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逐风通痹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作用靶点

    王瑞罗叙温欣张鑫...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逐风通痹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文献查询获得逐风通痹汤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从Genecard、DrugBank、OMIM数据库获取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靶点,用Cytoscape 3.8.1构建逐风通痹汤-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在线使用Venny 2.1.0对逐风通痹汤靶点和缺血性脑卒中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 11.5数据库和Cytoscape3.8.1建立蛋白质的交互作用网络,以解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并找出核心靶点.利用DAVID和微生信对交集靶点展开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PyMOL程序和AutodockTools 1.5.7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处理和分子对接,以评估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力.结果:共挖掘到逐风通痹汤158个活性成分和120个潜在靶点;与1 676个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点相互映射,找到交集靶点89个,核心成分主要包括油酸、槲皮素、豆甾醇、山柰酚、丹参酮等,PPI网络分析筛选出19个核心靶点,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A)、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等.推测这些靶点可能为逐风通痹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点,GO富集分析分别富集在85个生物过程、87个细胞组分和89个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5-羟色胺能突触、谷氦酸能突触、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逐风通痹汤中的豆甾醇、丹参酮可作为主要活性物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靶点结合活性较强.结论:逐风通痹汤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后续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方向.

    逐风通痹汤缺血性脑卒中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复方丹参滴丸防治高血压病作用机制

    莫文月吕祥威徐彤彤武琦...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复方丹参滴丸防治高血压病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为筛选标准,检索出复方丹参滴丸的化学成分,查询对应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查询高血压病相关靶点,运用Veenny数据库得到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通过Metascape和微生信平台对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O)分析,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筛选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使用PyMol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获复方丹参滴丸活性成分76种、相关靶点1 062个、复方丹参滴丸与高血压病共有靶点272个,木犀草素、槲皮素、乙酸冰片酯等是复方丹参滴丸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化合物,主要通过癌症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Receptor,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于丝氨酸/苏氦酸蛋白激酶1(AktSerine/ThreonineKinase 1,AKT1)、Jun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e,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1、MAPK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 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等靶点以发挥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证实了复方丹参滴丸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规律,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复方丹参滴丸网络药理学高血压分子对接信号通路

    补肾和脉方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郑东东李笑陆峰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补肾和脉方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8个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0月关于补肾和脉方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首先进行文献筛选和信息提取,进行质量评价后对最终纳入的19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9篇文献中共1 6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能有效降低偶测收缩压[均数差(MD)=-7.11,95%置信区间(CI)(-9.11,-5.11),P<0.000 01],且不降低偶测舒张压[MD=0.72,95%CI(-0.75,2.19),P=0.34];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能有效降低24 h动态收缩压[MD=-7.03,95%CI(-10.88,-3.17),P=0.000 4],且不降低 24 h 动态舒张压[MD=0.72,95%CI(-0.40,1.84),P=0.21];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能显著降低脉搏波传导速度[MD=-147.71,95%CI(-195.16,-100.26),P<0.000 01];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能有效降低尿白蛋白/肌酐值[MD=-0.10,95%CI(-0.11,-0.09),P<0.000 01];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0.44,95%CI(0.23,0.83),P=0.0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治疗有更好的降收缩压效果,且不降低舒张压,可显著改善大血管弹性,还有一定的微血管保护作用,在不良反应方面,单用补肾和脉方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补肾和脉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Meta分析

    炎症损伤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罗瑞钦唐彦商晓明廖蔚茜...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所导致的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研究表明炎症损伤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作用机制之一,贯穿于心、肾、脑、动脉等靶器官损害全过程.近年来,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治未病等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中医药对于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系统、个体化、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治疗优势,能发挥控制血压、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以干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是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有效措施.中医认为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属本虚标实,治宜扶正祛邪,灵活运用滋阴、益气、活血、化痰、祛风、清热之法.炎症损伤为诱导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键介质,通过中医药干预和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及炎症反应,对于改善高血压靶器官损伤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从中药复方、中药单方到中药单体的实验证实,许多中药具有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炎症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改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作用.故文章从炎症损伤角度阐述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性及中医药治疗策略,为临床上通过中医药调节炎症损伤以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提供理论依据.

    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炎症损伤中医药

    双心诊疗模式中西医研究现状

    李雪梅张晓华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心血管疾病常常伴有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具有较高的精神心理障碍发病率,即"双心疾病".防治这类心血管病要从心脏、心理两方面入手,即双心诊疗模式.目前部分临床医生及患者对于双心疾病认识不足,医生接诊时重视客观检查,缺乏与患者的实际沟通,患者则不能正确分辨其与器质类心脏病的区别.这些情况要求临床的医务人员在重视药物、物理治疗的基础上,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个体化心理评估以及干预,以维持机体整体平衡,追求心血管和心理整体健康.目前现代医学对其研究与治疗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临床医生对于此类疾病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中医学对双心疾病也有深刻的见解,以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通过中药内服及特色外治疗法(针灸、穴位贴敷、导引、五音疗法等)可明显缓解心脏病伴有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无服用抗抑郁、焦虑药物带来的心理排斥,在双心疾病的干预治疗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双心疾病意义重大,取长补短,各尽其用,真正达到了"身心同治"的临床治疗目的,做到了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患者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双心诊疗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

