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辛世俊

双月刊

1001-8204

zdxbw@126.com

0371-67781275

450001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0年,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学报、曾连续四届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期刊暨“河南社科期刊二十佳”称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据生产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机理与规律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米加宁吴佳正董昌其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正在驱动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革.为突破传统要素理论对数据禀赋特征的局限性认知,丰富对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演化图景的理论把握,彰显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的有机统一,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数据生产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跃升的内在机理与基本规律展开理论探究,发现数据要素以其非物质性、非稀缺性、非线性增长等变革性禀赋,推动生产力构成要素优化重组,引致生产方式、生产组织与生产效率的系统性变革,带来生产力发展质态的系统跃升.进一步剖析数据赋能生产方式重塑、要素配置优化、创新模式变革的作用机制,发现新质生产力的跃升式发展对生产关系形成革命性影响,亟需顺应新质生产力变革客观要求,加快推进数字生产关系的系统性重构,着力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新机制、健全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数字时代国家治理新模式.

    数据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数字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公共服务精准管理助推新质生产力: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王洛忠徐成铭赵阳光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服务精准管理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公共服务精准管理的理论依据与生产力理论的思想支撑,从"技术-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探究公共服务精准管理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就如何实现公共服务精准管理助推新质生产力进行讨论.具体而言,公共服务精准管理中技术维度通过需求数据化、过程算法化、供给平台化作用于数字技术革命性突破;结构维度通过参与主体优化、权责关系重塑、管理结构更新作用于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功能维度通过管理理念发展、生产方式变革、服务效能提升作用于新兴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终共同催生新质生产力.同时,为确保公共服务精准管理助推新质生产力充分发展,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之源;整合数据要素,筑实新质生产力发展之基;打造新兴产业,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活力.

    新质生产力公共服务精准管理作用机理实践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重塑——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

    石先梅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数字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技术,数字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数字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的前沿技术紧密相关,这种联系使得数字技术几乎无孔不入地渗入到一切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在要素层次,数据要素为传统要素提质增效;在产业层次,数字化转型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在社会层次,数字技术打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提高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提高了社会生产的协同性与共享性.但是如果劳资关系处理不当,数字技术异化可能加剧劳动者贫困程度、提高劳动者失业风险,数字平台垄断可能导致两极分化.重塑新型生产关系,要求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保护中小企业、消费者、投资者利益,通过共商共建打造利益共同体与创新共同体.

    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新型生产关系共同体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新载体、新突破、新思路

    张姣玉罗红艳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形态表现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呈现为物质飞跃与精神进步共同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载体,分别通过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人文素养、形成绿色低碳路径、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技术载体、经济载体、文明载体、生态载体和大国外交载体.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突破表现为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和催生全新产业链、再分配制度合理化和城乡二元结构的优化调整、意识形态的多元互动和法制建设的适应性完善、加速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路是,基于创新性、前瞻性、同步性建构产业政策体系,基于以人为本为核心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基于非物质要素流动完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基于开放协同原则共建共享全球智慧治理平台.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非物质要素产业政策职业教育

    社会治理数字化的伦理挑战及其应对

    王海建郝宇青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数字化是融合发挥数字技术的工具理性和人的价值理性,对社会治理的结构、流程、形态进行重塑再造以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治理新形态,具有以数据为基础、算法为核心、共治为目标的显著特征.社会治理数字化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因为技术的不成熟和伦理规范的滞后性,带来了治理主体间的平等性困境、责任性难题、主体行为的公平性挑战等一系列突出伦理问题.在实践中,可通过构建"技术、主体、机制、文化"的四维协同机制,即技术创新和价值敏感度设计相结合、主体思维方式和治理能力的双重优化提升、数字治理决策和传统治理机制有机融合以及数字时代思想文化体系建设,积极应对社会治理数字化带来的伦理挑战,切实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社会治理数字化公平正义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从数字接入到数字资本主义:国外数字不平等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郑素侠李古淞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注全球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不平等问题,对于加快构建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社会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以CiteSpace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对5642 条关于数字不平等的英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揭示国外关于数字不平等研究的热点议题与研究脉络,为未来数字不平等研究提供启迪.关键词聚类图谱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国外关于数字不平等的研究呈现出Potential pitfall、Patient portal、Distance education、Digital divide、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Bayes risk、Social media、Internet use共 8个聚类标签,主要关注数字接入及使用的影响因素、数字不平等的结果、数字不平等的解决方案以及数字资本主义等热点议题.关键词突现分析和时间线图谱表明,国外对数字不平等的研究历经了数字经济不平等、社会参与不平等、数字资本不平等3 个阶段.关注数字不平等的新形态、加强对数字结果分类与评价的研究、揭示数字经济体系中的不平等以及加强对数字包容政策可持续性的研究,应成为未来数字不平等研究的主要议题.

