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建筑
安徽建筑

石冬冰

双月刊

1007-7359

jian5891@mail.hf.ah.cn;ahjz5891@163.com

0551-2860925(主编室)2860963(编辑部)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

安徽建筑/Journal Anhui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有着30多年的办刊历史,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工科+课程思政"背景下"混凝土桥"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梁爱霞邓继清王思月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混凝土桥"课程为例,探讨基于新工科和思政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并针对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项教学改革与创新措施,包括转变教学理念、编写应用型特色教材、优化教师团队、设置多元化实践教学融合机制和建立多元化考核等,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新工科和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混凝土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多元化考核

    高职"测量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以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怡彬殷文卿张毅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培养适应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以"测量学"课程为例,教师充分挖掘每个教学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充分融入.同时,教师主动学习、深入企业调研,衔接企业用人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设计,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构建"测量学"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测量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骆美张金萍偶春丁晓浩...
    124-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系统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等特征,该课程建设是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文章分析"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一是优化课程安排,协调设计类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二是增加学业难度,加大课程教学与就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三是创新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以期培养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与系统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合新铁路五河站段软土地基治理技术研究

    杨雷白鹏俊谭博周仁战...
    126-12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里程的增加,软土地基问题时有发生,对软土地基变形有着严格的控制要求,其变形控制是保障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关键.文章结合合新铁路五河站段工程的软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该项目的技术难点,提出螺旋桩及其与管桩组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形成整体施工工艺,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合新铁路五河站软土处理螺旋桩软土地基处理厚软土层

    旋喷锚索在软土地层中的应用分析

    陈锦涛付春友陈钧
    128-12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支护是为土体开挖提供稳固侧壁的临时支挡结构,其功能是在保护周边环境安全的同时为地下结构的施工提供所需要的作业空间.排桩+锚索支护作为一种工艺简单、高效的施工技术,确保基坑自身安全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显著控制变形能力.文章以软土地层某基坑工程为例,深入研究预应力锚索和旋喷锚索在基坑支护工程应用中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为后期类似项目提供经验和参考.

    旋喷锚索软土地层基坑工程桩锚支护基坑监测

    基于点云数据的钢板组合梁桥线形计算

    王博朱文海侯宇航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方法采集和处理桥梁线形数据效率低.文章提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钢板组合梁桥点云数据,建立点云模型,通过点云处理技术提取桥梁线形的方法,重点对数据获取的具体作业方法、数据处理技术及桥梁线形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某在建大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较全站仪测量桥梁线形效率提升75%.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钢板组合梁桥点云处理桥梁线形

    红黏土卸荷蠕变特性及对开挖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王潇严良淼刘志红路浩...
    133-13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庄镇一建设工程边坡开挖为例,首先进行了边坡上部红黏土卸荷蠕变试验.对比了不同初始应力下的卸荷蠕变试验应变-时间曲线特征.采用应力-应变等时曲线法确定了红黏土不同初始应力下的长期强度,并将其与常规三轴试验得到的瞬时强度进行对比分析.通过GeoStudio软件对该边坡开挖后土体强度的变化以及边坡位移、应力状态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卸荷蠕变试验结果表明:红黏土卸荷蠕变变形量和达到稳定所需时间都与初始应力呈正比,而试样发生蠕变破坏所需的偏应力值Δq与初始应力呈反比.相较于对应初始应力下常规三轴剪切强度,长期强度降低了75.0%~79.0%.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坡体开挖后水平方向的最大位移发生在坡体中下部和开挖形成的陡坎上部,基本形成贯穿之势.在陡坎底部形成了应力集中区,相较于开挖前,开挖后边坡稳定性系数降低了45.1%.

    开挖型边坡卸荷蠕变试验长期强度数值模拟

    宜宾至昭通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分析

    张新磊王辉
    135-13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宜宾至昭通高速公路彝良至昭通段隧道工程总里程28118m,以深埋长大隧道为主,地形地质复杂,山高坡陡,人迹罕至,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突出,主要有围岩大变形、塌方、岩爆、突水、突泥和涌水、岩溶、膨胀岩、瓦斯等有害气体,已成为工程的重要制约因素,且勘察工作困难重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与评价这些问题以及采取合理的勘察措施和工程方案十分重要.采用调绘、钻探、综合物探(大地电磁、地质雷达、地震折射、三维超前预报等)、原位测试(波速测试、地应力测试、水文测试、瓦斯测试)等勘察手段,总体查明了场地条件和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这些勘察手段可以指导相似工程.

    岩溶瓦斯高地应力涌水膨胀岩

    某煤矿采空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实例分析与评价

    马旭刘长江李锋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某煤矿采空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实例,通过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明确了场地岩土层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及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适宜的地基基础方案,旨在最小化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确保结构的长期稳定,同时系统评估了工程建设的风险性,为项目后续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对于指导煤矿采空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基础方案工程风险

    杭州地区软土蠕变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胡茂森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杭州文一西路提升改造工程地区的软黏土蠕变特性,文章采用TBL-1型三轴流变试验仪,在固结排水剪切条件和分层加载方法下,对不同深度的土层设置相应围压,进行原状软黏土的固结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蠕变初期,软土变形较大,且应力水平越高,蠕变变形越快,稳定变形时间越短;在低应力水平下,软土变形迅速达到稳定蠕变状态,且稳定蠕变初期的变形量可达90%.

    软土三轴蠕变试验变形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