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开发与市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月刊

1005-8141

zykfsc@163.com;zykfysc@188.com

028-68107829;68107828

610015

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24号

资源开发与市场/Jour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点刊登国内以自然资源为主、兼顾社会经济资源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资源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资源与环境、资源管理、开发与保护等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炫耀性旅游信息对旅游意向的影响——基于自我评价维持理论的视角

    孙琼王中胜王魁樊子湘...
    481-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炫耀性消费理念的普遍存在及社交媒体营销在旅游领域的盛行,引起了学术界对炫耀性旅游信息的广泛关注,但学界较少从自我评价维持视角切入,研究此类信息如何激发旅游意向.为此,本研究考查了中国地域的旅游景区,基于自我评价维持理论,采用两组情景进行实验,通过模拟北京、湖南、上海、安徽等旅游地的内容情景,来检验炫耀性旅游信息对旅游意向影响的心理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表明:炫耀性旅游信息正向影响旅游意向,且这种正向作用随着旅游信息炫耀性程度的提升而增强;同时,炫耀性旅游信息通过相对剥夺感和自我矫饰动机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旅游意向;此外,相对剥夺感能够激发自我矫饰动机,两者在炫耀性旅游信息与旅游意向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旅游经历负向调节炫耀性旅游信息与相对剥夺感的关系.综上,本研究为旅游企业通过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扩大旅游内需提供了参考依据.

    炫耀性消费理念相对剥夺自我矫饰旅游意向旅游经历

    亲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李苏婉杨加猛
    492-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亲环境行为及其背后的形成机理备受关注.为全面了解亲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基于对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梳理,并以1999-2023年"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54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引文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亲环境行为领域的内涵界定、发展阶段、测量维度和形成机理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研究发现:①环境责任行为、亲环境行为、环境友好行为和环保行为概念存在相似性,都聚焦于个体对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主体大多围绕游客和农户展开;②近20年来的国内亲环境行为的发展分为探索发展、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和成熟发展4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方向存在差异;③亲环境行为结构维度多分为单维结构和多维结构,测试方式以自我报告法为主,理论框架主要围绕TPB理论、NAM理论和VBN理论展开,且不同理论之间的二次整合也愈加成熟;④亲环境行为主要受个体特征、内在认知、情感因素和外部情景特征等影响,但不同的行为主体,其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丰富亲环境行为领域的研究内容,指导亲环境行为理论的实践应用.

    亲环境行为内涵界定知识图谱结构维度影响因素

    基于双重关联市场的林业CCER相关研究进展及问题

    穆亚丽郭建龙杨红强
    503-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是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林业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抵消强制性碳排放配额在市场上交易为减排提供碳汇,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整体增汇和减排功能.然而,作为主要林业碳汇贡献国之一,中国尚未构建纳入林业行业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以林业CCER经营开发和抵消强制碳排放配额双重关联市场为视角,首先,基于林业CCER第一重关联市场——森林经营的碳汇增量市场,综述了林业CCER项目经营开发以及木材和碳汇联合产出相关研究;其次,基于林业CCER第二重关联市场——抵消碳配额的存量交易市场,梳理了林业CCER参与碳配额市场交易机制、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与碳排放权价格的关联机制等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林业CCER项目投入产出市场要素纵向关联市场价格传导机制、林业碳汇定价机制以及林业CCER与碳配额价格传导机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期为完善林业CCER经营开发和抵消碳配额清缴,推进林业CCER与碳市场有效衔接以及加快林业CCER纳入碳交易提供参考.

    林业碳汇项目林业CCER碳排放权碳市场碳交易

    "双碳"目标下制造业碳减排的数 字技术实现路径研究

    刘战豫张伞伞
    51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利工具,为制造业降低碳排放强度提供新的路径选择.基于2010-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验证数字技术能否成为制造业碳减排的有效路径,同时考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和绿色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能显著降低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具有制造业碳减排效应,运用替代被解释变量法、剔除直辖市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估算后,结果依然成立;数字技术对中国不同区域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的负向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数字技术的制造业碳减排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更加显著;数字技术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碳减排效应显著,而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碳减排效应不显著;数字技术对高碳和中低碳制造业行业碳排放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数字技术的制造业碳减排效应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实现;绿色化水平能够正向调节数字技术的制造业碳减排效应,且该调节作用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双碳"目标数字技术制造业碳减排技术创新效应绿色化水平

