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建筑
安徽建筑

石冬冰

双月刊

1007-7359

jian5891@mail.hf.ah.cn;ahjz5891@163.com

0551-2860925(主编室)2860963(编辑部)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

安徽建筑/Journal Anhui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有着30多年的办刊历史,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研究——以菏泽市某商住项目为例

    高明杰
    103-10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BIM技术作为建筑信息化、智能化的实现方式,与装配式建筑结合将极大地推动建筑智能建造的创新与实践.文章以菏泽市某装配式商住楼项目一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建筑三维BIM模型,基于模型对构建生产的工业化以建筑装配的信息化进行施工控制,并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IM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与空间虚拟图形图像技术,可以实现建造过程的直观形象展示和多源数据的采集与集成;基于BIM模型可实现构件的定位与追踪、装配式建筑安装全流程的高度机械化;基于BIM技术对施工阶段的管控效果分析表明,在380d之内,项目实际的工期进度能够满足计划的工期进度要求,而在380~720d,施工进度超前.

    BIM技术建筑施工施工模拟四维可视化碰撞检测施工进度优化

    不同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石伟庞建勇
    105-10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掺入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外有大量实验表明,矿物掺合料在一定条件下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改善,但是缺乏相关总结和回顾不同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文章从单掺和复掺不同种矿物掺合料两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力学性能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重载交通条件下的应用

    王春红
    107-10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重载交通高速公路常见的疲劳裂缝和水损害问题,引入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来减小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通过应力、应变等指标分析,研究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不同路面结构中的适用层位.结合江淮地区气候降雨特点,推荐适用于重载交通下的倒装式高模量沥青路面结构.试验段通车4年以来,路面使用状况良好,路面开裂、车辙、坑槽等病害较常规路段减少2/3,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重载交通适用层位典型结构

    "建筑概论A"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与研究

    张亮
    109-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等教育一流本科、一流课程建设标准"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指导原则,围绕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要求,对"建筑概论A"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实践与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OBE-成果导向教育"、"BOPPPS-六环节教学设计方法"等先进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设计思路,充分利用优质在线教学资源"中国大学MOOC(慕课)"进行本地化课程改造,全面梳理线上线下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体现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基础与前沿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学业挑战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难易有别、因材施教.采用翻转课堂等双向互动教学形式;课程成绩考核综合线上线下成绩进行全面性、个性化评价.

    两性一度成果导向教育翻转课堂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

    基于OBE理念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苏志伟王鹏全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际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我国在教育专业认证中逐步引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为提高"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开展OBE理念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建设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性改进"三大理念,开启"土力学"课堂教学教改的新思路.

    OBE理念教学方法改革"土力学"教育专业认证

    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土木水利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杨楠滕永富丁小雅张道明...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CDIO教育模式对于土木水利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多重作用.文章分析CDIO工程教育模式深层内涵,并将CDIO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对比,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实现多位一体化,促进学科、行业与人才协同发展.

    CDIO工程教育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

    基于智慧平台的国土空间规划项目驱动制教学模式研究

    梁春玲谷胜利张佳乐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作为连接高校、企业、政府等部门的项目,在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应用案例,探讨了"项目+课程"的项目驱动制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其适用情景,构建了产业学院项目驱动制教学和组织管理模式,分析了智慧平台保障项目驱动制教学运行的技术支撑,虚拟教研室和线上智慧教学平台可解决项目驱动制教学模式中多学科的师资配置问题、多主体的交流管理问题以及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和地点配合项目进度问题.

    教学模式国土空间规划智慧教学

    角色扮演教学法应用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课程为例

    张永红刘娟黄灿英陈玉龙...
    120-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对运营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就业岗位技能要求进行模块化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抓住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导""演""评"的过程,深入研究角色扮演法在"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课程中的应用.从效果来看,角色扮演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应急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综合处理能力,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企业的需求.

    角色扮演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应用研究

    "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探析

    王宏莹李婷婷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工科思政教育的难点在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工程测量"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技能,更要求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教学特色,深入挖掘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元素,坚持智育与德育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工程测量"思政元素

    "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

    胡金木陈延可詹凤程魏星...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提高课程育人效果,探索并实践"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法.通过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编写模块化教材、编制真实教学案例、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融岗于课,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以技能竞赛为指引,赛教融合,促进课程质量提升;基于"1+X"证书和岗位证书,通过优化课程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式教学效果较好,可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建筑施工技术"岗课赛证岗位技能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