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高校管理育人法治化探析

    郑伟民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高校管理育人被赋予新的意蕴,即管理理念从管理走向治理、管理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管理方式从强制走向协商。鉴于高校管理育人的多重复杂属性,它存在着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权益保障有待加强、自治文化有待培育等问题。推进高校管理育人法治化,需要建章立制,构建科学完备的管理育人制度体系;畅通渠道,健全正当权益保护和救济机制;注重教化,强化自治文化对立德树人的涵育和保障作用。

    治理现代化高校管理育人法治化

    高校思政教育显隐统一的心理机制探析

    俞娟胡国胜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要部署。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高校应加强显隐统一性思政教育,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两种教育方式及其功能统一的优势,积极推进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思政教育显隐统一深化了生成性、交互式双向创生教育机制。以教育心理学为视角,从认知建构、心理接受和成效显现方面探析思政教育显隐统一机制。

    思政教育显隐统一机制

    推动思政课走深走心走实的着力点

    陈俊靖巧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思政课走深走心走实,必须精备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形式、精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是核心,教学形式是关键,教学效果是旨归。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上下功夫,追求有高度、有温度、有效度的思政课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思政课走深走心走实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的三个逻辑

    徐涛朱海嘉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重大理论成果。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思想源流、生动实践、发展脉络,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必然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的形成,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对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它所蕴含的合历史性、价值性、科学性特质,必将为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中国威胁论"

    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

    江世鑫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思政课"理念落地落实,促进课程教学讲深讲透讲活。在实践教学中,要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找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三个着力点,通过理念创新、内容创新、评价创新,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改革创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聂媛媛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现象,文化自信的源起乃至最终确立具有历史正当性。从历史正当性视野研究文化自信,需要把文化自信的历史必然性、历史承继性和历史实践性有机统一起来。文化自信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大势,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在此基础上,文化自信是通过历史承继和历史实践得以坚定和彰显的。文化自信承继于中华民族延绵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实践于百余年中国道路的历史性探索。

    文化自信历史正当性历史必然性历史承继性历史实践

    以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

    李敏韩晓梅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内含丰富的诚信教育思想,是中华文明漫长历史中别具特色的文化精粹,是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丰厚文化滋养。重温传统家训有关诚信经典,挖掘传统家训诚信教育资源,深刻领悟它的精髓要义,始终坚持创新性、主体性、实践性传承发展原则,从增强主体能力、拓展综合平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保障机制方面构建完善的涵养体系、创设有效的涵养路径,使传统家训诚信思想精髓在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中发挥应有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原则遵循

    通往『真正的共同体』实践形态之比较

    乔以明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是以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为基础的,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为实现"真正的共同体"而努力,积极探索实践路径。迄今为止,先后经历了苏共建立的政党革命共同体、国家联盟共同体和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三种过渡性质的实践形态。它们都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有着共同的最高理想、理论基础。但是,与前两种实践形态相比,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主体性质、实践路径和结构形式上与时俱进,实现了历史性超越。

    真正的共同体实践形态转变

    从党史"三对"中深刻把握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

    秦宏毅刘云飞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申对"、"窑洞对"和"赶考对",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事关生死存亡的三次重要对话,也是推动中国共产党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生动力。回顾党百余年奋斗历程,党史"三对"为第一个答案提供了历史契机、为第二个答案提供了历史借鉴。在"两个答案"深化发展中,党史"三对"不仅鲜明指出了"两个答案"的内在统一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立场、实现党长期执政的根本目标导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政治原则,而且深刻彰显出始终坚持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要求。

    中国共产党"三对"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百年演进探论

    张艳程静强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的精神密钥。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经由生成、发展、拓展、飞跃四个环节螺旋式上升演进,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精神引领是逻辑旨归,历史任务是时代坐标,社会矛盾是内在动力。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面向未来,赓续和弘扬历史主动精神:需要坚持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统一,永葆先进性;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夯实理论基础;需要依靠人民,筑牢群众根基;需要强化舆论宣传,打造话语传播体系。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深层机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