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旬刊

1008-3219

cctve@vip.163.com

0431-86908094;86908095

130052

吉林长春凯旋路3050号

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介绍教学改革新鲜经验,为职教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动职普分流政策向探索高适应性职普融通实践转型

    李小娃
    1页

    来稿须知

    4页

    职普协调发展:国际经验与国内趋势

    6页

    高中阶段普职比变动规律及未来20年趋势预测:生源的视角

    贺芳陈伟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高中阶段生源总量与普职比变动规律的把握,预测未来20年的发展趋势,对促进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2011-2021年高中阶段教育数据特征表现为:普通高中的学位量、办学规模基本保持平稳;中等职业教育在事实上被当作满足人民群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的调节器;普职比主要是因为学龄人口的波动而被动波动。面向未来,2023-2043年高中生源数量分别对应2008-2028年的出生人口,因学龄人口的减少,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将在14年之后急剧减少已成定局;普职比将因中等职业教育的被动缩减而在2037-2043年间陷入新的不平衡;目前建立起来的职教高考通道将因普职比的变化而呈现出低选拔性。鉴于此,应适时调整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重心、理性设定高中教育阶段普职比、适时关注高等教育阶段普职比。

    普职比变动规律趋势预测生源视角

    高中阶段合理职普比的确定:国际比较的视角

    刘燕丽姚继军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阶段合理职普比的确定是我国当下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以国际比较为研究视角,梳理世界部分区域、经济体职普结构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经验,基于OECD国家2010-2020年数据探究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与逻辑,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中阶段合理职普比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发现,职普比与经济发展呈"倒U型"关系,国家对创新的重视程度降低了其职普比。预测模型表明,我国的理论职普比应约为34:66,目前,无论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我国职业教育占比整体偏高。鉴于此,各省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动态调整职普比,同时要注重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通道建设与人才培养优化问题。

    职普比中等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普分流

    职业本科分类招生制度改革的动态跟踪和系统调试——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调研分析

    董照星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职业本科分类招生制度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围绕职业本科招生制度进行调研,发现社会大众对职业本科招生胜任力持保留态度;管理者、考生、教师和家长分别以"主动推进""裹挟前进""被动卷入""边缘守望"的角色参与职业本科招生;中职生、高职生和普通高中生形成了"分类非协同"的招生模式。为此,要夯实职业本科招生胜任力,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价值期许;通过"换位宣传"减少信息损耗,提升被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根据考生教育背景,通过"因材施考"录取最优资质考生。

    职业本科教育分类招生制度利益相关者

    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感知正义研究——基于职业教育高考考生的视角

    杨磊朱德全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建设职普融通"双轨"评价体系的关键一维,职业教育高考不仅需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更要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教育评价改革所带来的公平正义。通过对1019名职业教育高考考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感知正义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无法充分彰显类型化教育评价理念;性别、生源类型对考生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感知正义影响明显;学生群体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偏低,导致整体感知正义较低。为优化职业教育高考制度的感知正义,职业教育高考要更加重视招生考试各环节的公平性问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感知正义差异;要加强制度普及和制度正义的宣传工作。

    职业教育高考感知正义类型化评价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要素框架和路径选择

    王永钊薛彦华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建设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应然所在。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一种省部共建助力赋能、根植区域产业特色、优化校企治理结构的组织。产业学院建设内适性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依据和保障,外适性是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表现和检验标准,要将内适性标准与外适性标准有效衔接,构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框架。政府要为产业学院建设保驾护航,院校要开展产业学院运行实践探索,行业要为产业学院发展定轨导向,企业要参与产业学院现代化共生治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

    产业学院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要素框架路径选择

    职业教育真的会加剧社会阶层固化吗?——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分析

    张罗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在促进我国社会结构合理流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检验职业教育是否会加剧我国社会阶层固化。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群体在户籍、父母职业类型、父母受教育程度、自身职业类型、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消减"自选择性"偏差后,中等教育层次中,中职教育能促进代内阶层向上流动;高等教育层次中,高职教育会加剧代际阶层固化。其背后深层机制在于,式微的中职教育在社会排挤效应下最终仅能指向有限的个人发展;膨胀的文凭效应不断提高主要劳动力市场的进入门槛,挤压了高职教育群体进入高地位职业类型的通道。为此,建议从提升职业教育学历层次,提高中职教育升学率,推行"职业教育高端人才专项培养计划"试点等方面入手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职业教育社会阶层固化倾向得分匹配(PSM)文凭效应

    职业本科院校社会服务贡献力评价研究

    宋亚峰赵康健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本科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上纵向贯通的关键一环,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为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职业本科院校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服务贡献力,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我国现有职业本科院校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情况,并从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维度全面分析了职业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贡献力特征。为提升职业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贡献力,应持续提升各类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促进面向产业高端和前沿的"立地式"技术成果转化,有效供给丰富多样的社会培训项目。

    职业本科DEA模型社会服务贡献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