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探究大丁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高长久张朝立李文超王春辉...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大丁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化学专业数据库、HERB本草组鉴查找大丁草化学成分,经SwissADME数据库筛选出有效成分,应用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有效成分的潜在靶点,从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查筛类风湿关节炎的靶点,应用Venny 2.1.0数据库获得大丁草与类风湿关节炎交集靶点和韦恩图,采用Cytoscape 3.8.2构建大丁草-有效成分-靶点-类风湿关节炎网络并筛选核心成分,利用Cytoscape插件BisoGenet构建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经 2 次筛选获得核心靶点,应用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将5种核心成分与10个核心靶点进行对接.结果:大丁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成分有大丁草酚、大丁苷等13种,靶点448个,类风湿关节炎靶点618个,交集靶点101个,核心靶点有雌激素受体 1(Estrogen Receptor 1,ESR1)、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Gr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通过基因本体论(GO)分析获得调节先天免疫反应等条目,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获得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破骨细胞分化、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等92条通路;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大丁草中大丁草酚、大丁苷等核心成分可能通过ESR1、Grb2、EGFR等靶点,调控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大丁草类风湿关节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于关联规则及熵聚类分析135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老年患者的处方用药规律

    李一伟王华王名超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老年患者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 2017年6月-2022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老年患者的中药处方,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135首,共计226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2 615次,使用频次靠前的药物以补气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其中使用频次≥40的中药共21味,包括甘草、黄芪、白术、茯苓、川芎等药物,性味以温性、甘味为主,主要归脾经;经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支持度个数为"45"的药物组合23个及置信度为"0.8"的关联规则14条;经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得出关联系数在0.03以上的药对37对;经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合10个;经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5个.结论:老年患者脾气虚衰,易生痰湿,痰湿阻滞又困遏脾气,日久则痰湿愈重、脾胃愈虚.故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除选用补气药及活血化瘀药以益气活血外,还应配以祛湿化痰药以健运脾气,往往能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数据挖掘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老年患者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组方配伍规律

    陈丽琴徐君王英豪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 4个数据库建库至 2023年2月28日发表的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统计用药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 187 首,涉及中药 237 味,使用频次≥10 的中药有甘草、黄芪、茯苓、五味子、白术等 55 味,主要由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组成;由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白术-茯苓、甘草-茯苓、黄芪-当归、党参-黄芪、麦冬-甘草等 24种高频药物组合,其中甘草、黄芪、茯苓、白术、五味子、当归等是关联网络的核心;熵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合 30 个、潜在的新处方 15 个.结论: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围绕虚、痰、瘀、郁的特点,以益气护肺、祛痰止咳、活血化瘀、行气利水等为核心治法,体现了肺、肝、脾、肾同治及虚实兼顾的治疗思路.

    自发性气胸数据挖掘组方规律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

    连翘治疗痤疮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刘诗萌刘彬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连翘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GeneCards、OMIM和NCBI数据库收集相关的痤疮靶点,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连翘的有效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连翘活性成分的靶点.将痤疮相关靶点与连翘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即为连翘治疗痤疮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将结果导入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拓扑分析,提取核心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得到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通过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共获得连翘活性成分19个,对应靶点509个、疾病靶点1 561个、共有靶点89个,经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及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16个,核心靶点涉及681个基因功能条目和160条通路(P<0.05).对"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进行拓扑分析,共筛选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及山柰酚等16个活性成分,以及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RELA癌基因(RELA Proto-oncogene,RELA)、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JUN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e,JUN)、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CXCL8)等16个关键靶点.结论:连翘治疗痤疮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作用特点,连翘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PTGS2、RELA、TNF、PPARG、IL-6、JUN、CXCL8等蛋白的表达实现治疗痤疮的作用.

    连翘痤疮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结合证素预测试论小儿"定期清热积"

    徐佳君雷黄伟杨晓庆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治未病在儿科领域尤为值得重视.小儿"积常有"理论及其衍生的"定期清积"疗法对儿科治未病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但该体系尚未完善.基于证素辨证原理的证素预测是完善该体系的重要工具,文章结合证素预测,试论小儿"积常有"体系中最常见的"热积"及其疗法.结果发现,热积往往伴有阴虚,且在热积于心肝时易传变为肝阳上亢,因此清热时需兼顾滋阴、潜阳.小儿肺脏娇嫩,难调而易伤,热积于肺则肺气愈损,更易受外邪侵袭,发为呼吸道感染,因此定期清肺之积热有助于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心气未充易受惊吓,而肝气未实易发抽风,热积于心肝的证素预测方向亦为阳亢,故而定期清心肝之积热有助于预防小儿急惊风;胃肠亦稚幼而未臻成熟,易为饮食所伤,食积则化热,故定期清胃肠之积热有助于预防积滞、呕吐、腹泻等疾病.定期清积热符合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性,能够指导临床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其在"苗期"即进行干预的思想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有利于充分调动小儿机体自身的抗病功能,取得最佳疗效,对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整体构建不无裨益.

