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药施用对稻田养殖影响研究

    苌建菊郭印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农药在除草与稻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效果明显,但其迁移转化中未被利用部分对稻田生物可能具有潜在毒性,可能会影响其生理功能与作物品质安全等.农药残留除对水生生物具有急性毒性外,还可能对其产生长期的潜在影响,故农田环境中农药残留与累积风险亟须关注.本文总结分析了稻田种养中的农药减量作用、迁移转化规律、毒性效应以及降低农药不利影响的具体措施,包括开展稻田生物防治,使用喷雾助剂,研发低量高效新农药,加强混合药剂毒理研究等,为稻田种养模式农药施用风险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以促进稻田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稻田种养农药残留水生生物减药作用生态安全

    潍坊地区灯诱昆虫种群结构及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田洪平卢国彩高金鹏田洪霞...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山东潍坊地区灯诱昆虫的种群结构和主要农作物害虫发生动态,于2019-2022年连续4年利用高空诱虫灯监测昆虫,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昆虫种群结构和主要农作物害虫发生动态.结果表明,2019-2022年高空诱虫灯共诱集到昆虫261 778头,包括5个目,以鳞翅目昆虫最多,包括9科42种,其中夜蛾科和螟蛾科为优势科,棉铃虫为优势种,亚洲玉米螟和桃蛀螟为丰盛种.优势种和丰盛种发生盛期棉铃虫为6-7月份;亚洲玉米螟为6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桃蛀螟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根据害虫优势种的发生动态,可在不同时间对优势种进行重点精准测报和防控.

    高空诱虫灯种群结构发生动态精准测报棉铃虫桃蛀螟亚洲玉米螟

    皖南地区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研究

    胡红泉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尾松毛虫是松类树种常见害虫,对林业生产和林业生态造成较大危害.本文通过分析皖南地区马尾松毛虫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提出该害虫的防治策略,并阐述了其绿色防治技术要点,为该地区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提供参考.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寄主植物、自然气候及天敌等因素有关,在森林群落平衡被破坏、自然环境异常变化、害虫自身遗传变异及管理不到位等情况下易发生.生产上可采取划区治理,分区施策;强化监测,掌握虫情;绿色防治,压低虫口;营林改造,自然消亡等防治策略,通过营林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天敌利用等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马尾松毛虫发生特点发生规律绿色防治

    竹笋禾夜蛾防治技术分析

    汪伦齐李源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竹笋禾夜蛾是竹林经营中的常见害虫,对竹笋和竹材危害较大,影响其产量和质量.为更好地防治竹笋禾夜蛾,提高毛竹产量和品质,促进竹业健康持续发展,分析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营林措施等综合防治措施,对不同立竹密度毛竹发笋成竹和毛竹林退笋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低于150株/667 m2的立竹密度,可以提高竹笋成竹率、降低害虫退笋率;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毛竹林发笋成林率更高,害虫退笋率减少.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毛竹竹笋禾夜蛾的危害,降低害虫退笋率,提高毛竹害新笋成竹率.

    竹笋禾夜蛾毛竹综合防治竹林经营

    单次强对流天气特征与触发机制分析

    邓凯姜杰张慧娟姜敏...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对研究区农业气象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利用高空观测中的位势高度、风向风速和温度等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逐小时降水、风向风速及露点温度等地面加密资料,以及雷达回波等实况资料,对2023年6月11日研究区强对流天气的大气环境特征与触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500 hPa副高偏弱,受东部沿海低槽的槽后西北风拟制的情况下,中低层无明显辐合系统和低空西南急流,而在有利的不稳定层结、能量条件和触发机制共同作用下,研究区仍有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由于中低层无明显辐合系统和低空西南急流,水汽输送和辐合条件较差,导致强降水的范围不大、强度较弱.(2)受高空500 hPa东部沿海低槽的槽后西北气流影响,高空有弱冷平流,低层有弱暖平流,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环流条件.本次强对流天气主要是由强烈的热力不稳定和对流触发条件造成的,对流有效位能达2 593.1 J/kg、对流稳定度指数Δθse850-500为17.8℃、K指数37.5℃、沙氏指数SI为-3.16℃、抬升指数LI达-7.38℃、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达1 145.5 J/kg,有利于雷雨大风天气的发生.而动力不稳定条件较差,垂直风切变较弱,因而大冰雹不容易生成.(3)本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低层850、925 hPa和地面干线,925 hPa和地面湿舌等共同触发而产生的,其中850、925 hPa和地面的露点温度梯度分别达5.5、3.9和6.6℃/100 km.目的在于为后续的强对流天气预警预报提供参考.

    强对流大气环境触发机制雷达回波

    园林绿化智能浇灌技术应用探讨

    池长加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浇灌技术不仅能实现精准灌溉,还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提高园林绿化相关从业人员对智能浇灌技术的认识,推动智能浇灌技术在园林绿化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智能浇灌技术与常规人工浇灌方法的成本、优劣势,分析智能浇灌技术原理及传感器组合应用,并从水源选择、控制系统优化、浇灌分区规划、喷头样式选择以及喷头和管道布置等方面全面剖析园林绿化智能浇灌系统设计,为园林绿化浇灌系统设计优化及养护人员提供参考.

    智能浇灌精准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节水园林绿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探索

    涂攀峰宋雯佩李彩琴张宪智...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涉农院校园艺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从师生沟通、校企匹配度和实习基地功能定位等方面入手,分析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探讨具体建设思路和途径,包括突出教学质量与基地功能定位,构建培育科研成果的平台,提高农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提高社会效益与农业人才素质等建设思路;提出依托其他农林高校与社会力量,紧密结合园艺学科专业建设,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及强化产学研合作等建设途径.同时,以园艺"科技小院"基地建设为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提升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涉农院校农业人才园艺基地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院校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田文勇吴蔓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经济学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经济学人才.本文结合该课程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农业经济学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环节,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具体包括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及合理调整案例教学.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的需求,提出以需求导向优化教学方式、以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和以案例剖析丰富教学内容等对策建议.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农村区域发展人才,为相关教学改革的良好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农业经济学农村区域发展问卷调查

    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农药学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研究

    霍静倩安泽秀陈来张金林...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部分农药学基础课程偏重理论和研究型教学的方式,提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以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植保人才.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以农药学基础课程为对象,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指导,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对农药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并探讨课程建设路径,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3个方面.目的在于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植保人才.

    产教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药学基础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及实践

    李松陈丽梅刘冬冬胡晓丽...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农业工程学科下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该一流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思路进行分析,包括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同时,探索卓越师资队伍建设实践,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组织建设两个方面,并分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践效果.通过一系列建设举措,一流专业建设获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为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高等农业院校农业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