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思政":背景要义·价值意蕴·建设理路

    马照泽王颖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教育元素,以丰富课程内涵、创新教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用。"大思政"以生活元素为逻辑起点,重视拓展思政教育资源、场域和办法,用方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师资更庞大的教育格局,全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激励广大学子担当历史重任,交给党和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探论

    孙苓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虚拟仿真技术"是思政课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的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将虚拟仿真技术作为课程建设实践体验技术的新兴载体,具有时代价值。在智能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 想概论课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是课程 方法创 新的现 实体现和持续深化;课程建设聚焦理论维度、主体维度和实践维度三重维度来构建,把智能技术融入培养时代新人全过程,借以提升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

    基于BOPPPS模式的新思想概论课教学设计探究

    关珊珊闫方洁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思想(全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应用BOPPPS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作为一种注重教学互动和反馈的闭环课程设计模式,BOPPPS突出互动性、参与性和反思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新思想概论课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要重视教师正确引导、灵活教学设计和完善过程性评价。

    新思想概论课BOPPPS模式教学设计

    大数据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维探讨

    魏变竹张有武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是时代发展的引擎,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动能,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 也为大数据应用开辟了新领域。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宏观上有利于洞察高校大学生整体思想动态,作出预警预判,在微观上能够捕捉大学生个体思想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性。大数据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思 维方式、队伍建设、教育方式、育人环境探索实践路径。

    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维

    思政课讲好湖湘红色文化故事探析

    魏菊枝李怡娴李伶华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湘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具有天然契合性。湖湘红色文化为思政课提供丰富资源,思政课为创新湖湘红色文化传播搭建平台。思政课讲好湖湘红色文化 故事,要坚持"有意 思"与"有意义"相统一、"有道理"与"析道理"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要从构建一个故事库、打造一个团队、用好三个阵地着手,破解思政课讲好湖湘红色文化故事之局。

    思政课湖湘红色文化中国故事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讨

    郭瑞鹏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课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针对融入过程面临的教学内容供给抽象性与红色资源具体化之间的矛盾、教学方式单一性与学生主体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价值导向一元性与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之间的矛盾,需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教学方式上精良"配方"与学生主体需要的关系、价值导向上一元与多元的关系,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思政课内在逻辑

    中国青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百年进程与现实路径

    潘何琴吴小炜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百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深入叙述中国青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历 史进程,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不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需要,更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起点中国青年未来发展的应有之义。青年要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价值,破解面临的现实难题,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中国青年伟大建党精神百年进程现实路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记忆情感场域的逻辑建构

    张锦标王丽荣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史记忆依托同质性的"情感黏合",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特点与功能。党史记忆情感场域是基于党的奋斗历程的情感汇聚。研究以"记忆之场"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记忆情感场域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厘清党史"记忆之场"的情感养成过程。党史记忆的场域经由不断宣传、组织、动员,唤醒、激活了过去的党史文化,并且在历史传统、当下目标与 未来展望的叙事体系中被赋予与时代吻合的政治功能。党史记忆情感场域建构,以"政党—国家—民族"进阶链式补充了革命文化的集体记忆,昭示着国民深厚的政治信仰与政治认同,对于国家民族政治共同体建构具有一定意义。

    党史记忆情感场域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三重逻辑探论

    孙六平姜炎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奋斗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就主体论而言,中国共产党是坚持舍己为民的奉献型政党、是勇于搏击的团结型政党、是善于主动求变的创新型政党,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奋斗精神是党的内在品质;就认识论而言,奋斗精神是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就实践论而言,新时代承扬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人民立场的奋斗基石、凝聚民族复兴的奋斗力量、锤炼实干担当的奋斗品格。

    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三重逻辑

    推动黄河文化实现"两创"——历史、实践、价值的三重视域

    屠晶晶李国涛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助推黄河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打造优越的 黄河形 象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力 推进黄 河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还是深度研究黄河文化的内在要求。因此,大力推动黄河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领导主体与实践主体心心相印、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同频共振、文脉赓续与资源开发互动融合。新时代,助推黄河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有益于展现中华文明独有魅力,又有利于赓续历 史文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慧力量。

    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历史域实践域价值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