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场景式CBL教学法的农民大学生培养创新

    李芳芳
    26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战场在"三农",关键在人才.高校对农民大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停留在集中面授、在线教学、云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践基地教学等层面,对促进农民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较小.基于场景式CBL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开展的创新型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方法,能使农民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农民大学生更大获益.

    场景式教学农民大学生教学模式开放教育

    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黄秋燕杨建欣陈安周莹...
    265-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风景园林专业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现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点,提出基于"技能提高模块(Skill)""理论强化模块(Theory)"和"文化熏陶模块(Culture)"三大模块为主体构成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视域下,应采用案例实战教学、第二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计竞赛和加入实习基地,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措施,可以培养具备较高业务素养、较强动手能力、较广知识体系的风景园林专业合格人才.

    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块化本科院校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凯里学院园艺专业为例

    杨芩刘立波彭舒樊传慧...
    269-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首要目标和核心使命,学科、平台、团队和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资源要素,如何融会贯通形成育人合力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凯里学院园艺专业的发展过程和实践检验,分析了新建地方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凝练学科方向和办学定位,以学科研究方向为纽带搭建科研与教学平台,培育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课程建设,进行了园艺学学科和园艺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的有益探索,以期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学科专业平台团队课程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乡村振兴新农科平台团队核心课程一体化

    地方涉农院校"新农科"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辽东学院农学院为例

    王星张煜
    273-274,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农科"建设是高等涉农院校高等教育必然选择,作为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植根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立足于地方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是时代使命.辽东学院农学院在这方面做出积极有益探索:确立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实践环节,构建新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培养出基层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适应和引领未来农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农业人才.

    地方涉农院校新农科人才培养课程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习需求及培养路径研究

    余春莲杨志超郑欣悦
    275-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西部民族地区缺乏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当地农村带头人(主要指村社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但其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历低、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结合民族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建立起稳定的农村人才培养"政校"联动机制;紧贴人才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升级网络教学平台,打造线下特色教学;聚焦"产学研用"联盟战略主题,建立产学联盟培养机制,探索出一条基于网络学习、贴近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实际、教学质量可靠、党政部门肯定、社会反响良好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能力和学历双提升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培养路径

    课程思政视角下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聂春雨聂春梅殷亚杰郎亚军...
    279-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是高校实现协同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以微生物工程课程在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课程内容为基础,结合课程引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通过修订教学大纲,挖掘思政元素、编写课程思政案例集的方法,提出了课程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同向同行、"一体两翼"的融入路径,并构建了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以期为推行其他专业核心课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微生物工程思政教育思政元素课程建设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