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管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曹正逵

月刊

1007-9203

zyyg@chinajournal.net.cn

010-62005172,6200517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查看更多>>卫生管理刊物。旨在指导中医药各级管理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运用信息化技术分析重症监护室中成药应用与规范化管理

    金幼萍宋伟俊徐梦婷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信息化技术分析重症监护室中成药应用现状,促进中成药规范化管理。方法:运用信息化技术采集医院2020-2022年重症监护室开具的含有中成药的处方,随机抽取450例患者的450张含中成药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重症监护室中成药应用数据库,依据数据库和其所带的统计功能分类统计重症监护室中成药给药途径、功效、剂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用药不规范问题。结果:①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88。88%)和外用(78。89%)。②功效:包括泻下药、理气药、开窍药、解表药、补益药、清热药等,以泻下药(57。78%)、理气药(44。44%)、开窍药(35。56%)为主。③剂型:包括贴膏剂、口服液、丸剂、合剂等,以贴膏剂(63。33%)、口服液(48。89%)、丸剂(40。00%)、合剂(22。22%)为主。④联合用药:中成药单用率为34。23%,联合用药率为65。77%。在中成药联合用药类型中,最多为4种中成药联用,应用频率仅为1。33%。2~3种中成药联用比较常见,应用频率分别为47。33%和17。11%。⑤常用中成药:以大黄穴位贴(40。00%)、吴茱萸穴位贴(26。67%)、安宫牛黄丸(22。22%)最为常见。⑥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以消化系统(1。11%)、皮肤及附件(0。67%)不良反应最为常见。⑦中成药用药不规范问题:包括中医诊断不全、中成药与西药、中药饮品未分别开具处方、药师未进行处方适宜性审核、无特殊情况处方超7 d用量、中成药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不规范、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等含糊不清字句,发生率为4。44%。以中医诊断不全(1。33%)、中成药与西药、中药饮品未分别开具处方(1。11%)为主。结论:重症监护室中成药以具有泻下、理气、开窍功效的贴膏剂、口服液、丸剂、合剂为主,主要通过口服、外用途径给药。目前科室中成药仍然存在不良反应及用药不规范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管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中成药应用数据库,促进中成药规范化应用规则的建立。

    信息化技术重症监护室中成药应用规范化管理

    临床科室在中成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改进分析

    孙峰陈铭金小璐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科室在中成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案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参与研究的科室包括药剂科及中医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妇科等9个临床科室,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0月,按照时期不同进行分组研究,2022年1-11月沿用临床科室传统管理方案,药剂科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但不对管理内容进行干预,设为管理前。2022年12月-2023年10月由药剂科介入进行管理改进,以管理前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临床科室在中成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给出管理改进意见并实施,设为管理后。比较管理前后临床科室的中成药不合理应用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解临床科室医师在中成药合理应用方面的认知情况和对管理方案的满意度评价。结果:管理后的中成药不合理应用率和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临床科室医师在适应证、联合用药、毒副作用方面的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临床科室医师在用药监控、用药指导、管理压力、反馈管理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由药剂科介入对临床科室中成药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管理缺陷进行改进,能够有效地降低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率和不良反应率,提高了临床科室医师在中成药合理应用方面的认知水平,改善了临床科室医师对用药管理方案的满意度评价。

    药剂科中成药合理用药管理改进

    住院患者中药使用比例与对费用的影响

    余花娟江洪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住院患者中药使用比例及对费用的影响,提高泌尿外科患者护理质量及水平。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的174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分别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医院接收的使用及未使用中药的泌尿外科住院患者进行中药使用比例及住院费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分析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使用中药的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值、平均药费值、平均住院天数值均要低于未使用中药的患者。调查2020年9月-2023年9月平均中药药费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平均住院费值则有所上升。2020年9月-2023年9月使用中药的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住院费用有所下降且要稍高于未使用中药的患者,另外使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药药费有所上升,并且要稍低于未使用中药的患者。结论:当前使用中药治疗的患者数量有所提高,并且以中药治疗为主的患者则使用中药能够较大程度上降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药费及相应的住院费用,并且住院天数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缩短,科室在对患者制定治疗方式时可以通过在治疗中加入中药治疗从而达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目的。

    住院患者中药使用比例中药使用费用影响

    实施中成药分亚类管理在提高耳鼻喉科中成药处方合格率中的作用与实践

    徐洪芳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中成药分亚类管理对提高耳鼻喉科中成药处方的合格率的作用,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选取了医院耳鼻喉科在2021年10-12月及2022年10-12月就诊的耳鼻喉疾病患者,涵盖各类中耳炎、鼻炎、咽炎、声带疾病等患者。所有患者在治疗方案中均包含中药处方。根据病例收治时间分为两组:2021年第4季度接受常规中成药处方管理(点评处方为2 556张),设为对照组。2022年第4季度(点评处方为2 674张)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中成药分亚类管理方案,设为观察组。统计并比较了这两个季度的中成药处方合格率。此外,还分析了两组中成药不合格情况,比较两组处方管理中的重复用药比率、用法用量不当比率、联合用药不当比率及适应证不适宜比率。结果:观察组的中成药处方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合格处方中,重复用药比率、用法用量不当比率、联合用药不当比率及适应证不适宜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中成药分亚类管理方案在提高耳鼻喉科中成药处方合格率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该管理方案有助于减少不合格处方中的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当及适应证不适宜等问题。这项研究为耳鼻喉科中成药处方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中成药分亚类管理耳鼻喉科处方合格率临床实践

