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政策实施成效与建议

    李鹏英郑建超杨寒冰王纪威...
    593-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材产地加工是中药材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对保证和提高中药质量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中药材产地加工相关政策,分析各地政策布局特点,发现中药材产地加工在加工能力、生产规范性、运行模式及带动增收方面均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与农作物相比,中药材产地加工的针对性支持政策较少,可趁鲜加工品种有限,标准体系有待完善,技术研发不够深入,机械化水平较低,散户加工卫生硬件条件有待改善,加工企业降本增效难.建议加大中药材产地加工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多元化服务方式,扩大趁鲜切制目录范围,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引导产学研深度衔接,加快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扶持龙头示范企业,引导资源聚集,构建中药材产地加工产业集群,为中药材产地加工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

    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政策

    从国家药品抽检角度分析已上市中成药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

    汪祺于健东王翀金红宇...
    603-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品抽检是药品监督和执法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通过分析抽检结果可有效发现上市后药品的质量风险,同时也可评价某类或一定区域内药品的质量.立足于历年国家药品抽检中发现的中成药品种质量问题和潜在安全风险,以与中成药质量相关的原料、生产工艺、辅料及包装材料等环节为切入点,分析已上市中成药需要关注的问题,以期为中成药质量的提升和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国家药品抽检中成药评价监管

    枣庄市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

    沈亮马坤褚福浩梁继荣...
    609-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山东省枣庄市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调研,为该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相关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和走访,同时采用天眼查征信平台查询和SWOT分析法对枣庄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枣庄市现有药用植物460余种,野生资源蕴藏量较大的有侧柏、酸枣和野胡萝卜等,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1亩≈666.67 m2)的药用植物有花椒、石榴、枣、山楂等;中药材产业以小型农业合作社为主,规模小且分散,主要分布在滕州市、山亭区和市中区,缺少大型医药企业.SWOT分析表明,壮大酸枣仁、大枣、石榴皮、花椒等特色中药材产业规模,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引进及培养科技人才可促进该市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结论:枣庄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研究结果可为该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枣庄市中药材资源调查种植产业SWOT分析

    HS-GC-MS结合ROAV分析不同品种橘红花挥发性成分

    杨洁慧杜佳林李静文倪晨...
    616-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研究不同品种橘红花挥发性成分差异和香气特征.方法: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对4个品种("光青""假西洋""密叶正毛"和"黄龙正毛")共40批橘红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不同品种橘红花显著性差异成分和特征香气成分.结果:HS-GC-MS检测结果显示,从4个品种橘红花中共鉴定出40个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烯烃类、醇类、酯类、酮类和醛类,其中以柠檬烯、β-月桂烯、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为共有且含量较高的成分.通过ROAV确定了4个品种橘红花共有关键香气成分8个.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21个差异标志物可用于品种判别,其中β-蒎烯是"假西洋"的特征香气成分,芳樟醇是"密叶正毛"的特征香气成分,苯乙醛、反式-橙花叔醇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是"黄龙正毛"的特征香气成分.结论:HS-GC-MS结合ROAV系统分析可区分不同品种橘红花并鉴定差异性的特征香气成分,该方法可为橘红花的品种判别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橘红花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相对气味活度值挥发性成分品种

    我国47种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分析与数据挖掘

    杨乾巍杨迪张良杜光映...
    625-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预测不同中药材入药部位重金属的含量,为进一步解析中药材重金属富集机制及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从1998-2023年发表的238篇文献中筛选出47种中药材,采用R语言和Python进行数据预处理、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数据挖掘.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中医药-中药材重金属限量》评估铅、汞、砷、镉含量,并参考《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对铜含量进行评估,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测不同入药部位的5种重金属含量.结果:47种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为铜>铅>汞>砷>镉,超标率为铜>镉>汞>砷>铅.入药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干燥菌核、干燥果穗和干燥树皮的中药材中重金属超标情况较为严重.除北京、重庆、广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新疆的中药材中未发现重金属超标外,全国其他地区均存在中药材中重金属超标现象.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在预测不同入药部位镉、汞和砷含量时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结论:中药材中重金属污染使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潜在风险,需要加强对中药材中重金属富集机制的研究.机器学习技术在中药材重金属的数据挖掘和分析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可为今后中药材重金属富集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中药材重金属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

    皖产桐桔梗祛痰、平喘、止咳、抗炎有效部位筛选

    汪鑫蕊常相伟智楠楠王举涛...
    635-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皖产桐桔梗发挥祛痰、平喘、止咳、抗炎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制备桐桔梗不同提取分离部位;采用小鼠酚红祛痰模型筛选桐桔梗祛痰有效部位;采用磷酸组胺联合氯化乙酰胆碱致小鼠哮喘模型筛选桐桔梗平喘有效部位;采用浓氨水喷雾致小鼠咳嗽模型筛选桐桔梗止咳有效部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性反应模型筛选桐桔梗抗炎有效部位.结果:桐桔梗乙醇提取物、20%乙醇洗脱部位、70%乙醇洗脱部位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祛痰、平喘、止咳、抗炎作用,其中桐桔梗70%乙醇洗脱部位的活性最强,且呈量效关系.桐桔梗70%乙醇洗脱部位可显著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P<0.001),显著延长磷酸组胺联合氯化乙酰胆碱致哮喘小鼠的引喘潜伏期并减少小鼠抽搐跌倒只数(P<0.001),明显延长浓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潜伏期(P<0.001)并改善其肺部组织损伤,显著降低浓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及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水平(P<0.001),显著降低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及其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水平(P<0.01,P<0.001).结论:70%乙醇洗脱部位是桐桔梗发挥祛痰、平喘、止咳、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为阐明桐桔梗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撑.