    邴雅珺教授运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心得及病案一例

    侍世琛邴雅珺孙涛丁欢阳...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作为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归属于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范畴.文章通过对胸痹病因病机的追本溯源,结合我国古代医家对胸痹的理解和阐释,把"阳微阴弦"确定为胸痹的基本病因.从其脉象上来看,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微指寸脉微,即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阴弦指尺脉弦,即阴寒太盛,水饮内停,具体表现为上焦心肺阳气虚衰,导致其气化、温煦等功能失常,使病理实邪水湿、痰浊、寒凝、血瘀等痹阻心脉,例如水湿、痰浊、寒凝、血瘀等,从而引起心前区的阵发性闷痛、痞满等症状,中医可将其归为胸阳不振、阴寒上乘的本虚标实病证.吾师邴雅珺教授在临床上治疗胸痹心痛病症二十余年,所遇到的病例大都属痰浊、寒凝等病理实邪导致的胸痹,故主要运用张机(字仲景)《金匮要略》的枳实薤白桂枝汤,治法以宣痹通阳、宽胸散结为主,重视补益阳气、理气活血、化痰祛浊,并且灵活运用活血通脉药物,使得补气之余气行不阻、血活不滞,使机体重新达到清气升、浊气降的阴阳平衡状态.吾师根据胸痹的具体症状、病史,审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灵活加减,标本兼治,发挥了中医药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优势.在临床上,无论是在改善患者症状还是在改善预后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贺徐向青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与自身免疫受累部位密切相关,可表现为急性视力减退、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呕吐等.西医虽有较好疗效,但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等手段具有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多等局限性.中医因重视同病异治观念,个体化治疗程度较高,在减轻症状、延缓复发等方面具有优势.在病因病机方面,NMOSD多因先天、后天不足导致邪伏体内,蕴结不解而成毒,遇诱因发作,邪气侵犯髓系和目系.其症状可分属"暴盲""痿证""呃逆"等范畴.因受患者先天禀赋或后天职业、地域、生活习惯不同等影响,本病多虚实夹杂.急性期多痰、瘀、湿、毒等邪实表现明显,治疗当以祛邪为主,邪去正安;缓解期多表现为肝脾肾不足,当以补虚为主,使邪伏不现.临床应注重分期论治、辨证论治,治疗当因人制宜,标本兼顾.中医治疗手段多元化,可采用中药化裁、针刺、灸法、耳穴压豆、八段锦等多种疗法缓解症状,尤其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文章从NMOSD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型分布规律、中医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本病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中药治疗口腔溃疡临床效果研究

    张海波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中药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治疗的100例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中药溃疡散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用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中药溃疡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4/50)(x2=15.946),且试验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48/5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6/50)(x2=10.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2%(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实施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t=10.384)和生活质量评分(t=10.958)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口腔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中药治疗法临床效果明显,复发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并且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水平,该疗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复方芩兰口服液中药治疗口腔溃疡治疗效果

    马齿苋多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韩立鹏李兰申佳瑶余雪梅...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患病率很高的结直肠炎症性肠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UC的西医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领域的深入发展,研究者们发现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在干预U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多层次、多通路、多靶点的独特优势.因此,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已逐渐成为UC防治研究的热点,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文章旨在对马齿苋多糖治疗UC的相关研究综述进展进行.研究发现,马齿苋多糖在干预UC方面具有多种作用机制.首先,它能够调节生物屏障,通过增强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减少有害物质对结肠的侵袭;其次,马齿苋多糖有改善化学屏障的功能,可促进肠黏液的分泌和分化,增加肠道表面的糖蛋白含量,从而增强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再次,马齿苋多糖还能够保护机械屏障,通过减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降低结肠组织的损伤程度;最后,马齿苋多糖对免疫屏障也有调节作用,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通过深入探讨马齿苋多糖的研究进展,为UC的治疗及中药马齿苋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不过,尽管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了马齿苋多糖在UC治疗中的潜力,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关注于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在UC防治中的应用,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改善UC患者的生活质量.

    溃疡性结肠炎马齿苋多糖肠黏膜屏障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柴葛芩连汤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作用机制

    乔晋丽孙丹李新民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柴葛芩连汤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柴葛芩连汤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采用Perl语言命令在UniProt数据库中批量检索预测靶标的上游基因名称;借助GeneCards与OMIM疾病数据库获取MPP相关疾病靶点;运用R软件得到两者交集靶标,并绘制韦恩图;通过Cytoscape 3.8.0软件对柴葛芩连汤治疗MPP的"中药-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进行可视化,筛出核心节点;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结合Cytoscape3.8.0软件构建交集靶点之间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3.8.0软件的插件CytoHubba挖掘互作网络中的核心靶点;利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相关通路的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对前期所得的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柴葛芩连汤治疗MPP的153个有效成分和47个药物-疾病共同靶标,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106条信号通路相关.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苷、千层纸甲素A等有效成分与IL-6、白细胞介素(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CXCL)8、TNF等靶标对接结果良好.结论:柴葛芩连汤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紊乱、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等药理作用来治疗MPP.

    柴葛芩连汤肺炎支原体肺炎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