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识别区域径流对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的空间分异,有利于明晰区域径流变化机理,为采取正确的水资源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Budyko理论,定量评价了伊洛河流域2000年后径流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的空间差异,计算了径流变化对降水、潜在蒸散发 E0 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量化三者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随海拔降低,伊洛河流域降水量逐渐降低,潜在蒸散量逐渐升高,径流量逐渐减小.受人口密度影响,耕地和建设用地广泛分布于流域中下游地区,而上游以林地为主.与基准期(1985-1989 年)相比,变化期(2000-2017 年)流域降水、潜在蒸散发分别呈现降低和增高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伊河上游降水量显著增加,平均为35.2 mm(‒83.8-84.7 mm),其它五个子流域降水量则以减少趋势更为突出;其中,洛河中上游减少幅度最大,平均为‒34.2 mm(‒145.9-20.6 mm),而伊河中游减少幅度最小,平均为‒10.9 mm(‒84.2-59.5 mm).不同区域潜在蒸散发自上游向下游增加幅度逐渐减弱;洛河上游E0变化最大,平均为45.3 mm(38.2-48.3 mm),而伊洛河下游变化最小,平均为7.3 mm(‒3.2-17.1 mm).土地利用变化则主要表现为中下游地区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径流变化与降水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潜在蒸散发和土地利用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径流对降水、潜在蒸散发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系数绝对值均随海拔的降低呈下降趋势,表明气候向暖干方向变化时,流域径流对各种环境变化的响应敏感度均会逐渐降低.降水减少和潜在蒸散发变化分别导致径流量减小 4.7-17.4 mm和 0.7-9.1 mm,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径流量减少了 23.0-46.5 mm,可见相较于气候波动,土地利用变化更容易引发流域径流的变化.伊洛河流域以耕地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尤其中下游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径流量显著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在低海拔区更大,最高达到86.1%,而气候影响在高海拔区更加明显,最高达到 27.8%.因此,推进水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抑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制定科学的管理和调度政策对于实现流域水平衡从非稳态向稳态转变,促进黄河下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