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阴火"理论防治肺结节结癌转化

    路洁孙铜林周颖梁馨丹...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结节在临床中十分多见,但由于没有特异性症状且未形成瘤体,多数患者不能及时发现或没有太过重视,病情迁延日久,部分转化为癌.肺结节转化成肺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章从气火的生理病理阐释气火失调的本质.气火失调的主导方面在于火,元气亏损,脾胃亏虚是肺结节发生的主因,久病气火失衡,"阴火妄动"是癌变发生的关键病机.中医阴火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文章围绕气与火之间的关系,探讨结癌转化与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联系,也是对能量和代谢相互作用失稳状态变化的基本概括.阴火始于元气不足,脾胃亏虚以致水谷精微失于布散,代谢障碍,停久为痰瘀之品,与血脉相搏结,造成局部微环境变化,使肿瘤血管新生,进一步加快肺癌转化进程.阴火为肿瘤发生创造条件,为肿瘤生长提供动力,为肿瘤转移创造环境.在阴火理论指导下,立足"虚—气—火—痰—瘀—毒"病机演变过程,治疗时应调畅气机、宣散火热,散火清热利导以治标,升阳解郁以治本,提出健脾胃、补元气、泻阴火的治法,调整机体内皮细胞新陈代谢机能,达到机体的稳定状态,进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改善肿瘤微环境,延缓结节癌变进程,从而干预肺癌的进程.

    肺结节阴火理论肿瘤血管新生肿瘤微环境

    董瑞教授治疗肺结节经验介绍

    李壮花梁建平董瑞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结节是指肺组织内直径≤3 cm,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的病灶,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影像学上依据病灶密度特征将肺结节分为三型: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实性结节,其中以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程度最高,其次分别为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随着胸部CT的普及,肺结节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目前,从西医角度来说,只能定期观察,若短时间内结节增大或出现手术指征时,建议手术治疗.中医主张积极调理,辨证施治,调畅情志,改善体质,对肺结节的远期预后都有益处.董瑞教授认为肺结节应归属于中医"积聚"与"肺积"的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正气不足、脾肾阳虚,标为痰、瘀、毒之邪互结,损伤肺络,一般多见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等体质.董瑞教授提出从体质学说调理肺结节的新思路;治则为温阳生阳,补肺宣肺,温肾散寒,活血通络,软坚散结;肺结节病机复杂,患者体质各异,治疗需要疗程长,适合大方复治法;证型以脾肾阳虚型和痰瘀蕴肺型为主;创立了康益温阳化结膏以及董氏金甲散 2 个协定方,临床应用可有效地控制肺结节增长速度,缩小肺结节体积.

    肺结节用药经验康益温阳化结膏董氏金甲散

    原发性肺癌化疗后吞咽困难案一则

    雷兰肖隆灏杨兆钢杨铭...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肺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全国首位.根据临床特征,可将该病大致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类.临床中,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较低,占原发性肺癌患者的15%~20%,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异性,故多采用以放疗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较高,占原发性肺癌患者总数的 80%~85%,临床上常见的亚型有腺癌、鳞癌等.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面,放射治疗、外科手术、分子靶向治疗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化疗药物不仅对肿瘤细胞造成损害,而且对正常细胞造成不良影响.经过反复放化疗,很多患者后期可能出现恶病质、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以及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存活率.本病案中患者吞咽障碍是原发性肺癌化疗术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属于中医"噎膈"范畴.杨兆钢主任传承著名中医师沈金山的芒针奇术,擅长运用针灸,亦擅长运用中药,采用理气开郁散结、滋阴养血解毒的治疗大法,运用芒针联合中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有幸跟师临诊,现将本案详细诊疗经过整理分享如下,以促进同行交流,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

    原发性肺癌化疗胃肠道不良反应吞咽困难针药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吴金乔陈敏王培迪姜红菊...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以期提供更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期限均从建库至2022 年 10 月,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 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1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 1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被纳入,包括1 4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OR = 2.78,95%CI(2.26,3.41),P<0.05];试验组血糖显著降低[SMD =-0.45,95%CI(-0.56,-0.34),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MD =-0.49,95%CI(-0.60,-0.38),P<0.01];心电图显著改善[OR = 2.47,95%CI(1.63,3.74),Z = 4.26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黄芪-丹参-葛根配伍在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是常用的药物配伍方案,为以后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了方向.

