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宛晓春

双月刊

1672-352X

ahnydxxb@163.com

0551-5786705,5786369

230036

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为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信所)、中文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现被6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它们分别是: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文摘》(CS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数据库(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ZR)和国际农业文献检索(AGRIS International),同时被国内万方、同方、《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农业文摘》等十几家数据库及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精醇提物佐剂对小鼠免疫效果的评价

    徐光沛何燕飞蒋平赵兴华...
    604-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黄精醇提物佐剂对小鼠的免疫效果,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12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PSE30组(低、中、高)、PSE50组(低、中、高)和PSE70组(低、中、高),定期接种OVA,检测免疫细胞数量及活性、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脾细胞增殖及分泌IL-2含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PSE30中、高剂量组、PSE50高剂量组和PSE70高剂量组的NK细胞活性显著提高(P<0.05),PSE50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gG、IgG1、IgG2a和IgG2b滴度显著升高(P<0.05);PSE50高剂量组和PSE70低、高剂量组均能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P<0.05);PSE50中、高剂量组和PSE70高剂量组小鼠脾细胞分泌的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的中性粒细胞数量、NK细胞活性、IgG、IgG1、IgG2a和IgG2b滴度、脾细胞增殖能力及分泌的IL-2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黄精醇提物佐剂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以PSE50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佳.

    黄精醇提物佐剂小鼠免疫效果

    低温对乌龟稚龟应激水平和天然免疫能力的影响

    张志强江文卿伍亮毕嘉璐...
    610-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乌龟(Mauremys reevesii)稚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性,采用背甲下静脉窦采血技术,在6、17和26℃条件下分别处理第1、10和28天时,测定了其身体大小、应激水平和血浆杀菌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1)温度和处理时间均不影响稚龟的体重、背甲长和背甲宽(P>0.05).(2)6、17和26℃组嗜异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均不随处理时间而变化(P>0.05),只在第1天时,6℃组显著低于17℃组(P<0.05).(3)随处理时间延长,血浆杀菌能力17℃组显著下降(P<0.05),26℃组显著升高(P<0.05);只在第28天时,6℃组和17℃组均显著低于26℃组(P<0.05).低温对乌龟稚龟的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短期低温胁迫导致其应激反应能力增强,天然免疫能力明显下降,不利于其适应入眠前和出眠后环境温度的大幅度波动.

    乌龟低温血浆杀菌能力应激

    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揭示祁连地区藏羊胃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龚紫凤冶贵生徐淑琴贺曦...
    615-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寒地区藏羊胃肠道菌群的特点,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青海省祁连县藏羊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多样性,对该地区藏羊肠道菌群进行了细菌多样性、丰度及功能注释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古生菌门水平上QL地区藏羊胃肠道的优势菌门为Euryarchaeota,在属水平的优势菌属为Methanobrevibacter;在细菌门水平上,QL地区藏羊瘤胃的优势菌门为Bacteroidetes,而肠道的优势菌门均为Firmicutes,属水平上,QL地区藏羊瘤胃的优势菌属为Prevotella,回肠优势菌属为Clostridium,盲肠优势菌属为Bacteroides;在真菌门水平上,QL地区藏羊胃肠道的优势菌门为Ascomycota,在属水平上瘤胃的优势菌属为Mucor,回肠优势菌属为Paraphaeosphaeria,盲肠优势菌属为Colletotrichum.在CAZyme、eggNOG、KEGG分析中,发现肠道微生物代谢功能富集主要在糖苷水解酶、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氨基酸运输与代谢、核苷酸代谢等;在CARD的抗性基因分析中,QL藏羊胃肠道在Bifidobacterium注释到的基因丰度最多,其次为Nocardia、MexF.上述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高海拔高寒地区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宏基因组藏羊胃肠道菌群高寒

    长/短期培养下石灰对土壤Cu、Cd的钝化机制

    丁园龙燕何检荣刘盛杰...
    62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灰因其价格低廉、易获得和环境友好等特性,在南方酸性污染土壤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以石灰为钝化剂,探讨土壤Cu、Cd活性变化、土壤及其胶体中Cu、Cd形态分布与迁转规律,结合内源铁氧化物形态分布特点阐明长/短期培养下石灰对土壤Cu、Cd的钝化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短期培养下(SL),CaCl2提取态Cu、Cd(CaCl2-Cu和CaCl2-Cd)含量与对照组(CK)相比分别降低了96.49%和55.43%,但长期培养下(LL,12年),CaCl2-Cu和CaCl2-Cd与CK相比无显著性差异.HCl提取态Cu、Cd(HCl-Cu和HCl-Cd)含量变化规律与CaCl2提取态一致.土壤及其胶体中重金属迁转结果表明,在短期培养条件下(SL),土壤非晶质氧化铁含量分别增加了2.72%和8.10%,易还原铁锰结合态Cu和Cd分别增加了5.43%和3.65%;胶体中非晶质氧化铁结合态Cu和Cd分别增加了13.77%和4.25%.施用石灰12年间,土壤氧化铁的晶胶比呈先降后增的趋势,最终与CK差异不显著,土壤Cu、Cd的钝化稳定化效果与其一致.综上所述,石灰在短期内能有效降低土壤Cu、Cd活性,但12年后无明显阻控效果,非晶质氧化铁结合态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是影响石灰阻控效果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对南方地区酸性污染土壤Cu、Cd阻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有重要指导意义.

