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

乔旺忠

双月刊

1003-305X

ecm1982@sina.com,ecm1982@yahoo.com.cn

010-64286602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中医教育/Jour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82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本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中医药教育事业。其读者对象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药函大、夜大、社会力量办学的师生和自学中医者;以及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各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和准备参加中医药自学考试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质量文化新样态 推动高等中医药院校新发展

    郭宏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以质量为先、学生为本、追求卓越、中国特色等要素为核心的质量文化,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德才兼备、国家急需的中医药特色人才,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要求.高等中医药院校要以高教转型与变革为契机,从教育质量价值观、质量中国意识、质量管理哲学、质量伦理道德和质量规章制度等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质量文化体系,创新高等中医药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新样态,通过样态的样例塑型、示范引领、运动优化和系统整合等功能,解决由理论模型到操作范例工具转变和工具使用等问题.以高校变革为契机创新质量、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夯实质量、以特色人才为本源发展质量、以道德要求为标杆引领质量、以完善制度为支撑落实质量、以行为导向为体现表达质量、以物质建设为基础提升质量,构建以质量文化为引领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提升质量的实践范式,实现中医药高等教育新发展.

    质量文化中医药高等教育新样态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青年拔尖人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青年岐黄学者为例

    夏淑洁刘春香于宁许克祥...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拔尖人才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主要力量,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获得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履历调查的方法,从基本特征、教育背景及工作现状3 个视角,分析他们的发展现状,并从逐步改善培养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设计多重学缘交叉的培养模式,注重基础、临床与科研协调发展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中医药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医青年拔尖人才发展现状对策青年岐黄学者

    "教+训+研"一体化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徐世一祝星宇赵楠王思远...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学实训体系和创新能力培养是药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药学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药学学生综合能力和岗位胜任力的重要途径.基于药学实训平台和大学生科创平台,依托于药学实训开放课程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通过"教+训+研"一体化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生产流程和科研技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旨在提升中医药药学专业人才的综合实力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训+研"一体化药学实训教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

    比较视角下我国中医药人员队伍发展现状研究

    马爽刘亚敏韩镇王鸿蕴...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2-2021 年以来《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近10 年我国卫生人才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我国省级地区差异情况,总结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区域特点及发展的不足和问题.研究表明我国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增长明显,但中药师(士)增长较为缓慢;我国每万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明显高于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中医人才数量相对有限,且各地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均衡.建议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关注,着重加强中药师(士)的人才培养,在落实中医药发展政策和实施办法的基础上,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制定适宜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补齐人才资源,实现中西医协同发展.

    中医药人才队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药师(士)现状研究

    我国中医药教育研究现状与热点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荣红国高千泰郝学增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我国中医药教育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为我国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源,以中医药教育为关键词,选择2010 年1 月1日至2023 年1 月1 日发表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医药教育相关文献13 333 篇,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发文最多的机构.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教学改革、教育模式、课程思政等.研究热点为教学改革、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研究前沿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中医药文化自信.结论 我国中医药教育备受重视,现阶段较关注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完善教学设计及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对促进我国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教育可视化知识图谱

    加拿大教学技能工作坊本土化改造的实践与反思——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丁丹杨胤清简胜男赵亚琼...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拿大教学技能工作坊因其理论根基深厚、活动形式新颖、培训周期短、培训效果显著,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有效教师培训项目,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都中医药大学对教学技能工作坊进行本土化改造,探索适于新入职教师的校本培训项目.从实施背景、实施路径、实施效果 3 个方面介绍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创新应用教学技能工作坊的情况,并总结了实践经验,提出要想让教学技能工作坊在我国落地生根并取得实效,还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创新、注重项目系统化设计、突出价值与文化引领、抓好引导员队伍建设.

    教学技能工作坊教师培训项目本土化校本培训

    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可视化分析

    王铭郭凤英修琳琳黄友良...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梳理2012-2022 年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理论,全面了解中医药高等教育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及未来研究热点,为相关学者在中医药高等教育领域的探索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CiteSpace 6.1 版可视化分析2012-2022 年中文期刊发表的以"中医药高等教育"为主题和关键词的 503 篇文献的作者、机构及关键词.结果 以"中医药高等教育"为主题和关键词的文章的发文高峰为 2017 年;作者史亚飞和郭宏伟的发文量最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发文量最多,其次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共产生了 8 种关键词聚类,关键词中医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的出现频次和中心值较高,是学者 2012-2022 年的研究焦点,关键词改革、师承教育分别是8 个关键词中持续时间最长和爆发强度最高的,2020-2022 年的研究趋势为"守正创新".结论 中医药高等教育应在适应教育变革和国际化的基础上,推崇守正创新,通过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符合社会多元需求的中医优秀人才.

    中医药高等教育可视化分析

    中医药院校英语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存玉孔祥国叶青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但目前针对中医药院校英语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相关研究尚有不足.在三螺旋理论视角下,以Y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从学生认知、课程融合、企业参与、政府支持 4 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现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水平、建设创新型融合教学体系、加强校政企协同创新等相应对策,以期为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供参考.

    中医药院校三螺旋理论专创融合英语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高校心理育人实践中的应用

    丁闽江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先进、科学而超前的医学思想,主要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 个方面,其中蕴含的理念与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重视对心理疾病的预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高度契合.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实践,应未病先防,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应既病防变,加强对心理困扰学生的识别帮扶;应瘥后防复,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把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到高校心理育人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亟待进一步推广和挖掘.

    治未病心理育人实践应用

    中医学类专业(本科)水平测试情况调查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

    汪升薏戴娇娇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类专业(本科)水平测试是检验高等院校中医学类专业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对参加2021 年、2022 年水平测试的中医类专业本科五年制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围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从学生学习时长、学生学习方法、测试难度评价、学生薄弱项自评、改进建议5 个方面设计电子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我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方法仍需优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均有待提升,亟需加强的薄弱项为中医经典理论知识模块和西医基本操作技能.针对问题,提出优化提升建议,以期优化我校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中医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

    中医学类专业水平测试问卷调查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