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科学
资源科学

成升魁

月刊

1007-7588

zykx@igsnrr.ac.cn

010-64889446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资源科学/Journal Resources ScienceCS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原名《自然资源》,1998年更名为《资源科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与资源立法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陈莉莉彭继权
    14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而如何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现"藏粮于地"的关键所在。[方法]本文基于2005-2020年的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①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够显著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正向影响,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②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实施效果在粮食主产区更明显,在南方地区也表现较强,而在经济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却较弱。此外,相比玉米而言,政策对水稻和小麦生产能力提升作用更好。③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土地流转以及耕地复种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结论]建议加大粮食主产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重视农田水利灌排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工作,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高标准农田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能力粮食单产连续型DID中国

    农技推广对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期望确认的中介效应

    李洁艳张红丽
    16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农技推广与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河南省634份粮农的调查数据,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粮农耕地持续保护程度,实证分析农技推广对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及期望确认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①基层农技推广、数字农技推广均显著促进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且在解决内生性问题与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②基于代际差异分析,基层农技推广对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无群组差异,而数字农技推广对新生代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更显著;③基层农技推广、数字农技推广在对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的影响中呈现出互补效应;④基层农技推广通过增强利益期望确认、降低风险期望确认两条路径来间接影响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而数字农技推广主要通过增强利益期望确认来间接影响粮农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结论]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与数字农技推广建设的同时,也应发挥"线上"与"线下"农技推广的互补效应,以帮助粮农形成较为客观的期望水平,进而促使粮农持续实施耕地保护行为。

    基层农技推广数字农技推广期望确认耕地持续保护行为粮农河南省

    基于PLUS模型的徐州市土地利用布局弹性空间模拟

    徐海斌肖长江刘雅雯邓诗琪...
    17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规划弹性空间作为国土空间管制的创新性方式,对提高空间规划科学性与有效性、减轻不确定因素的扰动冲击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究不确定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布局弹性空间划定。[方法]本文以徐州市为例,先运用区间优化模型求取各类用地数量弹性区间,然后以区间上、下限对应的面积作为数量需求导入PLUS模型分别模拟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将各地类两次模拟布局差异部分划为弹性空间。[结果]结果表明:①各用地数量弹性区间大小存在差异,其中对未来不确定性承纳贡献较大的土地类型为农村居民点、耕地、水域、城镇工矿用地,而较小的是草地、未利用地。②各类用地弹性空间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其中耕地弹性空间集中于城镇、农村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热点区,园地、林地弹性空间集中于河流沿岸、低山丘陵等适宜生长区,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用地弹性空间主要分布在城乡原用地外缘。③基于各土地利用类型弹性空间,按规划分区归并土地类型,同时按适宜度标准处理弹性空间冲突部分,得到不同空间规划分区的弹性空间,其中农业生产区、生态保护区、城镇建设区与乡村发展区的弹性空间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1。74%、0。20%、1。09%与3。31%。[结论]土地利用空间可能冲突的概率分布是弹性空间划定前提,应从不确定性视角划定土地利用布局的弹性空间,本文提出的基于区间优化与PLUS模型的弹性空间划定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土地利用布局PLUS模型不确定性弹性空间徐州市

    中国城市群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爬升曲线模拟

    曾鹏蒋晓昆陈意
    187-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揭示和验证城市群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波浪式爬升规律,为推动城市群区域内土地绿色联合利用、综合提升城市群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2006-2020年面板数据,以中国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城市群城市功能互动理论、空间正义理论和人地系统适应性理论剖析城市群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演化的基本原理并建立函数模型;继而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联合强度及门槛模型、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城市群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和爬升规律。[结果]①中国城市群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基本遵循波浪式爬升规律,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②中心城市与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联合强度不断增大,且存在门槛限制,中心城市联合周边城市进行土地绿色利用的过程,呈现中心城市向外围"阶梯式"的扩散形态。③城市群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随时间变化和城市联合发展的波浪爬升曲线得到实践验证,拟合效果良好。[结论]应加强城市群中心城市与邻近城市在土地资源绿色利用领域的合作。明确城市功能定位,通过功能疏解或集聚、产业链整合、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等方式,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城市群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爬升规律联合门槛模拟验证中国

    工商资本下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理论逻辑与实证

    邵俊杰张凡胡凌啸赵虎...
    20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本文旨在从理论和经验层面研究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户人居环境整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利用Mv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工商资本下乡对于农户人居环境整治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①工商资本下乡显著提升了农户科学处理生活污水及使用卫生厕所的概率,这一结论在进行工具变量回归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意味着工商资本下乡能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②工商资本下乡带来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水平的提升,满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二部制付费"俱乐部物品属性,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③在村干部领导力越强的村庄和抚养比越高的家庭,工商资本下乡促使农户改厕的可能性越大,但并未明显提升农户科学处理生活污水的概率;此外,只有工商资本进村,才有利于改善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和改厕行为。[结论]应鼓励和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完善工商资本下乡的对接平台和政策体系,推动其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

    工商资本下乡人居环境整治二部制付费俱乐部物品Mvprobit模型村集体经济

    禀赋效应与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基于江苏省6754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韩述郭贯成张传
    21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统筹禀赋效应与风险承载力的基础上剖析农户行为逻辑,对于盘活闲置宅基地、保障农民资产权益、深化宅基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江苏省6754户农户微观数据,构建禀赋效应、风险承载力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理论框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禀赋效应在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中的中介传递,采用门槛模型检验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双门槛效应,并探究在不同风险承载力门槛内禀赋效应中介作用的差异。[结果]①禀赋效应通过主体依恋、客体依赖与不确定感知3条路径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②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有双门槛效应。风险承载力介于两门槛值间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为正,过低或过高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均为负。③禀赋效应是风险承载力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中介变量。其中,中介效应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宅基地不可替代性、心理所有权与不确定感知;④在风险承载力从低到高的积累过程中,禀赋效应的中介效应经历了完全中介、部分中介和不中介的演变,表明随着风险承载力的积累,禀赋效应的中介作用被逐渐削弱。[结论]政府应明确风险承载力适中的农户群体,健全宅基地退出动员与示范机制,提高农户政策认知水平,完善农户风险承载力保障机制,促进宅基地退出向以人为本转变。

    禀赋效应风险承载力宅基地退出意愿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江苏省

    《资源科学》专刊征稿:能源转型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研究

    2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