经典作品《沁园春·长沙》,可有效帮助学生全方位领略作品之魅力.

    红色经典《沁园春·长沙》全息视角

    自古文人多忧愁 借景消愁又何妨

    程懿铭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往今来的文人欲借景消愁,或借景消愁未解愁,或借景消愁消去愁,或借景消愁添新愁.同样是愁,愁的程度和所愁之事截然不同.作者之所以借景消愁,多与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有关.

    景物忧愁贬谪情景交融

    创新题型的"试验田"——文言文"词语题"命题特点及复习建议

    李秀娥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言文"词语题"年年创新,近三年主要考查单音节实词、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内容兼及文化常识与文言知识,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集中体现.教师在复习备考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拟题了解命题特点,尤其要注重初、高中课内常见词的梳理整合与迁移运用.

    文言词语题命题分析复习建议

    二"文"溯源 四"语"合一——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命题特点及备考建议

    姜宁宁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言文翻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大,难度也较高.文言文翻译大多选择含有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句子,在备考翻译题时,要特别注意始于语境,忠于语意,基于语词,据于语句.

    文言文翻译命题特征备考建议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觉"的读音辨识

    何蔡康敏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诗篇,其中"惟觉时之枕席"一句,关于"觉"的读音,新旧教材中都将其解释为"醒时",但存在"jiào"和"jué"两种不同读音.从语义发展上看,"觉"的本义是从梦中醒来,在中古以前已经出现了变调构词.由于引申出"明白"义,"醒"义的"觉"变为去声以别两义;从语音变化上看,"醒"义的"觉"后又因"睡觉"的成词而从"古孝切"变为"古岳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觉",按创作时代和语音演变来看,遵从"古孝切",折合今读为"jiào"而非"jué".

    李白语音分化《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