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旬刊

1008-3219

cctve@vip.163.com

0431-86908094;86908095

130052

吉林长春凯旋路3050号

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介绍教学改革新鲜经验,为职教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的关键点

    和光
    1页

    来稿须知

    4页

    现代组织理论视域下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研究

    蔡晓棠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有助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面临各资源要素相对缺乏、多主体利益不易协调、实体化运行效率低下、学生主体性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基于现代组织理论,从环境、规模、战略、技术和结构四个方面讨论了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路径:营造积极有利的组织环境;形成合理适度的组织规模;制定特色鲜明的组织战略;强化技术支撑,构建有机式组织结构。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现代组织理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价值、困境与策略

    孙静晶汪鲁才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具有建设主体的多元性、建设面向的区域性、建设任务的明确性、建设模式的多样性、建设资源的共享性等特征。其是落实国家有关战略要求的体现,是改革探索深入推进与转型发展的产物,能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有效载体,可以推动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通过引企入校、企业培训中心转型、优化政府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等方式来开展建设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实践中心建设面临职业院校积极主动但能力不足、企业有需求但动力不足、政府有责任但定位不清的困境。未来,实践中心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建设主体的责权利、完善多主体的多维推动机制和搭建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平台。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学校实践中心公共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

    MOA理论视角下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28个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孙克方凡铭张信为黄敏...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能力建设是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重要议题。选取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为典型案例,基于MOA理论识别动机、机会、能力三个层面的5个前因条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影响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组合路径。研究发现:动机、机会和能力均不构成高水平职业能力的必要条件;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多因素联动的结果,且存在多种实现路径;自主学习能力对职业能力提升发挥普适作用,非高学习环境是高水平职业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路径为:多措并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以自我奋斗精神、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条件的职业能力提升组合模式;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实施不同职业能力提升组合模式。

    MOA理论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大赛定性比较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点线面体"特色学徒制体系构建

    钱志芳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点线面体"特色学徒制体系构建有助于促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益于深度开发技术技能人才。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从梳理参与者作用点、明确资源流动线、延展实操行动面、打造系统循环体四方面出发,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点线面体"特色学徒制体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该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为:厘清特色学徒制的发力点,建立多中心协同育人模式;明确特色学徒制的切入线,推动四链加速聚合;夯实特色学徒制的行动面,完善高职教育顶层设计;创建特色学徒制的生态体,培养大国工匠。

    中国式现代化特色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点线面体高职教育

    学分银行支撑职业教育中高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

    胡剑锋许倩婷畅立丹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中高本课程一体化建设有助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课程管理各成体系、课程开发指向"学科课程逻辑"、课程设置缺乏规划、课程评价缺乏层次性和区分度等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中高本课程一体化建设。基于学分银行推进职业教育中高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路径为:打破身份壁垒,深化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课程理解;聚焦技能提升,课程开发从"学科逻辑"转向"能力逻辑";沟通多方主体,课程设置从"零散"走向"秩序";指向适异而评,课程评价导向"内容差异化"和"能力递进性"。

    职业教育类型化中高本课程一体化学分银行

    优化类型定位背景下高职新型教材开发的实践样态与框架优化

    唐正玲程越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教材建设是现阶段撬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高职院校的新型教材开发实践初见成效,但在概念认知力、开发能力、开发规范性、改革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问题。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是新型教材开发的逻辑起点,开发高质量的新型教材是现阶段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应有之义。类型属性下的高职新型教材开发应注重模式应用的适切性,内容选择的职业性、实践性、先进性与思想性,内容组织的重构逻辑、工作逻辑与整合逻辑,以及呈现方式的纸数融合化。基于实然性问题样态与应然性基本遵循,可从健全工作机制、改进技术路径、细化管理策略等维度探索优化高职新型教材开发的实践框架。

    类型定位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实践样态实践框架

    "大语文"理念下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李明之陈沫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语文"理念是一种超越传统语文教学范畴的教育理念,注重主体性与成长性、综合性与开放性、人文性与审美性、实践性与体验性、传承性与创新性。对照"大语文"理念,高职语文课程改革面临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更高要求,存在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实践环节缺乏、评价不够完善等问题。"大语文"理念视域下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路径为:贴近当下生活,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内容综合性;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优化实践平台,提升应用能力;强化教师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大语文"理念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课程改革

    媒介信息素养、在线临场感与深度学习结果关系研究——基于职业教育在线学习场景的实证分析

    张茂伟侯小杏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深度学习的"深度"表现在方法、过程、结果等方面,受个体特质与素养、在线环境以及交互行为等的影响。基于媒介与信息素养、在线临场感以及深度学习理论,以职业教育在线学习场景下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媒介与信息素养、社会临场感、认知临场感以及深度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相关模型。研究显示,学习者的信息需求意识、网络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数据信息整合与传播能力,均对其在线学习社会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同时,数据信息整合与传播能力和两种临场感直接正向影响在线深度学习结果。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构建与实施基于具体职业场景的媒介与信息素养知识技能体系;强化社会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的教学设计;构建与实施在线深度学习目标与评价等策略。

    媒介与信息素养在线学习深度学习社会临场感认知临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