    中西医结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Meta分析

    益气活血类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血瘀证的研究新进展

    李晓瑞翟雪琴许红峰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全球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其病理机制包括冠状动脉脂质紊乱、血栓形成、炎症、血管平滑细胞活化/重塑、血小板活化、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基质代谢改变和遗传因素等,目前冠心病的病理机制虽然相对明确,二级预防用药也有效延缓了疾病进展、减少病死率,但冠心病患病人数仍不断攀升,现有药物治疗靶点单一,缺乏作用于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物.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的认知与作用机制上取得丰硕成果.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临床以气虚血瘀证最为常见,益气活血为主要治则.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信息,整理了近五年益气活血类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的相关文献,发现其作用机制丰富,主要包括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心室结构及心功能、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慢血流、改善心肌损伤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二级预防用药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类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可以拓展该病的治疗靶点与途径,相较于现代医学具有独特优势,对后期临床实践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益气活血气虚血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血管

    从"痰湿内蕴"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王海权张磊姜枫李运伦...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常见综合征.痰湿内蕴是冠心病早期较为常见的重要病机,临床常见胸闷、心痛、肢体困乏、头重如裹、眩晕、恶心、脘腹痞闷、脉滑等表现.古代医家很早就对痰湿之邪与胸闷、心痛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知,并各有阐释.痰湿之邪不仅作为重要的病理因素引起冠心病的发病、发展,更是作为独立的病理产物影响着本病的预后与转归,痰湿内蕴作为本病的重要病机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并且作为独立的病理因素引起痰气阻滞、血脉瘀阻、痰火酿毒、痰湿困脾等复杂兼证,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其具体治法则以燥湿化痰为要,根据其兼证的不同分别施以理气、活血、解毒、健脾等法辅之.临床诊疗案例显示,以燥湿化痰为法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在减轻患者胸闷、胸痛等不适的同时,使痰湿引起的头昏体重、乏力等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文章梳理"痰湿内蕴"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完善,剖析"痰湿内蕴"这一重要病机在冠心病的发病、转归中的重要意义,总结燥湿化痰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相关研究与应用,以期为中医中药防治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痰湿内蕴证燥湿化痰法治则治法

    从调神论治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章子豪丁淑强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近年来被新定义的一种由行为因素介导、精神心理因素参与并造成功能性障碍的前庭疾病,临床以非旋转性眩晕或伴不稳感为常见表现.该病病因可能与焦虑人格相关,症状维持机制包括姿势控制策略改变和视觉空间多感觉整合转变.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多迁延难愈,患者常感到困苦不堪,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该病的西医治疗以抗焦虑为主,药物治疗包括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但这种治疗起效较为缓慢,疗程较长,且常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患者接受度较低,依从性差.丁淑强导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认为"神明失用"是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核心病机,运用针药结合,主以针灸调其神,配合方药调其脏,从调神论治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故文章以"调神"为中心思想,论述了神的基本内涵、神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联系,介绍了针灸调神治疗此病的主要穴位,选用上星穴、印堂穴、百会穴以醒脑神,太冲穴、合谷穴以调气机,内关穴、神门穴以安心神,最后附验案一则,并在按语中分析该病诊断、辨证、治疗思路,以期为临床的相关治疗提供理论和经验参考.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针药结合调神眩晕

    孙建光从肝胆论治不寐临证经验

    卢文杰孙建光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寐是由于情志、饮食等诸多原因引起的以睡眠时长和(或)深度不足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轻者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或者醒后不能复寐,甚者可彻夜不寐,长期反复发作则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深受不寐困扰.不寐发病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年老体弱、思虑劳倦等因素关系密切.现代医家认为本病总属阴盛阳衰、阴阳失交,病机关键在于心火不能下通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在治疗上多以心肾论治.孙建光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师承尹常健教授、王文正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育、科研工作二十余年,临证多从肝胆论治不寐,每收良效.孙建光教授认为肝气郁滞不畅常为不寐起病的始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又可化火、生痰、化瘀,导致痰、火、瘀等多病理因素夹杂,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肝虚之证,并兼有心、脾、肾多脏腑失养,故切不可单以心肾为治.临证常以调理气机为辨治基础,酌施疏肝护肝之法,治病求本,随证施以清热利湿、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等诸法.对于顽固性失眠或久病不愈的患者重视补肝、健脾、养心、滋肾,且在此基础上尤为重视调养脾胃,顾护中焦,收效颇丰.

    不寐从肝胆论治肝主疏泄辨证论治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辨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玄舜超吴波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内容.阴阳者,世间万物化生繁衍之根本也,两者之间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用,维系着人体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换,人体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五脏气血的调和,皆离不开阴阳之相互作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调,百病始生.中医以阴阳为基础阐释并演绎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病证规律,强调阴阳平衡之重要性,并以此来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阳化气,阴成形"是气化的两个过程,两者之间联系紧密,伴随着人体生命活动的始终,概括了人体阳气和阴精的主要功能,也诠释了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同样具有阴阳两种属性,其中,交感神经其性属阳,用于能量的释放,副交感神经其性属阴,用于能量的储存,正常情况下,两者之间平衡协调、相互制约,共同调节心脏,使之正常活动,若该平衡受到破坏,则易引发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乃阳化气失调,致使阴成形失常,病邪阻于胸中,进而使胸中气血不畅所致.文章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辨治方法,提出以扶阳、养阴为基本治疗原则,以期为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阳化气阴成形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征稿启事

    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