    石灰水稻土老化机制

    环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农户耕地保护参与研究

    李坦强子玥马乐璇
    630-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环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实现促进生态环境持续绿色发展的目标,通过分析2010至2020年间环巢湖流域不同地类面积的变化数据,并运用土地动态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行宏观描述,揭示了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及未利用地面积逐年增加的趋势.进一步采用农户对绿色肥料使用意愿作为耕地保护参与的代理变量,构建Logistic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环巢湖流域耕地面积减少377.47 km2,为所有地类中减少最多、最快的一类,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大.2)农户主观感知对绿色肥料施用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肥料价格和水污染认知变量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3)农户对化肥残留影响农作物和土壤的直接影响关注度高于对水污染的间接影响,对肥料施用造成巢湖水域污染的认知仍需加强.基于上述结果,提出加强对未利用地的管理研究、提高政府补贴、扩大环保宣传与培训、提升农户环境保护意识等政策建议,旨在为环巢湖流域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实证支持和政策指导.

    环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耕地保护意愿

    一株多功能秸秆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条件优化

    胡占琴张默晗邬刚刘子昕...
    638-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提高作物产量,本研究从秸秆中筛选木质素降解菌株,并探究其多种功能,发掘微生物资源的目标.通过菌株苯胺蓝筛选培养、木质素酶活力、IAA能力测定及平板对峙试验等探究菌株促腐、促生及抗病潜能;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种属进行鉴定;采用秸秆摇瓶及水稻促生试验测定菌株的实际促腐促生功效;设置单因素试验探究菌株发酵的最适条件.分离筛选的功能菌M15H2鉴定为植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planticola).结果显示,该菌株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可达129.49 U·mL-1,锰过氧化物酶可达23.91 U·mL-1,漆酶酶活可达8.91 U·mL-1.与对照相比,施用M15H2菌液55 d后秸秆腐解率较对照处理提高32.59%;M15H2产IAA量为3.90 mg·L-1,水稻植株发芽率、芽长、根长较对照处理分别增长5.67%、31%和40%;菌液M15H2具有一定的抗水稻条斑病效果,抑菌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为1.20.菌株M15H2发酵的最佳pH为5.0,温度为28~32℃,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粉,装液量是50 mL/250 mL.所筛选的菌株M15H2是兼具促生、抗病作用的多功能秸秆促腐菌,能够加速秸秆降解,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

    植生拉乌尔菌秸秆木质素降解作物促生作物抗病条件优化

    不同新型水稻专用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评价

    支玉鑫浦潇李守芳郑兴来...
    64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作物高产优质等方面的要求,分析了6种不同种类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更适宜巢湖流域水稻生长的肥料品种,从而形成大面积应用模式.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肥料品种,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CF)、控失肥(T1)、缓释掺混肥(T2)、水稻专用肥(T3)和腐植酸复合肥(T4),6种施肥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于成熟期分析水稻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与CF相比,新型肥料在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方面均有所提高,T1水稻产量最高为10453.95 kg·hm-2,腐植酸复合肥处理较CK和CF产量分别增加16.4%和13.3%.控失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达到48.57%.在水稻品质方面,CK总体食味品质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处理为T4.控失肥和腐植酸复合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其中腐植酸复合肥价格低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水稻新型肥料产量籽粒品质氮肥利用率

    绿色智能复合肥

    叶新新张卫峰熊启中徐刚...
    650页

    巢湖流域新型肥料氮素减量施用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张雪儿石凤张京萍夏雪...
    651-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统筹考虑作物丰产与面源污染防控,避免过量施肥和盲目减肥,推进巢湖流域水稻生产和水环境生态协调发展,于2022年在巢湖流域开展新型肥料(普通复合肥和氨基酸复合肥)减肥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CK,施氮量0 kg·hm-2)、农户常规模式(FP,施氮量281 kg·hm-2)、减氮20%(OP1,施氮量225 kg·hm-2)、减氮40%(OP2,施氮量169 kg·hm-2),分析水稻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氮肥利用效率、氮损失情况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产量水平及产量构成要素方面,与FP相比,OP1产量无显著差异,但OP2施用普通复合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降低,OP1和OP2处理的穗数和穗粒数均无显著差异;在氮肥利用效率方面,与FP相比,OP1和OP2处理两种肥料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50.82%和53.79%,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29.29%和64.51%,OP2氨基酸复合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37.54%;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与FP相比,OP1和OP2处理两种肥料氮损失总量分别显著降低39.12%和60.93%,生产成本分别降低13.37%和18.26%,净利润分别增加8.25%和3.63%,并且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施用氨基酸复合肥还可减少氮肥用量12.60%.因此,巢湖流域稻田氮肥减量20%有助于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地上部氮素养分的吸收和转运,提升环境和经济效益,且推荐施用氨基酸复合肥(180 kg·hm-2)为宜,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氮肥减量新型肥料氮素吸收利用活性氮排放产量

    《Food Hydrocolloids》刊发安徽农业大学王在贵团队在食品级纳米纤维素领域研究成果

    6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