    数字不平等数字资本主义数字公平信息不平等

    人工智能治理的算力维度:论算力互联互通

    赵精武周瑞珏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产业因ChatGPT、Sora等产品的出现而备受关注.为了促进和保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各国的人工智能立法活动也相继开启.在学界试图明确训练数据合理使用范围、算法安全风险预防等争议问题时,算力供给相关的法律问题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特别是有关我国算力互联互通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技术标准层面,忽视了算力互联互通作为一项法律制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结合算力的业务流程来看,在算力生产整合阶段,"算力"是指具有资源型财产特征的算力资源,由国家统一管理规划;在算力供应交易阶段,"算力"是指具有私人财产属性的算力信息服务.因此,算力互联互通制度并非强制性的算力共享制度,而是基于政府必要干预的算力骨干网的强制有效连接和基于市场导向的算力市场交易的制度体系.在算力基础设施有序建设、算力资源可访问以及算力市场化交易三项基本原则导向下,算力互联互通制度化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算力资源从生产到使用各环节的自由流动.

    算力互联互通算力资源算力信息服务算力基础设施

    风险社会理论下人工智能时代的失业风险与法律治理

    孟现玉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除了驱动生产力成长外,还对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就业形成挑战.目前就人工智能能否以及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劳动力市场形成了"替代理论"与"补偿理论"的二分法图景.整体而言,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替代效应较之补偿效应将更为明显.在风险社会中,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风险具有非线性的变化发展与不断变动性,其对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有所侵害,需要公权力采取措施予以化解.从关注"不平等"转向"不安全",社会政策也需从消极防御到积极应对.以此检视与省思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制,存在着一定的实践挑战,包括失业保障制度差序治理之局限性、劳动保护规制之限制和职业培训成效之不彰.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转向积极促进的治理理念、以劳动市场风险与保障需求性为核心扩张失业保障资源供给并补足失业待遇社会给付竞合规则、完善劳动保护规制和提升职业培训成效.

    风险社会人工智能劳动力市场失业治理

    论侵害企业数据权益的损害赔偿责任——以企业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协调为视角

    李贺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方侵害包含个人信息的企业数据时,可能导致企业和个人权益的双重侵害.企业数据权益损害可独立于个人信息权益损害存在,企业和个人信息主体均有权依法主张损害赔偿.个人信息主体可通过个人信息保护途径获得救济,企业可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或一般侵权责任途径获得救济.在确定损害赔偿数额时,若企业通过一般侵权责任途径救济,企业数据权益和个人信息权益损害赔偿数额应按照不同的方式分别确定.若企业通过反不正当竞争途径救济,在企业和个人信息主体均主张获利赔偿时,二者应共同分配第三方的获利.若以法院酌定方式确定损害赔偿数额,应注意企业损害赔偿数额并非多个个人信息主体赔偿数额的总和,并明确法院酌定的参考因素以及酌定的最高限额.

    企业数据个人信息损害赔偿三重授权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空格局及驱动效应

    李维露张明斗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2~2021 年中国31 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法和信息熵函数测算了省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综合考察了其分布动态特征、空间差异来源、空间关联性及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年均增长率为3.63%,且整体呈现出"东-中-西"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总体差异、地区内差异以及地区间差异均呈缩小态势,且地区间差异是其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为56.06%.(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以"低-低"集聚特征为主.(4)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效率效应则表现为负向驱动作用且驱动力不断增强.研究结论为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制定依据.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时空差异空间关联性驱动效应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