    数字农业对气候灾害脆弱性的影响研究——以中国粮食主产区为例

    张力元黄浩韩沅刚董会忠...
    52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数字农业与气候灾害脆弱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农业经济防灾减灾、稳定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0-2019年13个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借助纵横拉开档次法、面板灰色关联法、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合成控制法等方法,探究数字农业对气候灾害脆弱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数字农业发展格局由低值单极化向多极化转变,气候灾害脆弱性呈现"南高北低"分布特征,二者存在负向关联;②数字农业会显著降低本地及邻近地区气候灾害脆弱性,在改变空间权重矩阵后,该结论依旧稳健;③将"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政策作为外生冲击检验,发现数字农业降低试点粮食主产区气候灾害脆弱性的结果依旧稳健;④数字农业信息基础是数字农业降低气候灾害脆弱性发挥的首要因素.粮食主产区应完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业数字科技水平,以助力粮食主产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农业气候灾害脆弱粮食主产区纵横拉开档次法合成控制法

    云南省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

    张永东杨子生
    53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同关系,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三者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面板Tobit模型测算2005-2020年云南省及其16个州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整体上,云南省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都呈现上升态势,但三者水平还需提高,云南省三大系统的相互作用程度逐渐增强,耦合类型的空间差异性逐渐变小;②三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性较为明显,表现出滇中>滇西>滇南>滇东的分异特征,协调度增长速度以保山市、临沧市和文山州最高;③总体基尼系数逐渐缩小,各区域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城乡差距仍然是构成云南省基尼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④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旅游活力大体上对于云南省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产业二元性结构水平则不利于三者的协同发展,影响三者耦合协调度的因素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影响因素

    中国会展业发展效率时空特征及竞争力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张萌狄乾斌
    546-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区市2012-2020年会展业发展效率,探讨中国会展业发展效率时空演变规律及差异,并构建会展业"竞争力—效率"矩阵评价其发展态势.结果发现:中国会展业发展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效率阶段,呈现先减后增的"U"型发展趋势,规模不经济是会展业发展效率不佳的根本原因;中国会展业发展效率标准差椭圆辐射范围逐渐扩大,重心位置总体向北向西方向偏移,效率冷热点的省际尺度演化趋势变化特征明显;环境扰动项加剧了产业规模冗余,促进资源集约化、提高专业劳动力素质、降低政府依附及技术管理创新为产业进步方向;中国会展业发展在地区及地区内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东强西弱"特征明显,将其划分为领军型、稳健型、进取型、滞后型4种类型,滞后型居主导地位,各地区需相互借鉴发展优势,缩小差距.

    会展发展效率时空差异三阶段DEA环境变量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延晓琦孙永胜关皓明郭付友...
    558-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中国未来长效发展的重点,研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能够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基于数字经济内涵,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黄河流域为案例研究区域,采用Kernel核密度估计、Moran's I、GTWR模型定量测度2011-2019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黄河流域三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差异持续扩大,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显著阶梯递增效应;②黄河上游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中心—外围"现象,中游地区呈现层级分化特征,下游地区地级市间发展差距有减小趋势;③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性显著,局部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两极分化格局;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及人力资本水平均对黄河流域的数字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且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数字经济时空特征影响因素GTWR模型黄河流域

    长三角地区推进共同富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

    何志浩张学波吴江楠卢冰坤...
    568-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韧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平稳运行的关键.与此同时,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区域推进共同富裕对其经济韧性的影响尚待论证.基于2013-2020年长三角地区4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定量测度共同富裕与经济韧性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共同富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时序层面,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和经济韧性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逐渐趋同;②空间层面,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和经济韧性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整体上分别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和"以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四市为中心向外围扩散"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在演进过程中表现出高值市域优势锁定的现象;③影响效应上,随着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的有效推进,不仅对本地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对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呈现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共同富裕经济韧性时空格局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长三角地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水平及时空特征

    任晓红潘颖聂嘉韵沈佳...
    579-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经济协同、设施互联互通、创新协同等7个维度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权法测度2010-2020年发展水平,进而利用社会网络分析、Dagum基尼系数等识别内部各城市和各区域的时空特征,采用QAP回归分析剖析各维度对整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部驱动作用与特点.研究表明: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城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多数为低和中低水平,高质量一体化空间关联网络结构脆弱,城市关联不紧密,核心边缘区总体保持"六强矗立"分布,各城市在网络中拥有不同的作用和地位.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各区域高质量一体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庆、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高质量一体化及各分维度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但发展水平均较低,除生态协同,其余因素均对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

    高质量一体化时空特征Dagum基尼系数社会网络分析QAP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