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开发与市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月刊

1005-8141

zykfsc@163.com;zykfysc@188.com

028-68107829;68107828

610015

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24号

资源开发与市场/Jour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点刊登国内以自然资源为主、兼顾社会经济资源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资源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资源与环境、资源管理、开发与保护等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沿海省份枢纽经济发展评价及其障碍因子分析

    汪玲黄薇郭凤艳
    900-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背景下,评价枢纽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熵权-VIKOR模型测算2011-2021年中国11个沿海省份的枢纽经济发展指数,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和PVAR模型分析影响枢纽经济发展的障碍因子及其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沿海省份枢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正处于阶段性的过渡期;各省枢纽经济发展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和异质性特征,表现出中间高、南北低的"纺锤型"格局;区域辐射力、绿色投入指数、本地资本集聚度和运输线网规模是制约枢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对枢纽经济发展指数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未来应继续强化资金保障、加快技术创新和完善综合运输网络,以持续推动枢纽经济发展.

    枢纽经济发展指数障碍因子PVAR模型熵权-VIKOR模型

    数字乡村建设下三维资本与农村居民创业选择

    周子渭魏远竹陈鎏鹏林俊杰...
    907-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业是帮助农民实现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居民创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数字乡村赋能的环境异质性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与《县域数字乡村指数》,论证了数字乡村建设下三维资本对农村居民创业选择的乘数效应.结果表明:①数字乡村建设放松了自有资金对农村居民创业选择的约束,降低了创业对经济资本的需求门槛,即与经济资本呈现"替代"关系;数字乡村建设扩大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创业选择的积极影响,激活了人力资本更具优势的群体,弥补了社会资本信息密度不足的短板,即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呈现"互补"关系;②数字乡村建设更有利于发挥农村女性及青年人力资本对创业选择的作用,突出农村男性、壮年与西部地区社会资本对于创业的积极影响;③数字乡村建设更容易降低创业对农村男性、生存型创业及东部地区经济资本的门槛,放大中部地区经济资本的作用,发挥农村居民人力资本在机会型创业选择中的作用,降低劳动密集型行业创业者对经济资本的依赖.

    数字乡村三维资本农民创业

    跨文化互动视角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梁江川段夏蕾董慧媛石璇...
    917-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疫情时代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等国际不稳定性因素增多,深入理解跨文化互动对于促进国际旅游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案例地,探讨外国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跨文化互动结构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通过对来自14个不同国家的16位旅居大湾区的外国人进行自然主义访谈分析后发现:外国游客基于物质、社会、制度、符号四维要素与目的地互动,通过印记、对照、反思、再现4种思维程式,形成对大湾区旅游形象的综合感知.应对当前国际旅游市场消费信心不足、东道国和游客之间潜在文化摩擦风险增多等问题,大湾区国际旅游形象的建构和传播要夯实主客交往的社会基础、加快入境旅游产品升级创新、探索外国人入境旅游便利化政策、加强旅游目的地数字化营销.

    跨文化互动粤港澳大湾区外国游客目的地形象感知自然主义访谈

    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效应及动态关系研究——基于城乡联动视角

    舒小林张倩兮何亚兰闵浙思...
    925-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协调效益及动态关系研究对乡村振兴战略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乡联动视角,以贵州作为研究区域,在对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动态关系及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函数、耦合协调模型和VAR模型,探讨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效应及动态关系.研究发现:①贵州旅游发展可分为发展起步期、加速发展期、井喷发展期和震荡调整期;乡村振兴综合值也分为夯实基础、波动调整、稳健发展和再调整4个时期,总体均呈上升趋势;②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协调类型形成"失调阶段(1999-2011)→濒临失调阶段(2012-2015)→勉强协调阶段(2016-2022)"的良性演化轨迹,2020-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耦合协调度有所下降;③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1999-2022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乡村振兴对旅游发展有促进作用,旅游发展短期受自身影响显著,中长期受到自身和乡村振兴双重影响,乡村振兴受自身影响显著,受旅游发展影响微弱.

    城乡联动旅游发展乡村振兴VAR模型脉冲响应耦合协调度

    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时空演进与发展路径分析

    刘崇献孙静张嘉豪牛佳鑫...
    935-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融合水平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文旅商融合水平不同,且具有空间集聚性;在政策保障基础上及文旅商相关因素影响下,文旅商产业通过交叉、渗透和重组,从而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文旅商产业综合体.因此,应采取差异化文旅商融合发展策略,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基础,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形成全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大运河沿线省市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

    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融合耦合协调时空演进发展路径

    产业结构变迁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生产演化研究——以陕西袁家村为例

    陈长兴廖嘉玮王兰兰潘纪晓...
    946-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载体.以陕西袁家村为例,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探析乡村在传统农业村落、现代工业村落、乡村旅游村落3个产业变迁过程中文化空间生产的演化逻辑.结果表明:袁家村物质文化空间经历了从传统农耕文化到乡镇工业文化,再到乡村旅游文化的转变;精神文化空间由乡土观念和小农意识逐渐发展为集体信仰和组织观念,再到强化道德教育和乡风文明建设;制度文化空间从血缘宗族制度下的礼俗秩序转变为集体主义规范兴起下的制度规范与业缘交往,最终实现了多元主体融合下的三治合一.文化空间的功能价值从最初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功能拓展为生产、生活与旅游功能并重.这些演化过程是内外部经济资本积累、构建者主导的政治权力以及集体主义导向的社会关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结果,共同决定了袁家村文化空间的形态和结构.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生产产业结构变迁袁家村

    美食旅游者感知品牌原真性影响因素研究——文化学习和文化接近性的调节作用

    宋学通陈磊李勇泉杨振安...
    953-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旅游活动中最常见的活动之一,美食消费不仅是满足旅游者基本需要的手段,更是影响旅游者旅游过程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旅游市场与游客对于"真实"体验的要的背景下,对于旅游者追求品牌原真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S-O-R理论,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探讨美食旅游者感知品牌原真性的影响机制,以及其品牌契合的中介作用、文化接近性和文化学习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美食吸引力正向影响美食品牌契合;美食品牌契合在"美食吸引力→美食品牌原真性"结构中具有中介作用;品牌契合对美食品牌原真性的影响受到文化接近性与文化学习的正向调节.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实践启示.

    美食旅游品牌原真性品牌契合文化学习文化接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