    基于合理用药系统分析我院中成药的用药合理性

    金欣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门(急)诊的中成药使用情况,进一步提高中成药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方法:利用临床药学合理用药系统,抽查2021-2023年该院门(急)诊含中成药的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0份,共抽取处方2 400份,对该院中成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点评与分析。结果:2 400份处方中,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处方有2 146份,用药合理率为89。42%。使用数量前3的科室为中医妇科、西医内科、急诊科,不合理处方占比排名前3的科室为老年病科、其他科室、神经内科。不合理用药主要涉及清热活血类中成药,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超多日用量的和适应证不适宜。结论:各类中成药在该院的应用十分广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将参照辅助用药管理经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逐步规范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中成药合理用药系统处方点评用药合理性

    危机管理模式在降低药剂科用药差错率中的作用

    王莹杨德火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模式在降低药剂科用药差错率中的作用。方法:为提高药剂科用药管理和服务质量,药剂科从2022年开始试用危机管理模式,从2022年8月-2023年5月期间来院就诊且接受药剂科用药服务的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作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另从2021年5月-2022年3月期间来院就诊且接受药剂科用药服务的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作为实施前研究对象。危机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分别使用量表评分法评估医院药剂科用药管理和服务质量,统计就诊患者用药差错率,调查患者对药剂科用药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数据差异情况,探讨危机管理模式在促进药剂科用药安全和整体药学服务质量提升中的作用。结果:实施后药剂科用药管理和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剂科用药差错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药剂科用药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药房的日常管理中,危机管理模式的运用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提高药剂科的总体药品管理和使用的质量,降低了临床用药的错误率,以此来更好地保证患者的治疗和用药的安全性,患者对用药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高。

    危机管理模式药剂科用药差错率作用

    加强中药调剂监管对中医院减少药房不良事件与相关差错的影响

    孙莉莉叶小燕吴宁萍章燕棋...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强化中药调剂监管对减少药房不良事件及相关差错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收治在医院的215名患者和其处方,设为观察组;2020年9月-2021年8月收治在医院的215名患者和其处方,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监管,观察组则进行强化中药调剂监管进行管理。比较两组中药房不良事件与相关差错出现的现象;药房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患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和相关错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中药房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药调剂工作中,加强对中药调剂质量的监督,对减少不良反应和相关差错的发生,保证调剂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调剂监管不良事件药房

    中成药科学化管理办法对肛肠科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

    方晓红楼彦君杨庆华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中成药管理办法在肛肠科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中成药科学化管理办法在肛肠科合理用药中的促进作用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性原则,筛选2022年7-12月肛肠科中成药处方500张,期间实施常规管理指导用药,设为实施前;同时筛选2023年1-6月肛肠科中成药处方500张,期间实施中成药科学化管理办法促进合理用药,设为实施后。比较中成药科学化管理办法实施前后肛肠科处方不合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后肛肠科处方不合理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肛肠科处方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肛肠科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成药科学化管理办法对肛肠科合理用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肛肠科中成药科学化管理办法促进作用

    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在高风险药物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来玲芳蔡文起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在高风险药物管理中的应用评价。方法:医院药剂科自2022年6月开始试行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主要应用于高风险药物管理工作中,从2022年6月-2023年4月期间药剂科高风险药物管理记录中抽选200份作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另从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药剂科高风险药物管理记录中抽选200份作为实施前研究对象。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评估药剂科高风险药物管理工作质量,对高风险药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并对临床医务人员对药品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实施前后数据差异,分析新管理模式在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中的开展效果和临床价值。结果:实施后医院药剂科高风险药物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剂科高风险药物管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和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临床医务人员对药剂科药品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在高风险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医院高风险药物管理的整体水平,降低高风险药品管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差错事件的发生,对于保证患者的治疗和用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务人员对药物管理工作满意度高。

    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高风险药物管理效果应用

    中医药技术赋能融进内科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黄珊王丹旻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技术赋能融进内科管理中的方法与实践效果。方法:通过随机表数字法将医院2022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90例呼吸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呼吸内科管理中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呼吸内科管理中将传统中医药技术赋能融进内科管理。干预前后观察患者呼吸功能变化,记录其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同时统计其血常规和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前的呼吸功能评价指标显示,组间呼吸节律规律评分、呼吸气息平稳评分、呼吸动作流畅评分、呼吸通畅顺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呼吸节律规律评分、呼吸气息平稳评分、呼吸动作流畅评分、呼吸通畅顺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中医症状积分显示,组间咳嗽咳痰、胸闷气喘、食欲不振、胸部胀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咳嗽咳痰、胸闷气喘、食欲不振、胸部胀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常规和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传统中医药技术赋能融进内科管理中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对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带来更为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有效加快患者康复,使内科管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进一步降低。

    传统中医药技术赋能内科管理呼吸功能中医症状积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