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旬刊

1008-3219

cctve@vip.163.com

0431-86908094;86908095

130052

吉林长春凯旋路3050号

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介绍教学改革新鲜经验,为职教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展高辨识度、高吸引力的职业教育

    朱孝平
    1页

    来稿须知

    4页

    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路

    欧阳波仪朱丹马焕灵
    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赋予职业教育担当教育链上连接点与关节点、人才链上锻造基石与栋梁、产业链上助推器与加速器、创新链上构筑高原与高地等重要使命。据此,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以系统论为理论依据,对接新质生产力要素"新"、结构"优"、功能"强"等特质,遵循以重塑要素形态为关键、以优化要素组合为支撑、以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功能旨归的系统逻辑。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要把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的向路,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系统框架;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培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特质;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构筑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结构承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能力,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功能取向。

    新质生产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匹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省域差异研究

    孙艳朱璋龙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其发展指数,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高等职业教育匹配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技术产业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但二者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差距较大;二者的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发展度较低,即高等职业教育匹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低,且省域差异显著。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应优化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载体、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促进与高技术产业结构精准对接、深度融合、适配耦合和双向赋能,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新质生产力高等职业教育高技术产业耦合协调度省域差异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独特使命与实现路径

    宾恩林郝天聪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是新技能培训与新劳动力再生产的推动者,是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研究的中介者,是技术知识升级的开拓者。职业教育能够对接技术技能创新、满足劳动力需求,促进产教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应用,为共同富裕奠定基础,其与新质生产力的搭配能够增强社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新技术技能普及与应用,进而为共同富裕提供持续动能。鉴于此,需要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确保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紧密对接;及时引进新质生产力相关技术技能,增强职业教育在数智时代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弥合技术技能不平等、区域不均衡,实现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共创共富共享。

    职业教育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审思与实践样态

    李久军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职业教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地进入生产领域和职业教育场域,赋能职业教育在学生个体、学校群体与区域社会三个向度上实现从量到质的提升与突破。但技术的工具性特征、学生的主体性缺失、功能的功利性取向等传统价值困境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的难题。通过澄清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价值意蕴,认识人工智能与人的主体性发展间的共生关系,进而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价值反思寻找实践突破,从"生存、发展与创新"维度,聚焦类型特征、多元需求与主体自主,构建出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实践样态。

    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

    三角协调理论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进路

    白星宇焦江丽徐莉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我国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借鉴伯顿·克拉克提出的"三角协调模型",拓展构建了"大学—国家—社会"的三角协调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该理论框架审视,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遵循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本逻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政治逻辑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市场逻辑。为此,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学校、国家和社会三方力量协同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永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发展"育人底色;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浇筑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坚实基座;激发市场办学活力,重塑高等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共生格局。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角协调模型产教融合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工匠培养研究

    李梦卿郭方营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工匠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为应对数字工匠供给滞后于产业需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以及"三教改革"不同步等现象,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和教师应积极找回在人才培养中缺失的角色,以疏远性伴随者、干预性伴随者和响应性伴随者的身份,开展"理性研究—理性实践—反思性实践",让数字工匠培养从以谋求"量"的增长到注重"质"的提升转变,回归面向"职业性"的属性。通过实施优化数字工匠培养机制,构建"数字匠心—数字技能"体系,创新"教学课堂+工作课堂+云端课堂"育人模式,引入学习行为变化态势感知系统等教育策略,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数字工匠和服务数字中国建设的数字化人才。

    数字中国数字工匠人才培养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数字化成熟度的价值审视与模型构建

    张栋科郑子艳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数字化成熟度是指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完成度和实现度,能够从动态视角表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职业教育数字化成熟度模型是职业教育数字化成熟度评估的基础性工具,能够为具体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提供依据。研究利用基于词对的BTM主题模型,分析职业教育数字化成熟度文本语料库,得到战略规划、数字设施、数字应用、教学变革、数据治理等五个职业教育数字化模型的要素主题,进而尝试构建包含成熟度等级、成熟度框架和成熟度工具在内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成熟度模型,以期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评估提供参考。

    职业教育数字化成熟度价值模型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内在逻辑与规定性

    刘红燕汪治裴茜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本科教育在层次定位上要立位于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培养高层次岗位的高阶型人才;在类型定位上要站位"职业性",彰显职业教育的特征;在培养定位上要凸显"技术性"的主位,培养学生对技术本质的认知,具有技术问题解决、技术难题攻关、技术发展创新等能力;在能力定位上要坚持"实践性"本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在面向定位上要匹配省(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突显方位的适应性;在服务定位上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专长的特定领域的高端行业或高端产品与服务培养人才,展现自身的强位。基于上述逻辑,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要避免片面提"培养高技能人才"或者"培养现场工程师"的误区,应遵循以"型"定名,在"名"下细化培养。基于"产业链微笑曲线",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在高端产业链上高端企业就业的技术和产品与服务开发型或技术应用型人才。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高技能人才现场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