    小儿积常有证素预测既病防变

    从"阳明"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成荣新黄小桦陈鉴冰肖雅雯...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年龄相关性骨关节病,属于中医"痿证"范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具有很好疗效,成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众多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并着手于"肝肾"对本病进行辨治.然《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学术观点,说明"阳明"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深入探讨"阳明"的内涵及其与本病的关系或许能为中医药防治本病提供新依据及思路.文章基于文献研究,对现有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及总结,探讨从"阳明"的角度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依据及方法,认为"治痿独取阳明"中的"阳明"专指脾胃,并包括脏腑及经络两个方面的功能.脾胃与骨痿之间的关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脾胃虚弱致先天失充,宗筋、肌肉失养是骨痿发病的重要原因;其二,脾胃湿热下流乘肾致肾虚髓枯,或母病及子致肺金湿热、肾水乏源亦会导致骨痿的发生;其三,中焦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中焦气机失调致气滞血瘀是造成或加重骨痿的重要因素.因此,临证应重视从补虚、清脾胃湿热、调畅中焦气机等方面辨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选用针灸疗法时从"阳明"进行选经取穴或能获得满意效果,且通过养生调摄增强脾胃正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本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痿阳明脾胃防治

    基于"二阳之病发心脾"从"火"论治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沙学文王翠霞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将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归为"女子不月"范畴.《黄帝内经》中"二阳之病发心脾,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是目前对闭经最早的古籍记载,表明女子不月与二阳、心脾、隐曲等有极大关系.阳明之经燥火煎灼,化生失源,燥热内生,阴血枯涸,气血生化乏源;心脾与经血生成关系密切,火盛燔灼,阴血既被耗又失于化生,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火盛于心从而伤及全身,自身统调失司,经血不下,致月经不来;百病皆由气所生,情志失调导致经血不通与不荣,同时情志又与心、肝、脾密切相关,情志过极可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气血生化失调;冲任不盛,胞宫失于濡养,冲任伤于火盛,胞宫精血耗伤,皆可致女性内在生殖激素发生变化,分泌失调,从而卵巢功能下降,窦卵泡数目减少或生长不佳,体现出围绝经期症状,发为闭经,甚至影响女性生殖不孕.文章基于《黄帝内经》原文从"火"来论治女子闭经实证,阐述实火所致闭经的病因病机,以自拟三黄调经汤清阳明、心脾之火,疏情志之郁火,辅以滋阴行血之品,使燥火得清,阴得滋养,血海得充,血道通利,胞宫满盈,经血以时下,从而改善女子闭经及围绝经期症状,改善卵巢功能、激素水平及卵泡质量,为论治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提供新思路.

    二阳之病发心脾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实火证三黄泻心汤

    肠内营养联合四君子汤对消化道肿瘤术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袁少飞张雪关敬之石素琴...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肠内营养联合四君子汤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外文电子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以及国内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科技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等,并手工检索无电子版的杂志增刊和会议论文来收集文献.筛选并纳入肠内营养联合四君子汤用于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或者英文,所有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 年 10 月 1日.由两名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对文献资料的各项数据进行提取,并完成对文献资料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和结果分析,采用RevMan 5.2.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 13 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质量均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营养联合四君子汤在改善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营养指标均高于单独使用肠内营养治疗(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纳入文献篇目较少,文献质量不统一,且原始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当前的证据还不能确认该治疗方式在临床实践中是否完全有效,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其疗效优势值得进一步探究,尤其需要进行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验证其疗效.

    四君子汤消化道肿瘤术后系统评价Meta分析

    胡陵静教授从肝、胆、脾论治胆囊癌经验

    刘妹芹胡陵静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囊癌是胆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占胆道恶性肿瘤的70%以上,恶性程度较高,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术后容易复发,预后不良.中医药治疗胆囊癌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疗效显著.胆囊癌属于中医学"积聚""胁痛""黄疸""腹痛"等疾病范畴.中医认为,胆囊癌的发生多由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湿热内蕴、经络阻滞、气血亏虚、脏腑失调等因素所致.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水土失宜、虫积等因素,肝胆疏泄失职,胆汁排泄受阻,化作湿热痰浊,气血运行不畅,此时毒邪侵袭,郁结于胆腑,久之发为癌肿.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床多表现为邪存正虚,治疗多标本兼治,从疏肝、行气、清热、祛湿、化瘀、补益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等角度出发.胡陵静教授从事临床工作 30 余载,擅长治疗多系统肿瘤疾患.胡师认为,胆囊癌的发病与肝、胆、脾三脏密切相关,病机多为肝郁脾虚、湿热毒结,治疗多从疏肝郁、清湿热、健脾胃三方面着手,常以柴胡疏肝散、茵陈蒿汤、香砂六君子汤作为基础方,酌情加减,临床用之,疗效颇佳.文章中附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肝胆脾论治胆囊癌经验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助阳化气"法防治肠道肿瘤

    史海晶刘江涛刘鹏飞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病因病机复杂且病势发展较快.西医多以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治疗为主.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较差,且易复发转移.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肿瘤具有一定优势,既能在肿瘤形成前进行有效干预,又能在肿瘤形成后或术后进行有效辨证论治,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避免放化疗后机体难耐和各种不良反应.肠道肿瘤形成与"阴邪凝滞,气结成形"密切相关,而"助阳化气"法能够在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干预,并可结合针灸等外治法协同起效,共同抑制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文章基于《黄帝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深入探讨肠道肿瘤的病程发展、病机,运用"助阳化气"法进行中医药防治,提出在肠道肿瘤形成前的癌前病变期采用"助阳化气"的苓桂剂等来调节肠道失稳状态,防止病情进展.在肿瘤形成后借中药"阳化气"之功使有形的肿瘤逐渐消散于无形,扶正驱邪,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总之,所有的治疗手段均在人体耐受情况下进行,准确判断正邪之势且遵循"先留人,再祛病"的以人为本的治疗原则,通过对"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深入解读并结合张机(字仲景)经方思维正确指导防治肠道肿瘤,收效满意.

    肠道肿瘤阳化气阴成形助阳化气辛甘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