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皖北地区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高亮赵振邦马梦茹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皖北地区大豆种植历史悠久,是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本文阐述了该地区的大豆生产现状,以及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并提出其产业发展策略.该地区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宜,大豆品种多样,产业发展协调;其生产基础设施、品种应用和栽培技术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提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各项设施;选育推广高产、优质且抗性强的大豆品种;积极探索应用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加强培训,推广大豆全程机械化种植以及开拓上中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等产业发展策略.本文为皖北地区大豆生产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皖北地区大豆区域优势品种选育

    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天益科豆2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赵桃弟周作意闫启云刘跃南...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阐述了天益科豆21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是以皖宿2156为母本、冀豆17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较高;其株高适宜、抗倒伏;籽粒高油高蛋白.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和种子处理等播前准备工作;根据天气状况、土壤墒情及质量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做好查苗、间苗、中耕和除草等田间管理;适期防治大豆根腐病、点蜂缘蝽、蚜虫和飞虱等病虫害;适时提早进行机械收获,防止机械混杂等.大豆品种天益科豆21具有高产优质特性,为其在沿淮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天益科豆21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机械收获

    邯豆13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

    蔡合军陈西翟兰勤高路...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邯豆13在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广泛应用,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本文总结分析了该品种带状复合高产栽培技术.该大豆品种在该地区种植具有耐阴、高油、耐密、抗倒、高产和适宜机收的特征.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包衣大豆种子,以防地下害虫侵染,同时提高发芽率;以大豆玉米4∶2模式栽植,确保密度适宜;大豆鼓粒期田间管理方面,需适当浇水,结合作物需求补充养分,科学防治大豆点蜂缘蝽、烟粉虱等虫害,以及采取土壤封闭及茎叶防除田间杂草等措施,提高增产潜力;适时适量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旺长;选择联合收割机械适时收获等.本文为该品种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邯豆13种植模式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

    益阳市夏大豆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王小凤郭萍周雯舒畅...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合湖南益阳市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稳产、高产和适应性好的大豆品种,以中豆41为对照,引进中豆43、南农57等11个品种,在赫山区及桃江县两处试验点进行比较试验,从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试验点12个品种的生育期在86~100 d;农艺性状方面,株高62.6~83.0 cm,底荚高度12.5~21.3 cm,主茎节数10.0~16.3个,有效分枝0.7~3.3个;经济性状方面,单株有效荚数33.7~45.3个,单株粒数61.7~91.5粒,单株粒重15.3~23.0 g,百粒重20.1~23.6 g,完好粒率在90%~96%;12个品种平均产量在2 100.0~2 398.5 kg/hm2,其中11个引进品种的平均产量均高于对照.综合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皖豆37和冀豆1258的生育期比对照品种短1~2 d,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等经济性状均高于或与对照接近,完好粒率均在90%以上,平均产量较高,赫山试验点产量分别为2 398.5和2 322.0 kg/hm2;桃江试验点产量分别为2 398.5 和2 277.0 kg/hm2.皖豆37和冀豆1258品种生育期适中,农艺及经济性状良好、产量表现较好,较适合在益阳市地区种植示范推广.

    夏大豆品种比较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

    施肥量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赵奥尼乔云祥王晓澜陈杨...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施肥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藏冬20号和山冬7号2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设置低肥、中肥和高肥处理,分析其对该作物物候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其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2个冬小麦品种的全生育期在264~281 d,以中肥处理全生育期最长.不同施肥处理下,2个冬小麦品种株高、茎粗和穗下茎节长等农艺性状表现均以中肥处理较好;产量及产量构成方面,中肥处理的基本苗数、总分蘖数、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单穗粒重、单株粒重和产量较高,而不育小穗数较低,且藏冬20号最高产量高于山冬7号.说明中肥处理有利于小麦生长,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效率较高.综合来看,中肥处理能够有效延长小麦拔节至抽穗时间,使其吸收积累更多养分,且农艺性状表现较优,产量提升明显,可采用冬小麦藏冬20号+中肥水平施用的高效种植模式.

