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韩颖萍

月刊

1001-6910

zgzyyj@yahoo.com.cn,zgzyyj@tom.com

0371-66322705

450004

郑州市城北路7号

中医研究/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火论治郁病气虚

    刘会军钱仁义许玉珉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郁病患者越来越多,尤其郁病气虚者更多.气虚为郁病的一个症状或一种证型,因郁病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断不可见气虚即补气,犯"虚虚实实"之戒.翻阅大量古籍的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郁病的病因和治疗均可从火来论,应区分壮火、阴火、相火、少火、虚火.郁病初期气结化火,治疗宜顺宜清,在上清降壮火,火清则气益;病程进展损及中气,阴火内生,治疗宜修宜补,健运脾胃以消阴火而补气;后期阴阳虚衰,治疗在下要补,温补少火或滋阴降火,以少火补气.然不可一概而论,在诊治过程中清上健中补下要根据虚实来调整药物比例,避免虚实之祸.从火论治郁病气虚,切中病机,经临床反复验证效果较好.

    郁病气虚从火论治壮火阴火相火少火虚火

    基于从化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证治

    杨运劼许勇镇阮诗玮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主要累及呼吸系统的一种传染病,自 2019 年以来已造成全球公认的规模最大、性质最为严重的疫情.围绕中医药对从化的论述,挖掘从化理论的核心内涵,对从化理论进一步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证治展开研究,在构建从化体系,充分结合天时运气、地理位置、时令季节、体质禀赋、人身情志、服用药物和自身宿疾 6 个要素及阮诗玮教授临证感悟的基础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病、传变、预后、转归等与 6 个要素联系紧密.从天气、地气、时气、人气、药气、病气 6 个因素论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证治,并阐释其内在机制,深入探讨上述 6 个因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响,为临床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观点和相应理论支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化理论天气地气时气人气药气病气证治

    从痰湿论治胃癌

    金梦雅宋亚楠朋小玲张锋利...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根据中医肿瘤学对胃癌病因的研究认为,诱发胃癌的主要原因为脾胃虚弱,痰湿凝滞,气滞湿阻,热毒、血瘀积聚成块.痰湿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痰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胃癌的发病诱因.探究痰湿在胃癌中的发病原因,辨证论治,选用二陈汤、黄连温胆汤、补中益气汤、健脾温中汤加减,从痰湿论治的角度为中医药治疗胃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胃癌痰饮致病痰湿中医治疗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思路探析

    张锟冯彦江赵大伟郭跃生...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基于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总结.治则上遵循平乐正骨平衡理论的整体观,注重气血共调、筋骨并重、脏腑平和、标本兼顾,强调动静结合、整体协调,辅以合理饮食起居,治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变动,实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疗效上以踝关节各个层面的平衡恢复或再建立为目的.平乐正骨平衡理论涵盖了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总则,临床以其为指导有利于形成一种全新的诊疗逻辑和思路,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急性踝关节扭伤平乐正骨平衡理论筋骨并重脏腑平和

    张武教授采用银翘散加减辨治急喉痹经验探析

    刘正昌申艳慧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喉痹是临床常见的咽喉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咽炎,难以根治,易演变为慢喉痹.张武教授是全国第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40 余年,对喉痹的临床治疗有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张武教授认为,该病多因外感或内生病邪而发,发病时多为热毒;临证基于卫气营血理论采用银翘散加减,以卫分证、气分证、营血证分而治之,取得了较好疗效.辅以医案 1 则,进行探讨分析.

    急喉痹张武卫气营血银翘散加减

    王希浩教授治疗卵巢早衰经验探析

    张爱华王希浩高翠霞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早衰是指妇女在月经初潮以后到 40 岁以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医源性损伤导致卵巢功能衰竭,引起月经失调、性欲减退、性功能下降、不孕、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具有高促性腺激素及低雌激素等特征.西医以激素替代疗法治疗该病,而中医药通过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激发自身激素调节,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生殖轴,具有拮抗激素副作用的优势.王希浩主任中医师认为卵巢早衰的中医学病机以肾阴精亏虚为多见,病变多波及心、肝、脾,病变呈渐进发展加重过程.治疗以滋补肾肝阴精血、清相火、理气活血、健脾益气养血为基本治法,偏肝、偏心、偏脾不同用药各有侧重,平调阴阳,善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平衡的治疗特点.

