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血细胞图像流式分类分析

    孔磊陈宇翔崔雨辰张宁...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优化适用于多种甲壳动物血细胞分析的流式方法和分类标准.[方法]对比分析了图像流式细胞术和显微观察法在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2种海产甲壳动物血细胞分类中的应用.[结果]显微观察参考可辨的胞内颗粒,从2种动物血细胞中区分出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及大颗粒细胞3种,但分类标准主观性较强,批次统计波动相对较大;流式测量以更加客观的侧向散射强度和面积测量值为标准,将血细胞清晰分为无颗粒、小颗粒、中颗粒和大颗粒细胞4类,其中无颗粒细胞占比均在30%左右,含有颗粒的细胞占比较大,总体与显微观察结果相近.从细胞大小来看,2种方法呈现出一致的分析结果,一方面从无颗粒细胞到大颗粒细胞,呈现逐渐增大的特征;另一方面,口虾蛄的各类血细胞均大于三疣梭子蟹的血细胞.[结论]2 种方法评价标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结果相近;在适用范围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流式测量能区分4类细胞,而且通量高,适合大量样本的精细分析.

    三疣梭子蟹口虾蛄血细胞流式细胞术分类

    北部湾沿海不同地理群体施氏獭蛤形态差异分析

    廖韬梁王芷禧栗志民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机选取北海、东兴、防城港和草潭4个地理群体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样本,测量壳长(LS)、壳宽(WS)、壳高(HS)、前缘长(LE)、后缘长(LT)、壳厚(TS)、总重(WT)、软体重(WM)、壳重(WSW).测量数据校正后,采用形态指标变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5 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4个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潭群体的贝壳壳型相对较圆,而防城港群体壳型相对较扁,4个群体的壳长均偏向一侧生长且偏后侧的程度较大,4个群体间的分化程度尚未达到亚种差异水平.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揭示,4个群体之间形态差异显著.经过主成分分析可知,主成分 1 的贡献率为 47.861%,主成分 2 的贡献率为17.252%,主成分3的贡献率为14.090%,累计贡献率为79.203%.根据主成分得分构建主成分散点图,发现北海群体、草潭群体和东兴群体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而防城港群体与其他 3 个群体的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海、草潭和东兴 3 个群体汇聚成一个分支,防城港群体独立成为一个分支.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判别准确率P1 为87.18%~100%,P2 为84.85%~100%,4个群体的综合判别率(P)为94.57%.4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真实存在,北海群体、东兴群体和草潭群体3个群体之间差异较小,防城港群体则与其他3 个群体间差异较大,4个群体之间形态上出现的差异可能与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所栖息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为的一些养殖开发活动有关.分析北部湾沿海4个不同地理群体施氏獭蛤的形态差异,可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以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资料.

    施氏獭蛤形态差异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

    烟草HSP18.1基因生信分析及非生物胁迫下表达分析

    刘晨魏进彬宋凯臧志鹏...
    11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秦烟1号无菌幼苗为供试材料克隆出HSP18.1基因的CDS区,构建重组质粒,对该基因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及表达条件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在不同组织中非生物胁迫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属于HSP20 家族,全长615 bp,CDS全长579 bp,编码192个氨基酸,且含多个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烟草HSP18.1蛋白与拟南芥HSP18.1 蛋白同源,且与多个蛋白相互作用.系统发育表明,烟草HSP18.1与文冠果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小米椒的亲缘关系较远;在热胁迫下NtHSP18.1 基因在根、茎叶中被强烈诱导表达,表明NtHSP18.1基因是调节植物耐热性的关键.

    烟草HSP18.1基因生物信息学蛋白诱导表达热胁迫

    广西特色大横枝杉优树选择

    程琳戴俊陈代喜陈晓明...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对广西特色大横枝杉展开调查,探索大横枝杉的生长特性,初选优树35株,优势木17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了大横枝杉优树选择范围:胸径和材积分别是优势木均值的207%和569%,树高大于优势木均值.根据该范围,对 35 株候选优树进行复选,获得大横枝杉Ⅰ级优树19株,Ⅱ级优树6株,入选率分别为54.29%和17.14%,可为大横枝杉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提供优质种质材料.

