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

乔旺忠

双月刊

1003-305X

ecm1982@sina.com,ecm1982@yahoo.com.cn

010-64286602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中医教育/Journal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82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本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中医药教育事业。其读者对象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药函大、夜大、社会力量办学的师生和自学中医者;以及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各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和准备参加中医药自学考试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文化自信为导向的内经选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

    赵心华陈谦峰鲍计章邹纯朴...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之一.中医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著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几千年的防治疾病实践中,使中华优秀文化得到有效的弘扬和传播.内经选读课程以文化自信为导向,挖掘思政资源、重构教学内容,寓哲学思维、价值观、职业精神的培养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对学生深入理解中医学的精髓、构建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培养医学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自信中医学课程思政内经选读

    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中医药院校"新五艺"国防教育模式构建

    张春泥古丽胡玛尔·吐尔洪热娜·阿希木赵娜...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五育并举"为核心创新国防教育模式的逻辑基础上,论述了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中医药院校"新五艺"国防教育模式的内涵与建设思路.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详细阐明了"新五艺"国防教育模式如何通过"道、术、技、姿、矩"即道德精神、战略战术、军事技能、军容军姿、军规军纪等 5 个维度教育实践,实现树德、启智、健体、育美、崇劳,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期为中医药院校国防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防教育五育并举中医药院校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途径探索

    王峥峥刘文娜吴希焦扬...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育才,更重要的是育人.为了更好地完善思政教学内容体系,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针对学科特点,对本门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归纳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职业道德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的辩证统一观、严谨认真和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名医名家经验、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六大思政要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将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模式,同时完善课程反馈机制,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引入思政目标,从而培养出有灵魂、有家国情怀、有人文素养的中医人才.

    课程思政中医内科学元素探索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中药制药主题性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李存玉彭国平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中药制药专业创新实践课程在教学协同、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助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中药固体制剂"新生化颗粒"为主题,进行中药制药主题性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通过实验主题选择与设计、工艺合理性分析、实验方案设计、项目执行、过程评价、生产实践、拓展创新等环节,解决了工业化的挥发油提取、有效成分迁出效率和醇沉损失等实际生产问题,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梯度化的能力考核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业能力评价,激发学生求知热情,锻炼了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了行业发展责任感,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和企业需求的协同发展.

    中药制药主题性实验产教融合实验教学学业评价

    药用植物学"一主线、两思维、三能力"教学改革探索

    吕小旭关鉴茹程亚青樊敏...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药用植物学课程为依托,基于传承创新理念,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对经典植物分类知识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学习,启发学生形成中医药思维和现代医药思维,注重对学生"识药、正药、研药"能力的训练.经过评价,教学改革初步促进了课程与专业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推动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了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

    药用植物学传承创新教学改革实践

    《中医教育》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128页

    基于数字化驱动的实用中成药课程设计及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张广顺楼招欢廖广辉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革新教育思维、重组教学结构、优化教育评价的关键力量.实用中成药课程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上,教法传统、评价单一.本团队基于教学"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本质要求,通过数字化驱动,整合当前优秀数字资源和平台技术,重构课程教学设计,并形成了与之匹配的"四位一体"全流程过程性评价模式.在课程设计上,形成"以传统教学/雨课堂教学为主的强基训练-以夯实基础为目的的智慧树课堂线上学习-以传承经典为目的的中成药溯源自我学习-以把握前沿为目的的中成药市场调研实践学习-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的中成药科普推广学习"5 部分有机融合.在评价方式上,创新性引入播放量、阅读量、点赞量等大平台数据,以分级赋分的形式量化数据,作为同学评价、社会评价依据,弥补教师评价的不足,实现了"系统客观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教师评价"四位一体有机融合.该模式融入实用中成药教学实践各环节,既丰富了评价方式,又通过数字化表征,量化过程性评价结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校的文化软实力.

    数字化驱动实用中成药课程设计过程性评价

    《中医教育》对摘要的编写要求

    135页

    优质提问教学法在本科生中医思维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殷晓聆杜美璐祁方侯风刚...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验证优质提问教学法在中医思维实训课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建立中医思维实训优质提问法提问卡及课程流程.2022 年 1-12 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进行本科阶段临床实习的医学生42 名,将其随机分为2 组,试验组(22 人)和对照组(20 人).试验组采用优质提问教学法进行中医思维实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中医思维实训.以问卷形式评估首次和总体课程完成后学生反馈情况.结果 总体课程完成后,两组学生满意度、活跃思维时间、教学效果均有所提升(P<0.05),且试验组活跃思维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提问教学法可提升学生中医思维实训课程中活跃思维时间,且具有实践可行性.

    优质提问教学法中医思维实训教学方法

    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屈赵李飞帆冯知涛胡卫...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医诊断学的课程特点,结合新时代全国高等本科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革,以促进中医专业本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建立中医诊断学课程的学校专有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实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性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体系.该模式的实施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对高等院校中医专业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的实施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SPOC混合教学模式中医诊断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