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专用汽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专用汽车
专用汽车

左伏桃

月刊

1004-0226

zyqc@chinajournal.net.cn

027-84298090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大道318号

专用汽车/Journal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查看更多>>本刊编辑部设在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用车分会主任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何春阳同志担任主编。编委会由有关骨干企业和院校具有高级职称的领导和专家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新能源重卡商业模式分析

    侯颖孙全胜姚占辉方继开...
    1-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新能源重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新能源重卡市场已进入到快速增长期.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增长不仅依赖政府政策的刺激,而且已开始转向由市场需求和用户偏好主导的自然增长模式.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和运输公司开始将新能源重卡作为更新换代的优先选项,而不同应用场景下选择何种新能源重卡商业模式已成为用户的重要考虑因素,因为它将对用户最终收益产生较大影响.

    新能源重卡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分析

    C-NCAP、E-NCAP两种主动安全评价规程研究

    杨仕昆刘文彬马文博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主动安全技术及其相关系统在汽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该项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新车发布前要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当前主要参考的具有权威性的评价规程分别为C-NCAP与E-NCAP,前者为国内新车评价规程,后者为欧洲新车评价规程,由于中欧汽车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实际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二者的评价规程也存在一定差异.据此,主要就二者的主动安全板块评价规程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得出现阶段C-NCAP(2024)与E-NCAP(2023)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与优势,为C-NCAP在主动安全板块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C-NCAPE-NCAP主动安全评价规程研究

    新能源内燃机市场发展环境评估

    程明杨紫都孟庆思尹博君...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内燃机行业仍具有发展潜力.中国内燃机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约3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10%.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内燃机厂商正响应下游行业对多元化清洁燃料的需求,推动产品研发向燃料和动力多元化发展.内燃机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应对新能源汽车挑战,新型内燃机技术如氢内燃机、电子合成燃料内燃机等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能源内燃机行业趋势应用分析

    2024年1—10月新能源环卫车市场分析

    徐国强郭晓峰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1—10月,新能源环卫车市场销量呈现增长趋势,1-10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33.4%,市场渗透率达到12.3%,其中纯电动环卫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场呈现"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中联重科和宇通重工市场份额领先.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河北、广东、四川、北京、江苏等地销量领先,上海新能源渗透率高达42.2%.从整体来看,新能源环卫车市场在销量、渗透率、技术路线、竞争格局等方面均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新能源环卫车市场环境数据分析

    基于实际道路测试的在用重型柴油车排放因子研究

    张凡关磊李梁
    14-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GB 17691—2018规定的车载排放测试方法,开展实际道路的重型车PEMS试验.选取MOVES模型作为初始模型,对重型在用车的PEMS实际测量数据依据STP与速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所有PEMS试验工况"映射"到同一种标准循环工况下,得到不同车辆种类不同排放标准的重型车各类污染物排放因子.结果表明,货车类中重型货车的CO和NOx排放因子均高于其他类货车,同时随着排放阶段的升级排放因子值在不断下降.随着平均车速的增加,CO、NOx和PN的排放速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而排放因子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车辆排放随平均车速的变化在低车速时较为激烈,在高车速时则逐渐变缓.针对重型货车(总质量≥12 t),车企还需要通过加强后处理系统热管理、优化尿素喷射策略、提高催化器转化效率等技术来进一步降低排放.特别是在车型低于40 km/h时,车速的上下波动对车辆的CO、NOx和PN的排放因子影响明显,司机的驾驶习惯对排放结果有较大影响.

    在用柴油车实际道路测试排放因子排放标准比功率

    某VAN车乘员舱舒适性仿真分析

    卢德钊张鹏黄鑫辉祁艳峰...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CFD仿真方法研究了瞬态变化的汽车乘员舱内的热环境和乘员舒适性.首先通过仿真与试验对标分析的方法校准了仿真模型,接着用校准后的模型分析了乘员舱内气流流动情况、温度分布及乘员舱内空气品质,最后分析了辐射对乘员舱内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真模型中主副驾头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试验值一致,且温度误差在1℃范围内;乘员头部以及躯干大部分风速分布较为均匀,温度适中,空气较为新鲜,乘员会有较高舒适感,但腿脚部风速过低,温度高,舒适性较差;增加辐射模型后,乘员头部温度较无辐射条件下升高3℃.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该仿真方法来精准调控乘员舱气流流动和温度分布,提升乘员乘坐体验,同时为优化汽车空调系统设计提供有力依据,对提升产品舒适性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乘员舱舒适性空气龄CFD

    基于模态频率提升耐久性的拓扑优化方法

    张晓宇刘争胡小文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模态频率提升耐久性能的拓扑优化方法.以动力电池支架为例,依据新设计的动力电池支架的模态频率和耐疲劳性能的初始仿真结果,以初始模态频率为设计约束条件,以动力电池支架的尺寸或形貌为设计变量,对其进行拓扑优化,从而为支架的耐久性能提升提供新的设计方案,摆脱了以往依靠经验进行耐久性能提升的制约.该方法不仅可以更快捷地提升支架的耐久性能,而且也缩短了耐久性能的开发验证周期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模态频率轻量化强度分析疲劳耐久分析拓扑优化

    轻卡发动机冷却风扇的性能优化研究

    解聪彭林姚远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某轻卡冷却风扇功耗优化对冷却风扇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采用CFD仿真对轻卡机舱进气阻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中低速工况下,进气压力对机舱进风量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并得到机舱的进风阻力曲线,进而获得风扇工作区间.通过对基础风扇参数设置放大系数的方式,建立参数化的风扇简化模型,并对风扇叶型参数进行分析优化,得到在工作区间内风扇轴功率显著降低优化方案.

    轻卡冷却风扇仿真参数化建模

    车辆后减振器支架断裂问题的CAE分析

    孙长存林永茂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城市客车的试验样车后减振器支架开裂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支架进行了受力分析和优化改进.首先对后减振器关联的车架部分进行了简化,建立了局部三维模型,以桁架连接点为刚性节点,以减振器最大工作载荷为极限工况,对后减振器支架中的连接轴销受力情况进行了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与支架实际开裂情况相符.根据计算结果,对支架进行了适当的加强.支架改进后的样车通过了普通公路路面及特殊路面的可靠性测试,且后期批量车辆后减振器支架在行驶过程中均未产生开裂问题,说明该优化方案能有效解决后减振器支架开裂问题.

    城市客车后减振器强度开裂CAE分析

    SCR系统内部通道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

    许德衡萧水清陈正科谢智峰...
    33-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内部通道性能进一步提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了SCR系统的单通道模型.首先,通过将模拟预测结果与实验实测数据进行详尽对比,成功验证了单通道模型的有效运作及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为了深入探究不同截面形状对SCR系统性能的具体影响,在保持截面总面积一致的前提下,系统地改变了单通道的形状,并分析了这些变化对关键性能指标——压力损失、速度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氮氧化物(NOx)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对较低的气流速度条件下,采用三角形截面通道的SCR系统展现出了较高的NOx转化效率.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不同截面形状对SCR系统性能的多维度影响,还为进一步优化该系统的内部结构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未来的设计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单通道模型转化效率性能仿真SCR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