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州轻工业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州轻工业学院

张福平

双月刊

2096-9864

xuebao@zzuli.edu.cn

0371-63627280 63556285

450002

河南郑州市东风路5号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开放办刊,一视同仁地发表校内外作者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既尊重名家名作,又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中青年作者。刊载内容遍及文史哲、经管法、文化与艺术等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重点刊载经济与管理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文学与文艺学研究、哲学与历史研究、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社会学与法学研究、艺术与文化研究以及其他专题研究等学术成果。本刊是河南省一级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计量指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固定全文收录期刊,龙源期刊网加盟期刊,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其刊载的所有资讯均通过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4版)显示,我刊影响因子居于全国理工类院校社科学报第17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新时代美好生活观的理论特质

    何香明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美好生活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命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表达和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理论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新时代美好生活观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理论性与现实性统一、实践主体的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实现方式的资本性与劳动性统一、实践模式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统一等理论特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美好生活观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

    恩格斯生态观的三维透视及其当代启示

    崔洁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格斯从整体性视角对资本主义生态问题进行了多重批判,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反思和建构,最后提出了制度变革这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路径.恩格斯的生态观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历史语境中展开,在明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原则中逐渐生成,在推进资本主义制度变革中不断升华."批判-建构-变革"构成了恩格斯生态观的三个主要维度.恩格斯的生态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历史性发展,对我们在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应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应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双刃剑"效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科技治理相统一;应坚持制度自信与改革创新相统一,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和治理体系.

    恩格斯生态观批判建构变革

    想象力和现实感:伯林历史观的政治意蕴

    杨晓李帅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历史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伯林从一开始就提防一种错置的"科学主义"的危险,以及它易于造成的界限的模糊.伯林并不相信所有的价值都可以被理性所协调,而是具有一种强烈的现实感,拒斥那种企图将构成人类生活的"大量未知因素"简单化处理或简化成随意的抽象术语的尝试.对伯林而言,无论这些尝试是为了纯粹的理论目的,还是为了实施综合的政治性或社会性计划,实际上都是背离了人类现实政治生活图景的乌托邦;伯林所要做的就是给我们指出,现实政治生活是一个充满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生活世界,诸多的价值、生活方式和文明模式是不可通约的,不可能化约为一套完美的统一的标准,政治并不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状态,而是解决现存的问题.

    观念史移情洞察力想象力现实感

    从手段到目的: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内在逻辑——兼论阿伦特对马克思的重大误解

    彭小伟张雷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本学意义上,马克思的劳动具有手段和目的的双重属性.在他看来,劳动不仅是手段而且是目的.但是,阿伦特却误解了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理论,将劳动的目的属性和手段属性割裂开来,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理论是一种乌托邦.事实上,马克思并不否定劳动的手段属性,其理论所要批判的是:在无限增殖的资本魔咒下,劳动沦为了只剩下手段属性的谋生工具,工人成为资本主义机器体系中的一个"部件",人沦为了机器.就此而言,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旨趣在于消除被异化了的劳动"经济必然性",恢复劳动手段和目的的双重属性.以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为切入点,梳理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内在逻辑,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科学内涵,回应各种针对马克思劳动解放学说的质疑,而且有助于准确定位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旨趣,为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劳动资本目的手段机器

    "超级乡镇医院"的成长经验与启示——以浏阳市集里医院为例

    代志明侯梦爽王菲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浏阳市集里医院在财政补偿不足、患者流失严重、城市公立医院扩张和农村居民疾病谱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专科化成长、主动求变、助力专科集群发展和模块化治理等策略,使其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并产生较强的倒虹吸效应,从而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超级乡镇医院".研究发现,政府合理赋权、确保医生的合理收益、实施模块化治理和拥有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人物是集里医院茁壮成长的经验.

    超级乡镇医院集里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模块化治理

    不同性质违规、政务舆情回应话语与公众评价——基于公众情景预期的视角

    杨洁张夏恒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务舆情回应话语的有效性取决于公众对不同性质违规事件的感知和预期差异.以 96 个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府情况通报为样本,使用扎根方法构建情理性与程序性回应话语测量指标,通过分析政府能力和道德违规情景下公众"预期-情绪-反应"区别,探寻情理性与程序性话语效果差异,并用情景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能力违规后,程序性话语将与政府随后的能力声誉正相关,但与道德声誉负相关;道德违规后,情理性话语与政府随后的道德声誉正相关,但与能力声誉负相关;究其原因是能力和道德违规后,预期差异导致公众情绪存在愤怒和恐惧情绪的不同偏重,愤怒情绪增强了能力违规后程序性话语的作用,恐惧情绪增强了道德违规后情理性话语的作用.

    政务舆情能力违规道德违规情理性话语程序性话语

    新质生产力引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汪金英潘祖贤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性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展现出更为明显的发展性和高效性等特征.新质生产力对劳动对象、劳动内容、劳动关系等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已成为引领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为劳动教育教学的新图景提供无限的可能性.新质生产力能够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新的实践指南和理论创新视角,从劳动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形式等方面引领大学生劳动教育.传统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现代产业体系有效联动不足,受制于教育观念滞后、效果不佳和资源不均等现实境遇,影响新质生产力引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新质生产力指引下,大学生劳动教育应以铸魂育人为本,树立先进劳动人才培养观;多主体协同创新,构建深度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数字化资源,打造一体化数字育人场域,以推动劳动教育的现代化升级,实现高素质劳动人才培育的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大学生劳动教育立德树人数字技术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赜

    周相寅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双碳"目标的新要求,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思政课内涵,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把握建设原则,准确把握要素间的规律与联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课程建设的目标、路径、标准,实现深度互融互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各阶段学校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及时开展各项工作部署,制定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创新运作模式,助力生态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德树人

    新媒体视域下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YouTube平台上的黄河文化短视频为例

    尹悦姚亚宁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河文化"为关键词,运用Python在YouTube平台爬取相关视频 247 个,从视频内容、视频来源、受众互动三个维度分析黄河文化在YouTube平台的传播现状,发现:历史主题类视频较受欢迎,视频发布者多为国内官方机构,国际受众对黄河文化的正面评价较多,但也存在少数负面评价.基于5W传播理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传播主体单一、传播内容单调、传播受众思维不清晰、传播形式陈旧等问题.应通过构建全民参与的多点传播格局、提高内容质量、实施柔性化精准化传播、提升受众体验感、建立传播效果反馈优化机制等方式以增强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

    黄河文化YouTube平台国际传播受众柔性传播

    国内黄河文化传播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王鑫邢煜晨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黄河文化传播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其整体研究态势和知识结构的分析和探讨较少.在CiteSpace等工具的辅助下,对 2014-2023 年国内黄河文化传播学术文献中的核心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突显等要素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发现学界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对黄河文化传播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溯源、概念定义、传播策略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但目前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创新性还不够,多学科交叉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理论框架,跨学科交流亟待加强,需加快构建黄河文化传播话语体系,推进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学术传播力的提升.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拓展黄河文化多模态传播和数字化转向,推动黄河文化传播研究迈向更高水平.

    知识图谱黄河文化跨学科交流多模态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