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道医视角下"心肾相交"时间规律探析

    曹正同段力朱敏敏武凤震...
    72-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结合道医学气液升降理论和五脏精气盛衰旺时理论,认为"心肾相交"的关键时间为日周期律中"子午"两个时辰.原因有二:一是道医气液升降理论实质是真阴、真阳在体内升降循环的过程,真阴、真阳在子时与午时出现"阴极化阳"和"阳极化阴",所以根据道医气液升降理论,子时、午时分别为真阴化真阳、真阳生真阴,是真阴、真阳融合互生、相互接续循环的重要时间段;二是根据道医五脏精气盛衰规律,心中精气旺于午时,肾中精气旺于子时,午时与子时是心肾两脏自身精气达到最盛的时间,与气液升降规律中午时真阳化生真阴、子时真阴化生真阳相互影响,并促进真阴、真阳的相互融合化生.在年周期律中为冬至、夏至,因为此时为自然界中阴阳二气交接的时间点,分别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时间点,对应人体肾中真阴化生真阳、心中真阳化生真阴的时间点."心肾相交"与子午时之间关系是天人合一理论、人与自然天时相应的重要体现,道医养生对此极为重视,由此发展出不同的养生方法,发掘其中优秀合理的部分可以指导养生、防病,尤其对一些心肾不交类疾病的治疗有借鉴意义.研究探析道医视角下"心肾相交"时间规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心肾相交子午时真阴真阳

    基于心脾相关理论探讨中医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思路

    岳哲宇郑娴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我国发生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中医在以"痰浊-痰结-痰瘀"为整体病机演变的基础上,依据心脾相关理论提出了冠心病虽病位在心,但其形成与脾密切相关的观点.心与脾经脉相连、五行相生、气血生化互相依存,一方功能异常常会引起另一方的异常.因此,中医治疗冠心病不仅从心本身脏腑出发,还从脾论治.从脾论治冠心病主要是根据脾主运化及脾主统血两个方面:脾主运化功能主要通过影响血脂、血糖水平等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老年人脾气不足、痰浊内生,用益气健脾、祛痰化浊之法治疗,如四君子汤,方中人参可以降血糖、降血脂、抗心肌缺血,茯苓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糖的作用,白术和甘草分别能够降血糖和降血脂;而脾主统血功能则通过影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水平来影响冠心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痰浊日久影响血液运行,形成痰浊和瘀血并存的痰瘀,采取健脾祛痰化瘀的治法,如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二陈汤,前者可以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状态.中医依据心脾相关理论,从脾主运化及脾主统血两个方面来治疗冠心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延缓冠心病的发展.

    心脾相关理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

    基于CiteSpace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阴两虚证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霍琦澳姜钧文张妮徐跃...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近20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挖掘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发展现状、热点及趋势,为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4年1月—2024年2月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文献,用CiteSpace软件对年发文量、作者、机构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检索到文献1 367篇,人工筛选后共纳入文献1 090篇,发文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发文最多的作者是张明雪、于春泉;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分析主要集中在证型、治法、合并病等方面.结论:各学者、机构间合作较少,建议加强合作.科学分析该领域的用药规律,对危险因素的发现和预防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药气阴两虚证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中医用药规律

    牛枫楠李圣耀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28例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患者的首剂处方,以及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建立的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一体化云平台收集的2015年2019年收治的94例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患者的首剂中药处方,共122首.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数据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分布、中药关联规则及高频率中药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患者的中药处方122个,涉及中药193味.其中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甘草、半夏、柴胡、丹参、茯苓、瓜蒌、黄芪、党参、桂枝、川芎;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中药药性以温、平、微寒、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常见,多归于肺经、脾经、肝经、心经;得到关联规则数据4组,分别为黄芪-丹参,茯苓-半夏,党参-甘草,枳壳-柴胡-黄芩;对高频使用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得到4个中药聚类组:半夏,茯苓;甘草,党参,白术;瓜蒌,三七,丹参,黄芪;黄芩,柴胡,枳壳,桂枝,川芎,赤芍.结论:在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治疗中,以益气、活血、理气、化痰中药配伍为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焦虑抑郁用药规律

    普勇斌老师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杨晨朱珊珊孟媛王珊珊...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免疫科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累及中轴及外周关节,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强直,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B27阳性密切相关,且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中医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方面占据独特优势.中医将强直性脊柱炎归为"大偻"范畴,普勇斌老师认为其病机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内因,风、寒、湿邪为外因,病程中夹杂瘀、热、痰,其中瘀血阻络贯穿始终,且伏邪在疾病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为导致疾病迁延反复的原因.治疗上,普老师主张以补益肝肾、荣筋祛邪为主,同时注重心理辅导与功能锻炼.普老师将强直性脊柱炎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潜伏期,病情隐匿,难以诊断;发作期时,应以中西医疗法稳定病情为主;临床缓解期则需补益肝肾、顾护脾胃,防止复发.普老师常用的方剂包括独活寄生汤、附子桂枝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补肾强督清化汤等,常在方剂基础上加用藤类、虫类药物以提高疗效.笔者通过跟随普勇斌老师门诊,学习普勇斌老师治疗有效的医案,简要总结了普勇斌老师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对其遣方用药及中医调理特色予以概括,并举案例佐证.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经验伏邪