    大横枝杉优树选择变异规律

    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唐菲王晶晶高俊兰史丹...
    126-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树木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薄壳山核桃"波尼"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栽植环境中,考察不同施肥量处理下薄壳山核桃的树木生长与产量.结果表明:225.00~236.25 kg/hm2 的施肥量适宜薄壳山核桃的田间生长和果实产量的提高,可为薄壳山核桃的栽植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薄壳山核桃施肥量生长量产量

    上海不同龄林水杉人工林径级结构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彭志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典型样方法,以上海地区的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W.C.Cheng)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径级结构、林下植被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龄林杉木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均呈正态分布,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呈单峰型结构,成熟林呈多峰型结构.水杉人工林下共出现36科58属61种植物,其中,灌木层12种,草本层49种,物种较丰富,但不同龄林林分内各种类的重要值差异较大,不同龄林林下植被优势种不同.随着林龄的增加,林下的物种组成、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明显变化,且随着林龄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过熟林.建议在水杉人工林的经营过程中,对中龄林和近熟林进行合理抚育间伐,对过熟林进行人工促进更新.

    水杉人工林林龄径级结构多样性上海

    花生冠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朱晓峰王嵩姜涛储文...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冠腐病对花生生产带来的损失,从安徽省不同花生产区采集冠腐病病株分离病原菌,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室内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结果表明,引起安徽省花生冠腐病的病原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该菌的致死温度为59℃(15 min),在pH 7的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3%戊唑醇悬浮剂效果最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次之;其次是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甲霜恶霉灵水剂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花生冠腐病黑曲霉分离鉴定抑菌作用

    施用不同液体硅肥对沿江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

    刘龙王家宝孙义祥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徽两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式,探究3种液体硅肥对水稻生长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沿江稻作区水稻绿色高效生产提供新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喷施液体硅肥可以显著提高孕穗期水稻剑叶面积,提升幅度为13.1%~24.6%,喷施液体硅肥A、C可以显著提高齐穗期水稻剑叶面积,提升幅度分别达9.4%和19.6%;喷施液体硅肥B可以显著增加分蘖盛期水稻分蘖数,但对齐穗期水稻分蘖数增加不显著,喷施液体硅肥C在齐穗期分蘖数可增加26.9%,且达显著差异;齐穗期、收获期喷施液体硅肥C均能显著增加水稻单穴根鲜重,且增加幅度高于A和B;抽穗期喷施液体硅肥C处理SPAD值最高,比CK高10.2%,差异显著;喷施液体硅肥A、C可显著降低杨花期水稻的倒伏指数,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喷施液体硅肥B、C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提升幅度为5.8%、9.4%;各处理每穗实粒数差异不显著;喷施液体硅肥B处理千粒重最低;喷施液体硅肥C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4.3%.综合不同生育期水稻各生长指标及产量等因素,在沿江水稻产区,分别于水稻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喷施液体硅肥C,对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水稻产量及抗倒伏能力最强,是较佳的液体硅肥品种.

    水稻液体硅肥倒伏指数产量产量构成因子

    新型肥料对双季稻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胡志刚吴小文潘志军陈龙...
    141-14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新型肥料对沿江地区双季稻产量、干物质累积、周年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影响,通过在2 个不同地区设置常规复合肥、控失肥、脲甲醛复合肥和控释肥4个施肥处理,综合考察新型肥料对双季稻农艺性状及周年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产量构成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干物质累积总量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施用常规复合肥相比,周年产量最高的为施用新型控释肥处理,产量提高了5.4%,粮食生产效率提高了22.0%;周年净利润最高的为施用新型控失肥处理,提高了10.5%,新型控释肥料对双季稻周年产量和粮食生产效率提升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高早稻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新型控失肥对双季稻周年生产经济效益提升效果明显.

    双季稻新型肥料产量干物质效益

    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雪杰张晓艳严旭孙宇峰...
    145-148,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汉麻7 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花叶用汉麻生长指标、干物质重、光合相关指标及花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至盛花末期,F1(90%化肥+10%生物有机肥)、F2(80%化肥+20%生物有机肥)和F3(70%化肥+30%生物有机肥)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面积、根茎叶干物质重及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比 CK(不施肥)、CK1(化肥)、CK2(生物有机肥)提高0.09%~404.83%;现蕾期至盛花末期,随着配施生物有机肥量的增加,汉麻的生长指标、根茎叶干重、光合相关指标及花叶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F2 比F1、F3 提高2.02%~81.82%;盛花末期,F1,F2 和F3 的花叶产量比CK、CK1、CK2 提高4.89%~216.07%,且F2 比F1、F3 提高20.48%~36.98%.综合分析表明80%化肥(360 kg/hm2)配施20%(990 kg/hm2)生物有机肥促进了花叶用汉麻生长发育及其光合特性.

    汉麻生物有机肥光合特性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