    冬小麦施肥量物候期农艺性状小麦产量

    小麦新品种安科161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曹杰黄傲孙轶梁坤...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科1618是以石优17号为母本、周麦18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和抗病性强等特点.本文总结分析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区域试验全生育期、株高、穗数等农艺性状与产量、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在2018-2019、2019-2020年皖淮小麦联合体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 468.4 kg/hm2;在2020-2021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 501.3 kg/hm2,多次试验增产点率均超过60%.其综合农艺性状佳,抗病性较好,品质较优;高产栽培注重均匀拌种、选择适宜播期;合理施肥;田间管理注重查苗补苗、冬季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以及田间去杂.本研究为该品种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地区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安科1618品种选育产量田间管理

    不同肥力水平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许剑锋金羽清蔡建军叶正钱...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不同肥力水平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其水稻生长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低、中和高3种肥力水平地块进行水稻15%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试验,测定有机质和碱解氮等养分,及水稻千粒重、分蘖数和株高等指标,分析养分吸收和肥料投入与产出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方面,与常规施肥相比,15%有机肥替代在中肥力水平地块上有效磷含量提高24.22%,在高肥力地块上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27.71%;产量方面,在低、中和高肥力水平地块上的水稻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0.60、0.51和0.94 g与29、143和55 kg/hm2;养分利用方面,3种肥力水平地块上,15%有机肥替代的稻草全钾含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78.08%、28.85%和29.44%;经济效益方面,15%有机肥替代节约肥料成本187.4元/hm2,产值平均增加196.7元/hm2.综上,在低、中和高肥力地块上可采取15%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增加和水稻增产具有益处.本研究为化肥减量及水稻绿色生产提供参考.

    有机肥替代水稻土壤肥力养分利用

    40份谷子栽培品种萌发期耐盐性鉴定

    陈雅慧史慎奎李美仪季志强...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耐盐性较强的谷子品种,以承谷13号等40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150 mmol/L 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对照组为蒸馏水,测定谷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发芽率等6项性状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0份谷子中品种热河金米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均最大,相对发芽盐害率最小,其耐盐性较强;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对发芽势与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均呈正相关,相对发芽率与相对发芽指数呈正相关,相对发芽指数与相对胚根长呈正相关,相对胚根长与相对胚芽长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相对发芽势等5个指标转化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5.675%,其中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胚根长可作为评价谷子萌发期耐盐性的主要指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热河金米的综合耐盐指数(D值)最大,耐盐性最强,承饲9号的D值最小,耐盐性最差;聚类分析将40份谷子品种划分为4类,其中耐盐品种为热河金米,较耐盐品种为20-M919和20-M841,中度耐盐品种包括山西红谷、豫谷1号和承谷15号等8种,盐敏感品种包括承饲9号、承谷20号和承谷14号等29种.研究结果为谷子在盐碱地种植提供参考.

    谷子萌发期盐胁迫耐盐性综合评价

    不同LEDs光质对黄秋葵组培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慧敏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合黄秋葵组培苗的最优光质,以黄秋葵品种五福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将其顶芽外植体(1.5 cm)接种到1/2 MS基本培养基上,分别转入荧光灯(CK)、蓝光(B)、红光(R)、黄(Y)、绿(G)和远红光(FR)下进行光照射处理,测定其鲜样质量、干样质量,根系活力,叶绿素a等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光质处理下,黄秋葵组培苗的鲜样质量和干样质量变化趋势较一致,以B处理最大,分别为2.54 g和0.46 mg;B处理下幼苗的根系活力最强;B处理的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09、0.48、1.47和0.38 mg/g,CK处理下叶绿素a/b含量较高;叶片中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B处理下最大,分别为 362.75 和189.69 U/(g·min);叶片中蔗糖、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以R处理最高.综上,单色蓝光处理能有效提高黄秋葵鲜样质量、干样质量、根系活力和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单色红光和单色蓝光处理均可促进叶片中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因此,可采用单色蓝光作为黄秋葵离体培养的单色光质.本研究为黄秋葵离体快繁中光质的利用提供参考.

    光质黄秋葵组培苗生理特性离体培养

    巫山烟区烤烟新品种适应性评价

    赵培芝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巫山烟区种植的优良烤烟品种,本研究以云烟87为对照,选择生育期、株高等农艺性状,产量等经济性状,烟碱等化学成分,以及香气质等感官质量,对中烟300、云烟301和云烟116 3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方面,与云烟87(CK)相比,中烟300、云烟301和云烟116均具有较长的生育期,田间长势较好,有效叶数较多,其中云烟116腰叶发育较好,腰叶长较CK增加4.13%;经济性状方面,云烟116具有较高的产量、烟叶均价和产值,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达83.82%;烤后烟叶品质方面,云烟116 C3F等级烟叶的烟碱含量处于适宜范围,同时其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表现较好;与云烟87相比,云烟116 B2F等级的烟叶感官总分较高.综上,云烟116在田间长势、经济性状以及烟叶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合在巫山烟区种植,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烤烟适应性产量感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