    桐桔梗有效部位祛痰止咳平喘抗炎

    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小鼠泻下逐水效应与毒性研究

    马思媛胡宇峰魏晓彤王梦琳...
    645-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千金子泻下逐水药效部位,探究其制霜前后泻下逐水效应及结肠、肾脏毒性的变化.方法:采用H22癌性腹水模型小鼠,以腹水量、粪便含水量、尿量等生物效应指标筛选千金子药效部位;采用H22癌性腹水模型小鼠,灌胃千金子生品、霜品石油醚部位,结合生物效应指标、脏器指数、肾脏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含量及水通道蛋白表达考察千金子的泻下逐水效应;采用正常小鼠,以脏器指数、肾脏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含量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的毒性差异.结果:千金子制霜前后石油醚部位能够提高癌性腹水模型小鼠粪便含水量、尿量,降低小鼠腹水量(P<0.05,P<0.01),非石油醚部位无显著作用.药效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组织损伤显著减轻,在灌胃石油醚部位后小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降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升高,丙二醛(MDA)含量下降,结肠、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显著降低,且能抑制结肠、肾脏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3(AQP3)蛋白表达水平.毒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小鼠给药后可见不同程度的结肠、肾脏组织损伤,TNF-α、IL-1β分泌增加,肾功能指标呈上升趋势,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制霜后该损伤降低.结论:石油醚部位是千金子制霜前后泻下逐水的药效部位,千金子制霜后毒性显著降低的同时,其泻下逐水功效得以保留,表现为减毒存效.

    千金子制霜泻下逐水药效部位减毒存效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的补骨脂效应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探讨

    王镜勋张方晴李如灿李秋月...
    653-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骨脂效应成分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飞行时间质谱法表征补骨脂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合SymMap、Herb、TCM-ID、GEO数据库,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筛选了补骨脂抗骨质疏松(OP)的核心药效成分与重要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药效成分与重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共筛选得到补骨脂效应成分31个、重要靶点256个,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为核心靶点.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分别筛选出符合条件的417个生物过程和123条信号通路,其中有8条核心靶点参与的通路.采用分子对接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对其中腺嘌呤核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关键信号通路进行验证.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补骨脂治疗OP的主要活性成分补骨脂甲素、甲基补骨脂黄酮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的核心靶点蛋白PPARG结合活性较好;细胞实验表明,2个成分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部分AMPK通路相关基因有上调的作用.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可揭示补骨脂有效成分通过AMPK信号通路治疗OP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补骨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补骨脂骨质疏松症网络药理学腺嘌呤核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作用机制

    蒙古黄芪种子带菌检测及种衣剂处理

    宋洁包芳郑司浩王浩...
    665-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蒙古黄芪种子外部携带真菌孢子数和内部携带真菌种类,筛选适合蒙古黄芪种子的专用种衣剂.方法:采用离体平皿法检测不同地区采集的10批蒙古黄芪种子外部真菌孢子数和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对所携带的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发芽盒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皿培养基法检验4个常用种衣剂组合对蒙古黄芪种子的抑菌效果.结果:不同批次蒙古黄芪种子外部携带真菌孢子负荷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甘肃省陇西县最多、山西省五寨县最少;蒙古黄芪种子内部主要携带青霉属、链格孢菌属等真菌.不同产地种子适用的种衣剂配方不同.满益佳种衣剂+锐胜种衣剂对甘肃省陇西县蒙古黄芪种子的抑菌效果较佳,但对甘肃省民乐县、青海省互助县、山西省五寨县种子的抑菌效果较差;利农种衣剂+锐胜种衣剂、顶苗新种衣剂+锐胜种衣剂对山西省应县、甘肃省民乐县、青海省互助县蒙古黄芪种子的抑菌效果较佳,但对其他产地种子抑菌效果较差.结论:不同产地黄芪种子适用种衣剂配方不同,研究结果为开发不同产地蒙古黄芪种子专用种衣剂提供了参考.

    蒙古黄芪带菌检测种衣剂抑菌效果

    不同生长年限子洲黄芪休眠期的质量差异

    张花平崔靖靖贺学林
    672-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生长年限子洲黄芪休眠前期和休眠后期的有效成分含量,揭示子洲黄芪在休眠期各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子洲黄芪的最适采收期.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收集8批不同生长年限休眠前期及休眠后期的子洲黄芪,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为指标,结合聚类分析法分析其质量差异.结果:各指标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各成分含量呈规律性动态变化.黄芪甲苷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质量分数均在生长5年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166%、0.079%;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在生长7年时达到最高值,为21.290%.对不同生长年限休眠前期和休眠后期的各成分含量进行对比发现,休眠后期黄芪甲苷质量分数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逐年增大,生长7年时下降幅度最大,为54.09%;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质量分数增加,生长5年时增幅最大,为145.83%;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生长7年时增幅最大,为18.40%.结论:子洲黄芪有效成分积累受生长年限及采收时间的影响,且变化趋势不一致,如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指标,宜在生长5年休眠后期采收;如以黄芪甲苷为指标,宜在生长5年休眠前期采收;若综合考虑黄芪甲苷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宜在生长6年休眠前期采收.

    子洲县蒙古黄芪生长年限休眠期采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