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旬刊

1008-3219

cctve@vip.163.com

0431-86908094;86908095

130052

吉林长春凯旋路3050号

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介绍教学改革新鲜经验,为职教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

    阙明坤
    1页

    来稿须知

    4页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方案:定位、理念、内涵和路径

    王敬杰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强国是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服务贡献、民众满意度和国际影响力等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呈现出高质性、适应性、现代性、贡献大和国际化程度高等鲜明特征。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是实现教育、科技和人才等强国目标的关键支撑,是加快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的有效保证。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中心、自信自立、系统全局、守正创新和开放共享的基本理念,聚焦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产教深度融合、高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扩优提质"五大支点探寻推进路径。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支撑体系:结构、机理与优化

    霍登煌张伟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工程,职业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强有力、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基于系统结构的层次性特征,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层、运行层和保障层等。其是由理论性、物质性、文化性、社会性、政策性、组织性和师资性等支撑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主体职责分工的不同,这一体系可以划分为党和政府的主导建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主体建构、代表社会力量的行业企业参与建构三种主要运行模式。基于此,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对其支撑体系的要素输入、处理和输出环节进行整合优化。既要充分挖掘符合职教类型发展定位的多重支撑要素,也要着力形成协同发展机制、实践转化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效能评价机制等,使各类支撑要素整合在呈现帕累托最优效应的基础上推进职业教育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职业教育强国系统论支撑体系运行模式

    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强国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廖海沈阳曹哲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主要表现在: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利于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强国建设面临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不完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职业教育发展潜力挖掘不够等问题。对此,要切实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构建优质公平的职业教育体系新格局;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深化职业教育纵深改革,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职业教育教育强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提升——来自中国274个城市的证据

    张安民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0-2022年中国274个城市的数据,分析职业教育发展对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职业教育显著提升了城市新质生产力,这一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职业教育通过促进技术成果市场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升了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职业教育发展对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呈现多维异质性,职业教育对中西部区域、教育经费投入大的城市和新质生产力分位数较高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据此,应紧扣社会需求,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畅通转化渠道,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加快技术成果市场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机制作用;遵循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职业教育发展政策。

    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产业数字化技术成果市场化

    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学理诠释、效用分析与实践路径——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演进脉络

    韦妙刘小艳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的类型教育能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观点虽受到学界广泛认可但仍缺乏理论层面的严密论证和细致分析。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公平地积累人力资本,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力资本理论的演化历程,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异质性、外溢性、多维性特征揭示了共同富裕的差异性、全民性、全面性三层需求。在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进程中,职业教育应以高度的适应性主动变革,传导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用,以普惠型职业教育促使社会阶层流动;释放人力资本的社会效用,以终身化职业教育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激活人力资本的文化效用,以全人型职业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共同富裕人力资本理论普惠型职业教育终身型职业教育全人型职业教育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组建逻辑、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洪波严洪广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一种融合产业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的组织形式,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组建逻辑是:战略引导与教育体系构建的统筹逻辑、产业升级与校企融合发展的共赢逻辑、行业需求与技能人才供给的匹配逻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实践中面临政策层面、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等现实困境,应将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政策支持体系、组织网络、治理结构和价值体系等方面作为突破路径,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强化行业引领和需求导向、深化校企合作和资源共享,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推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逻辑产教融合职业院校

    中职教育"需求鸿沟"困境研究:理性人假设的视角

    吴克明胡月阮艺华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发展中职教育,但是民众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却很低迷,中职教育陷入"需求鸿沟"困境。从理性人假设的视角来看,直接原因是中职教育的预期终身收益低于普通高中教育,深层原因是不断攀升的高考录取率、中职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和类型劣于普高生,以及工人阶层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偏低。弥合"需求鸿沟"的对策在于,增加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减少中职招生比例;提高中职生的升学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工人阶层的收入水平。

    中职教育需求鸿沟理性人假设教育预期收益

    空间社会学视角下中职学校学生隐性辍学的境遇、动因及其治理

    王瑜汤同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教育水平和文化知识技能水平的重要路径,对于打造出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中的社会关系为职校生隐性辍学提供了行动空间及空间生产基础,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中职学校学生隐性辍学的境遇进行划分,表现为物质空间中座次边缘的"混学"群体、知识空间中课堂游离的"困学"体验以及生活空间中网络沉迷的"厌学"情绪。基于这种空间结构进行成因分析发现,区隔化物质空间中功利的办学理念产生"读书无用"的辍学观念,标准化知识空间中受限的文化资本滋生"读书无望"的辍学心态,虚拟化生活空间中迷失的身份认同催生"读书无趣"的辍学体验。基于此,应营造文化平等环境以强调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包容,开展文化补偿教育以改善弱势学生群体的文化惯习,畅通文化沟通途径以重塑立足现实生活的身份认同,从而加强对中职学生隐性辍学的治理。

    中职学校中职学生隐性辍学空间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