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痴景·痴梦·痴心——《湖心亭看雪》的三重审美之境

    张榆陈晓乐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借舟子之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点染一个"痴"字."痴"既是张岱笔下空灵澄澈、天人合一的西湖"痴"景,又是其所忆所想的繁华靡丽、过眼皆空的人生"痴"梦,更是执着坚守的缅怀故国、深沉悲切、坚贞刚毅的文人"痴"心.此三种"痴",既是文本的三重审美之境,也是张岱绵绵不绝的心境.

    《湖心亭看雪》张岱审美

    《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仅是"套中人"吗?

    邱舒琪曾军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存在四处矛盾点,即"昏了头"的爱情、"气极了"的漫画、"吓坏了"的自行车与"多此一举"的劝告.紧扣教材文本提出问题,揭示矛盾点,再采用还原法与错位美法对矛盾点作因果分析,可挖掘出别里科夫异于"套中人"的形象特点与其内在的"三我"人格形象,进而深入理解人物的"套子"形象,为文本解读提供新思路.

    《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文本矛盾点还原法错位美法

    《北冥有鱼》注释献疑六则

    童程杨旭双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选编了《庄子·逍遥游》中的部分内容,其课下注释历来为注家所关注.随着学术研究的精深,以往对一些字词含义的主流意见正面临新的诠释,挑选其中六处注文,并结合各类材料与前人研究成果展开讨论.

    庄子《逍遥游》注释

    古诗词中"斜"字的妙用

    李东联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斜"字在古诗词中的用法灵活多样,不仅能增强诗词的画面感与动态感,还能反映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倾向.教师教学时可结合相关作品,从"斜"字表达诗人凄凉伤感之情、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心理、突出动静结合等方面入手,对古诗词中"斜"字的用法进行分析.

    古诗词教学"斜"字妙用

    诗书合璧 意韵和美——借助书法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

    李剑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可尝试借助书法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从用笔、字形、墨色、钤印、章法等角度让学生仔细研读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开展类型丰富、满足实际生活要求的语言运用活动,产生更加真实、深刻、丰富的诗文阅读体验,促进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古诗文教学效果.

    书法古诗文跨学科学习东方美学

    花魂一轮 好悟沧桑——古诗词中"花"意象的悲剧美

    文革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是古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被诗(词)人寄寓某种悲剧心理,使其呈现出悲剧色彩.结合相关诗篇,从忧国忧民之悲愤美、怀才不遇之凄凉美、男女相思之孤独美和人生苦短之伤感美四个方面,对古诗词中花意象所表达的悲剧美进行探讨.

    古诗词悲剧美

    《小圣施威降大圣》赏读

    梁厚钦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孙悟空与二郎神互相斗法的精彩故事.从跌宕起伏的情节、特色鲜明的语言、雄奇大胆的想象、深邃丰富的寓意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挖掘其更为丰富的文本内蕴.

    《西游记》情节语言想象主题

    文学类文本复习指导策略探析

    王永辉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教考衔接"内涵的误解导致文学类文本复习中重知识、重套路的情况盛行.文学类文本的复习教学须立足课标,以标定教;依托教材,以教助考;合理过渡,教考衔接;提前落实阅读素养的培养,复习阶段强化素养的提升,真正实现教学考的有机统一.

    教考衔接文学类文本复习教学

    叙述学对文学阅读命题和小说教学的影响——从浙江省高考自主命题试卷说开去

    杜韦滨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叙述学对高考文学阅读命题的影响日渐明显.它在创新题型、开拓考点、考查文学素养方面具有深刻意义,引领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视角的转换,延伸阅读视野,推进阅读深化,尤其能强化学生通过语言深入理解人物和感受文本的叙述本质.中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和弥补学生叙述学知识的不足.

    叙述学文学阅读教学高考命题教学内容改革

    融通创新,让理解走向深刻

    吴振华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的融通创新旨在从新角度、新视野、新高度来审视人物形象,实现角色突围.教师应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开展群文阅读,挖掘微型课题,创设思辨情境,打通文本与文本之间,文本与学生思维、情感、心灵之间的通道,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更为有效地提升素养.

    融通创新阅读理解文本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