    阴阳平衡卵巢早衰王希浩中医师验案

    健脾扶正汤治疗心脾两虚型癌因性疲乏的研究

    刘为为秦晓冰王海艳陈肖...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扶正汤治疗心脾两虚型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0 例行化学治疗的 CRF患者按 1∶1 的比例分为两组,每组 50 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扶正汤(药物组成:黄芪、龙眼肉、人参、太子参、白术、酸枣仁、远志、木香、茯神、炙甘草),1 剂/d,水煎 2 次,取药汁 400 mL,200 mL/次,2 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药物含量 5%以内的健脾扶正汤稀释模拟剂(外观、剂型、重量、颜色、气味均与治疗组药物一致,药液∶水为 1∶20)治疗,服用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均于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第 1 天开始服用,治疗 21 d时根据卡氏功能评分(Karnofsky performace score,KPS)判定疗效,并对比 Piper疲乏修订量表评分(the revised Piper fatigtle scale,PFS-R)及血常规.结果:治疗组提高 25 例,稳定 21 例,降低 4 例,好转率为 92.00%(46/50);对照组提高 13 例,稳定 14 例,降低 23 例,好转率为 54.00%(27/5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PFS-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扶正汤治疗心脾两虚型 CRF疗效确切,能改善疲乏症状,改善贫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癌因性疲乏心脾两虚型健脾扶正汤Piper疲乏修订量表卡氏功能评分血常规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研究

    刘晓莉李佳姬高王亚楠...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简称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疗效.方法:将 100 例晚期 ESCC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奈达铂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癌平注射液,60 mL/次,1 次/d,加入 50 g/L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稀释,于化疗周期第 1 天至第 7 天静脉滴注.两组均以 21 d为 1 个化疗周期,治疗 4 个化疗周期判定疗效,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电话随访,观察近期客观疗效、无进展生存期、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 4 例,疾病稳定 44 例,疾病进展 2 例,疾病控制率为 96.00%(48/50);完全缓解 0 例,部分缓解 1 例,疾病稳定 48 例,疾病进展 1 例,疾病控制率为 98.00%(49/50).两组近期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00 例患者中有 49 例发生进展或死亡,其中治疗组 20 例、对照组 29 例.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12.00 个月[95%CI(7.64,16.36)],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7.00 个月[95%CI(4.89,9.11)],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比对照组更长(P<0.01).分期较早的患者较分期较晚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0.05);ECOG评分<2 分的患者较ECOG评分 2 分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0.01).组别、分期、ECOG评分模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降低及吞咽不利、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 ESCC能够延长患者的 PFS,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食管鳞状细胞癌晚期消癌平注射液紫杉醇奈达铂化学疗法无进展生存期生活质量安全性

    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

    任芬如郑秀青代雪娜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8 例混合型下肢 DVT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采用经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术治疗.术后给予注射用尿激酶 10 万 IU/次,6 h 1 次,每日经溶栓导管推注,并根据患肢血栓止血检验结果调整用药剂量,经造影检查评估溶栓效果,适时拔管;舒血宁注射液 20 mL,加入 50 g/L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中,静脉滴注,1 次/d;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 4 250 IU,皮下注射,2 次/d;利伐沙班片,10 mg/次,1 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湿化瘀汤(药物组成:当归、赤芍、两头尖、茯苓、陈皮、水蛭、薏苡仁、红花、茜草、泽兰、甘草)内服,1 剂/d,水煎药汁 500 mL,分早晚 2 次温服;联合中药(芒硝、冰片)封包治疗,2~3 h/次,2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 2 周判定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治疗满意率.结果:治疗组治愈 29 例,好转 8 例,未愈 2 例,有效率为 94.87%(37/39);对照组治愈 20 例,好转 11 例,未愈 8 例,有效率为 79.49%(31/3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加快(P<0.01),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1),健康调查量表 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 DVT有较好疗效,可改善凝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祛湿化瘀汤中药封包疗法西医治疗血流速度凝血功能生活质量

    参麦注射液对冠状动脉造影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崔冰陈国峰任永朋扈晓靖...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冠状动脉造影后急性肾损伤(post-contrast acute kidney injury,PC-AKI)的影响,为PC-AKI的诊治提供新的临床证据.方法:将 80 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采用单纯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两组入院后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然后给予碘克沙醇注射液手动注射,单次注射剂量 3~5 mL,行CAG检查.治疗组于CAG术前 1 d及术后 2 d给予参麦注射液 100 mL,以 15~20 d/min速度静脉滴注,1 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水化治疗,于 CAG术前 1 d及术后 2 d持续给予氯化钠溶液,以 1 mL/(kg·h)速度静脉滴注 24 h.观察PC-AKI发生率,检测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Cys 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il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尿 N-乙-β-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idase,NAG)、尿 β2 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水平,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 PC-AKI发生 0 例,发生率为 0.00%(0/40);对照组发生 2 例,发生率为 5.00%(2/40).两组 PC-AKI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 h,治疗组血清 SCr、血 Cys C、尿 NGAL、尿NAG、尿 β2M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BUN水平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72 h,治疗组血清 SCr、BUN、血 Cys C、尿 NGAL、尿 NAG、尿 β2M 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冠状动脉 PC-AKI,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安全可靠,但仍需扩大样本量、长期随访予以证实.

    造影后急性肾损伤冠状动脉造影参麦注射液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乙-β-葡萄糖苷酶β2微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