    浅析湖湘当代名中医治疗痹证的用药特点

    胡美群刘罗苗覃裕祺文凤云...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寻湖湘当代名中医治疗痹证的处方用药特点.方法:选取《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丛书和《国医大师熊继柏临床现场教学录》中的痹证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痹证处方数据库,统计中药频次、中药功效分类、证型分布、药物归经、四气五味、关联药组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316首,中药210味,常用的高频药物有甘草、当归、黄芪、牛膝、白芍、苍术、川芎、秦艽、鸡血藤、薏苡仁等,功效分类排名前五的中药为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和清热药,排名前五的证型为风寒湿痹证、湿热瘀阻证、湿热阻痹证、痰瘀互结证与肝肾亏虚证.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苦味为主,归经主要涉及肝经、脾经、心经、肾经,关联规则分析排名前三的药物组合为川芎、黄芪、当归,黄柏、薏苡仁、苍术,黄柏、秦艽、苍术,聚类分析得到10个核心药物组合、5个新方组合.结论:湖湘当代名中医治疗痹证时以祛风湿、扶正补虚、活血化瘀法为主,同时注重调和营卫与清热化湿.

    痹证用药特点湖湘当代名中医

    基于核心期刊近10年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热点分析

    蒙祖谋王建莫坚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近10年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的研究现状,挖掘其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2013年—2022年针灸治疗KOA的核心期刊文献,利用NoteExpress 3.7.0软件查重、筛选、格式转换并导出,通过Excel2019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Citespace 6.1.6对纳入文献进行作者、机构共现分析,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最终纳入846篇文献,年均发文量84.6篇,年发文量相对稳定;存在多个作者及机构合作群,各团队内部联系相对紧密,但团队与团队之间联系较少,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发文机构以高校为主,其中中医药院校处于主导地位,主要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等;温针灸和电针是应用较多的治疗形式;炎性因子与运动疗法和疼痛是当前研究的新趋势;研究热点呈现多元化的特征,针灸治疗KOA疗效的考核指标更为科学、客观.结论:针灸治疗KOA这一研究领域虽已经取得一定发展成就,但研究成果仍然偏少,跨机构合作和基层人员临床操作规范及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形式相对单一,主要集中于随机对照试验及基础研究,不同类型研究间成果转化机制尚不成熟.

    膝骨关节炎针灸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田斌武主任辨治寒热错杂热痹经验

    温石磊张慧森刘健李生旺...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按风、寒、湿、热、燥这五淫病因分类风湿性疾病,热痹即是感受热邪而致的痹病.热痹的病机多寒热夹杂、虚虚实实,临证治疗复杂棘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骨科田斌武主任临床多年,治疗热痹证经验丰富.他认为,临床遇寒热错杂、虚实难辨的热痹患者,应详询其病史、诱因,依据舌脉及兼症以辨证论治.田斌武主任强调,如果遇疗效不佳时,要及时反思,更换治疗方向,特别是阳虚久痹患者,绝不是单纯清热即可,要治病求本,兼顾表证和兼证的调节.他提醒临证还需注意避免长期或过用寒凉药物,时刻注意顾护胃气.田斌武主任回归经典,立足实际,透过表证辨别真假、虚实、寒热,活用反治思维,以白虎桂枝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灵活加减辨证治疗表寒里热、热多寒少之实热痹和真寒假热之虚热痹,获得了满意疗效.文章通过验案两则介绍田主任治疗热痹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寒热错杂热痹名医经验验案

    四川省名中医陈贵全教授五线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梁诗志苏婧张勇林思睿...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颈椎病的不同分型中,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它是一种常以颈肩部疼痛不适、颈部肌肉僵硬为主要症状,严重时伴有活动受限的疾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并且复发率高,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响,使医疗支出高度紧张,因此,颈型颈椎病的治疗刻不容缓.推拿能够改善颈部肌肉痉挛,纠正紊乱关节.陈贵全教授在颈椎病预防和治疗方面颇有心得,对运用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有独特见解,五线推拿手法是陈贵全教授在传统推拿手法基础上结合运动生理特点改良出来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独特手法.该手法将颈部治疗部位总结为棘突线、椎板线、关节突线、横突线、椎体旁线这五条线,与引起该病的相关肌肉和经络紧密相关.陈教授认为,五线推拿可通过触诊明辨症结所在,又可通过手法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还可增加肌肉功能、关节活动.五线不仅是五条治疗线,也是五条评估线.本研究从病因病机、诊断思路、五线推拿手法、病案分享四个方面将陈贵全教授运用五线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期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新思路.

    颈型颈椎病五线推拿经验

    基于真实世界甘草泻心汤治疗阴道炎的中医策略及对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

    迟笑怡侯雁范萌刘海涛...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真实世界观察甘草泻心汤治疗各类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中医临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90例阴道炎患者,以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其分为非暴露组、低暴露组和高暴露组.非暴露组根据临床指南要求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暴露组为单独使用或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草泻心汤口服治疗,低暴露组为服用甘草泻心汤≥2周但不足1个月者,高暴露组为服用甘草泻心汤≥1个月者.三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服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临床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阴道微生态环境相关指标.结果:甘草泻心汤可有效改善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充血等阴道炎常见临床症状及体征,且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更优(P<0.05);甘草泻心汤干预时间超过1个月,可更有效、稳定地降低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各项指标(P<0.05);非暴露组、低暴露组、高暴露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4/12)、70.83%(17/24)、94.44%(51/54),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暴露组复发率明显低于非暴露组,且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复发率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应用甘草泻心汤干预且应用时间超过1个月能有效提高各类阴道炎临床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各类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阴道微生态环境.

    甘草泻心汤阴道炎乳酸杆菌阴道微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