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旬刊

1008-3219

cctve@vip.163.com

0431-86908094;86908095

130052

吉林长春凯旋路3050号

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介绍教学改革新鲜经验,为职教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方法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制建设困境与路径

    宁启扬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制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高质量、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供了新思路。在推进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制落实的具体实践中,对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制的认知困惑与实践偏差深刻制约了制度效用的发挥,亟须从概念内涵与政策源头厘清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及相关制度的发展规律、逻辑机理与功能价值,通过对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制建设的政策局限、管理偏差、角色之困等问题进行分析,找准政策落实偏差与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建设瓶颈。从系统优化制度环境、创新构建管理模式、匠心塑造教育品格方面探寻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制建设的优化与纾解路径,以期切实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制产教融合教师队伍

    我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执行的现实阻滞与推进策略

    叶晓力秦玉欣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是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与核心区,其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打破职普固有壁垒、构建协同教育体系、满足多元发展需求的重要前提。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本体、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四个维度系统探讨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的执行过程。研究发现,我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体系的内在限制、地方政府的执行动力与效率不足、利益相关主体普遍深陷认知危机、职普融通战略缺乏广泛社会认同等现实阻滞。为达到政策执行的理想化效果,未来应优化顶层设计,健全职普融通的指导体系;强化执行效力,完善职普融通的协同机制;深化目标群体认同,拓宽职普融通的参与渠道;净化执行环境,重塑职普融通的生态场域。

    高中阶段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职普融通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职普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三融"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融'战略与教育强国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苏刚刚冯用军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7月5日至7日,由石河子大学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职业高等学校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三融'战略与教育强国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职业高等学校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召开。与会专家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等主题建言献策,一致认为践行"三融"战略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为此,必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职业教育制度供给,完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形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教育强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国际劳工组织核心技能框架的演进历程、实施动因与价值审思——基于对《21世纪生活与工作核心技能全球框架》的解读

    李文超陶焱王玥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世界,国际劳工组织核心技能框架的制定先后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并于2021年提出《21世纪生活与工作核心技能全球框架》从而进入稳定期。促使框架形成的因素包括技术型、全球化、绿色型、成长型与危机型驱动,其目的指向经济、教育与社会领域,内涵分类为社交和情感技能、认知和元认知技能、基本数字技能以及绿色工作的基本技能。对框架从人本之维、全纳之维、绿色之维、基准之维以及意识之维进行价值审思,呈现道技合一、多元融合、和谐共生、公平底蕴以及主体关怀等技能价值,帮助劳动者灵活适应工作世界。

    国际劳工组织《21世纪生活与工作核心技能框架》工作世界核心技能

    近代民间教育团体农村职业教育的实施——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例

    崔军伟宋超军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0年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职业教育。为将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中华职业教育社选定江苏昆山徐公桥创设实验区,在教育上普及义务教育,推广民众教育;在经济上推广农业改良,提倡副业生产,开展合作运动。另外,改进实验区还创设农村自治组织,举办人才培训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职业教育实验活动关注农民需求,讲求经济节省,强调因人施教,注重制度建设,既推动了改进区农村职业教育及各方面的进步,也为其他改进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典范,还为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村建设运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农村职业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徐公桥改进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