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旬刊

1008-3219

cctve@vip.163.com

0431-86908094;86908095

130052

吉林长春凯旋路3050号

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介绍教学改革新鲜经验,为职教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破解职业教育之困

    路宝利
    1页

    教育家精神与大国工匠培养:耦合关系、现实困境和纾解策略

    马侨惠路宝利雷前虎尹秋实...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国工匠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教育家精神与大国工匠培养之间存在着内在耦合关系,蕴含着大国工匠培养的根本要求,契合着大国工匠培养的价值定位,引领着大国工匠培养的实践探索,为培养大国工匠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当前,我国大国工匠培养存在着认知局限、机制不畅、生源不足和条件困境等诸多难题亟须破解。为此,应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独特作用,破解大国工匠培养难题,从理念重塑、机制创新、资源优质和过程优化等方面着力,以教育家精神深入推进大国工匠培养。

    教育强国教育家精神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技能型社会

    教育家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内涵、价值与策略

    吕清杨贺凯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在当代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价值是:与"工匠之师"教育情感的共生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行合一",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等。教育家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具体策略是:转换目标,实现从精神象征到真正推动人才培养;持续激发动力,实现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的螺旋上升;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丰富培养载体,实现从学校"一元"主导到"多元"协同。

    教育家精神职业教育教师工匠之师

    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困境及其破解:教育家精神视角

    张帅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是指引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着适应之困、负担之困、培训之困、实践之困四大困境。教育家精神为破解困境之局提供了重要指引。职业教育教师应充分汲取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形成以信念精神提升适应力、以育人精神提升担当力、以勤学精神提升学习力、以仁爱精神提升胜任力的破解之道,从而助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培育更多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家精神职业教育数字化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困境

    职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逻辑机理、现实困境与实践向度

    徐兰苏楠易熙琼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作为链接技能型人才成长、推动应用型技术积累和涵育技能型社会形成的教育类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人才基础、技术基础和教育基础等重要功能。然而,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尚未构建起系统的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框架,尚未形成顺畅的科教融汇技术创新与转化体系,尚未搭建起科学适用的职普融通衔接体系,制约着职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应与多方主体逐步构建协同育人框架,不断巩固和夯实技能型人才培养链条;与区域各类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和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引导应用型技术积累与创新转化,不断激活以职业院校为节点的创新链条;凝聚政府、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等多方力量,培育涵盖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优质职业教育供给体系,不断增强职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效度和广度。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技能型社会中国式现代化

    基于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改革:内涵特征、生发逻辑和实践路向

    姚远刘刚刘贤锋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任务提出后,基于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逐渐清晰,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改革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呈现出空间上的地域特征、方法上的场域特征、要素上的集聚特征、结果上的共赢特征。宏观层面上的共轭逻辑、中观层面上的耦合逻辑和微观层面上的协创逻辑等三重逻辑的辩证统一构成了基于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改革逻辑框架。需要从遵循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紧扣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创新实践方面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产业园区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导向、构建方法和指标内涵

    郭广军杨无敌陈鹏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是落实深化产教融化政策的重要机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应坚持通过产教融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等价值导向。通过产教融合政策文本分析,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主要包括学校治理、培养体系、专业与课程、条件与经费、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社会评价等9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86个三级指标,为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实证性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提供理论、标准、方法借鉴,以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质量发展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粤港澳职业教育联动发展机制研究

    彭朝林曹科岩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联动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够促进不同地区教育资源整合,形成互补互助的教育生态系统,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基于区域一体化视角,粤港澳职业教育联动发展主要面临职业教育体制差异、评估与认证机制差异、缺乏共享资源的机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不匹配等障碍。后续可从顶层设计、学分互认与课程对接机制、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跨区域的师资培养与交流机制以及构建政策支持和监督机制五个方面,深入推动粤港澳职业教育联动发展机制建设。

    区域一体化粤港澳职业教育联动发展机制

    基础性导向下中职学校升学机制的形成与内化——基于对一所中职学校的田野调查

    郭丽君邓启云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升学政策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学历提升的空间,也建构了学校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活动场域。对案例学校的田野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在这种升学场域中,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划定培养特区,形成了一整套对学生学习行为可操控的规范化技术,塑造了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惯习,进而构建了以学生学习方法的持续改进和学习习惯的不断矫正为圭臬的规训机制。这种规训机制通过分数体现的学习效果和学生对教师权威的信任与依赖,使学生产生认同,完成规训从外在强制到内部控制的转化,实现了中职学生从中考失利到高考成功的逆袭。

    基础性中等职业学校升学机制规训机制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动能机制:价值、要义与路径

    蒋士会张钰与陈露海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动能机制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演化、动态生成的复杂系统。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动能机制的价值体现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的内在要求、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据此,职业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动能机制的核心要义包括:激活生产要素,乡村特色产业群建设;对接区域需求,培育乡村多元化实用人才;驱动空间效应,推动乡村文化创造性发展;打破时空藩篱,铸就村民可持续发展样态。为保证动能机制的有效运转,可以通过建构产学研创一体化模式、构建引—育—留全链式服务、推动文化+乡村深度融合和聚焦不同群体发展需求等运行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职业教育动能机制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