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莓茶空间分布研究

    陈彤羽段良霞谢红霞王莹莹...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M地为研究区,基于多时相Sentinel-2影像数据,采用典型植被指数NDVI和EVI时间序列变化特征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研究区莓茶种植区域并绘制莓茶种植区域图;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最大似然法和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精度对比.结果表明,(1)M地莓茶种植主要分布于中部与北部的T地、M地和G地,东部与南部的D地和Q地分布较少;(2)通过3种分类结果对比发现,决策树分类方法(总体精度为97.2%,Kappa系数为0.963)最优,其次为支持向量机(总体精度为92.9%,Kappa系数为0.896),最大似然法分类效果(总体精度为91.7%,Kappa系数为0.888)最差.该研究可为莓茶种植范围提取在数据源与时序特征构建方面提供参考.

    莓茶农作物多时相遥感植被指数

    深度学习在农作物病害识别中的研究进展

    岳喜申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作物病害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迅速发展,其在农作物叶部病害检测和识别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农作物病害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了该技术在农作物病害识别中的应用,从田间环境、成本和数据量等方面入手探讨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为今后农作物病害识别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深度学习农作物病害识别病害图像数据集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及课程体系构建

    曾洪学屈兴红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高职一体化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回应教育需求、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推进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当前中高职院校教育衔接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以高职院校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为例,分析了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2个中职院校专业(园林绿化、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与其进行有机衔接的路径,探究了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在联系,并据此构建了中高职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园林绿化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设施农业与装备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实验金课建设

    马智宇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OBE理念为导向的实验金课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本文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实验课程为例,通过优化课程团队师资结构,围绕"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完善"理论—技术—案例"联合教学内容和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沉浸式实验教学,并贯穿各个阶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该课程涉及的各个规划环节的内容.同时,加强规划软件的应用培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从教学团队配置、教学内容重构和教学手段更新等方面进行研究,立足打造应用型、实用型金课,为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应用型课程体系和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OBE理念金课建设应用型本科

    基于学习通+SPOC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程艳洁林敏周丽丽毛斌斌...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线上学习平台学习通,融合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开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授课方式的探索,为应用型大学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开展探索新模式.本文分别就基于学习通+SPOC融合模式的必要性、混合式教学设计实践和混合式教学设计成效3个方面进行研究.实践表明,通过学习通+SPOC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实现高效率学习,拓展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达到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效果,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深度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高质量课堂转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学习通SPOC模式

    基于调研问卷的J市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对策和建议

    杨伟楠代金锋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切实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效,以农民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活动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J市的农民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调研问卷结果表明,该地区基于农民教育培训存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体制、资源配置、培训基础条件和资金投入,以及实用技术推广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优化等现状.提出了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程序、认真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和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积极谋划教育培训项目等对策,并从明确高素质农民的标准和要求,探索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育培训方式,建立完善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3个方面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高素质农民农民教育培训种植业培训需求

    分子对接在农药学基础中的应用

    董利利康占海马树杰张利辉...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药学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门类,与应用结合紧密,是植物保护和动植物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分子对接技术因其高效、低成本、能够为药物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等优势,在新农药发现与作用机制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分子对接技术及其在农药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分子对接技术引入农药学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分子对接实验,可以帮助其掌握农药与靶标分子间亲和力和选择性差异的原因,理解农药与靶标分子的相互作用,理解农药抗药性产生机理,理解生物体内的农药代谢行为.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计算机技能,激发创新思维,加强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分子对接技术的引入可以丰富农药学科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农业发展的需求.

    农药学基础分子对接农药设计

    分子生物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程雪妮田广文雷忠萍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开展混合式教学,本研究构建线上慕课预习和线下模块化教学结合的"3+1"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通过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加强了知识点的连贯性;通过"3+1"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实验教学考核评价新方案,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与讨论的能力,帮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升科研能力.

    分子生物学实验慕课模块化教学

    昆虫实验教学标本数字化探索与实践

    梁亚萍鲁莹李彦姜碌...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虫标本在昆虫学相关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昆虫实物标本在制作、保存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昆虫实验教学标本的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昆虫数字化标本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因具有诸多优势,受到教师和实验工作者的青睐.本文介绍了昆虫实物标本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昆虫实物标本存在的问题、昆虫数字化标本的优势以及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不断建设、完善和优化昆虫标本提供参考.

    昆虫学实验教学数字化标本教学实践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实困境及对策

    李瑾萱李莉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E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了解该镇人居环境治理现状.经过不断治理,E镇人居环境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践中可能存在村民参与积极性、相关政策、基础设施、专业型人才、资金及产业优势等方面的挑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坚持多方合作治理、完善人居环境管护机制、加强基础设备建设、拓宽筹集资金渠道、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以及积极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等策略,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农村人居环境环境治理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