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地质
安徽省地质学会
安徽地质

安徽省地质学会

徐小磊

季刊

1005-6157

ahdzxh@126.com

0551-64653274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296号

安徽地质/Journal Geology of Anhui
查看更多>>本刊1991年创刊,已有12年历史,原为安徽省地矿局主管和主办,自2003年始改版,现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主管,安徽省地质学会主办。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地质行业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是全面展示安徽省地质矿产事业发展的窗口,倾力展示安徽省地矿行业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致力于打造精品,扩大了与地质行业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交流。现为季刊,发行量1000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苏皖地区船山组核形石的显微特征和分类研究

    宋德朋
    193-196,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形石是碳酸盐岩颗粒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沉积学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核形石曾有藻鲕、藻灰结核、藻包粒等多种不同术语来描述,并作出不同的分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并利用偏光显微镜对苏皖地区船山组核形石进行薄片研究,根据核形石的纹层排列方式将核形石的几何形态划分为四种类型,认为不同纹层结构类型反映了核形石在实际生长过程中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变化.

    核形石显微特征核形石形态分类

    皖南姚家塔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研究

    马良李加好贾国庆魏国辉...
    19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郎溪县姚家塔萤石矿是皖南萤石成矿带内代表性的萤石矿床之一.本文对姚家塔萤石矿开展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结果表明:姚家塔萤石矿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沿北东向断裂充填,具有两个阶段成矿特征,早期以结晶紫色萤石为主,晚期以绿色萤石为主,矿石以萤石型和石英-萤石型为主;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和伊利石化等,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成矿时代为(98±19)Ma,明显晚于姚村岩体形成时代(约127 Ma),指示该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

    皖南萤石矿姚村岩体Sm-Nd同位素

    安徽朱顶重晶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张家嘉姚远涛顾大年张顺林...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朱顶重晶石矿床产于郯庐主干断裂之北西向次级断裂破碎带中,赋矿围岩为上白垩统新庄组砾岩和五河群西堌堆组变粒岩,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出,主矿体延伸稳定,围岩蚀变主要为重晶石化、硅化.矿石质量较好,品位变化属于均匀型.通过对本区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认为朱顶重晶石矿主要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郯庐断裂的多期活动为矿床的形成和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矿床为低温热液型矿床.

    重晶石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庐枞盆地叶家湾地区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王鹏飞高昌生
    208-210,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黄屯硫铁矿西侧新发现的金、铜矿体以及在西湾三叠系基底地层中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开拓了叶家湾地区新的找矿思路.结合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开展激电中梯扫面和激电测深工作,共圈定3个低阻高极化异常区,并进行找矿潜力分析.研究表明YC-1为寻找金铜矿有利靶区,YC-2为寻找西湾式铅锌矿有利靶区.

    叶家湾地区成矿条件激电中梯激电测深找矿潜力

    安徽青阳盛公山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潜在矿产资源预测

    侯丹丹
    211-215,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阳盛公山金多金属矿床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单一的岩浆热液型矿床,近年来勘查发现花岗闪长斑岩及围岩裂隙中也广泛发育金多金属矿化,区内金多金属矿体主要呈浸染状、细脉网脉状产于北东向断裂及派生的次级羽状断裂、剪切裂隙及流体作用形成的裂隙-破裂系统中,具有斑岩型矿床"上脉下体"二元空间结构特征.现有矿体尚未完全控制,本文通过体积法预测地表以下250 m范围内,潜在矿产资源金金属量有望达到中型规模,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盛公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矿床特征资源预测

    安徽淮南煤田新庄孜矿煤层二氧化碳封存量评价研究

    方惠京张文永丁海刘卫彬...
    216-219,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安徽淮南地区广泛发育的不可采煤层、残留煤层是碳封存的潜在场所.煤层碳封存的潜力评价是碳封存工作的基础.本文综合物质平衡和有效容积法提出适合淮南煤田的碳封存量计算方法,并依据封存方式和封存有利区划分,对煤层碳封存潜力进行分级评价.将碳封存评价方法应用于已关井闭坑的淮南新庄孜煤矿,揭示该矿残留煤层的理论碳封存量为303.92万t,有效碳封存量为137.7万t,实际碳封存量为102.54万t,其中C13煤层的封存潜力最大.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残留煤层封存潜力新庄孜矿

    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地质聚合物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高宇航胡广青李书钦占国艳...
    220-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钢渣、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等固废为原料,NaOH和水玻璃为碱激发剂,制备复合胶凝材料,研究碱激发剂的模数及原料成分配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进行水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当脱硫石膏掺量占比为10%,粉煤灰与钢渣掺量比例为1:1,碱激发剂模数为1.25时,抗折、抗压强度最大,分别为5.65 MPa和20.40 MPa,XRD、SEM测试结果表明,此配比下石英的消耗量最大,原料水化完全,产生大量水化C-A-S-H凝胶包裹钙矾石,结构致密.

    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工程地质特性微观分析

    污染场地修复状况航测监控与三维可视化展示技术研究——以合肥市某污染修复场地为例

    梁玉辉丁浩然吴腾王恒...
    226-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染场地修复状况监控是一项涉及人、机、物、环等的复杂系统工程.针对污染修复场地监控面广、点多的特点,本文以某修复地块为例,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周期性采集场地视频、照片,结合修复地块等数据,经一系列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分别建立实景三维模型和修复地块数据库;基于Cesium开源GIS技术,搭建三维可视化展示平台,集成、发布及展示各项修复成果,为场地动态监控和数据三维可视化提供解决方案.

    场地修复监控无人机航测三维可视化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以安徽省蒙城县为例

    李三侯照方
    230-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蒙城县为例,将InSAR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的动态监测,根据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自身特点,从其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初步构建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明确的评价指标,掌握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发生机制,划分地面沉降防治区划,提出风险管控建议,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地质灾害地面沉降调查评价风险分析

    贵州省赤水市大同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研究

    吴虹
    236-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收集大同河流域的基础地理、环境地质、林业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相关资料,分析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服务功能,对该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调查.结合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及受损状况,识别出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大同河流域的特点,将空间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并针对关键生态环境问题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目标,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布局和措施建议.

    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山水林田湖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