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水中降解几丁质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祁红兵张敏怡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海水中获得高产几丁质酶菌株并优化培养条件.[方法]采集湛江市金沙湾海水作为样品,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筛选分离产几丁质酶菌株,DNS法测定酶活力并进行分子鉴定;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其产酶最佳条件.[结果]初筛得到6 株能降解几丁质的细菌,其中编号为Z-4的菌株几丁质酶活力最强,形态鉴别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菌株Z-4优化后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可溶性淀粉添加量1.5%、蛋白胨添加量2.5%、KH2PO4 添加量0.04%,在30℃、pH 7.0、接种量2%、160 r/min、培养72 h,酶活力达到0.452 U/mL,相比优化前提高了5倍.[结论]研究结果为海洋副产物有效利用几丁质改善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海水细菌几丁质酶培养条件优化筛选鉴定

    植物纤维对MS培养液中烟酸和维生素B6的水平浸润传质效应

    周春长杜亚填彭凤珍
    6-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用于所发明帘状锚固培养生物反应器培养床的纤维,模拟反应器通过纤维丝将培养液浸润传质到愈伤组织细胞的流程创制了"纤维水平浸润传质模拟装置",结合改进的烟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 HPLC 同步检测法,流动相洗脱体系采用庚烷磺酸钠溶液∶乙腈=90∶10(V∶V)等度洗脱等,研究16种纤维集束对MS培养液中烟酸、维生素B6 和维生素B1 的水平浸润传质效应.结果表明,16种纤维集束水平浸润传质具有升降MS培养液中烟酸、维生素B6 浓度的效应,但效应持续时间均不超过84 min,且具有较明显种类间差异,秸秆和木材纤维的作用效应弱于茎皮和竹材纤维.慈竹、青皮竹竹材纤维集束中烟酸浓度的升降较明显,在0.02~2.58 μg/mL,苎麻茎皮纤维集束中烟酸浓度的升幅最高,达3.17 μg/mL,是原浓度的5 倍多,持续时间72 min.青皮竹、毛竹竹材纤维集束传质液中维生素B6 的浓度出现下降至零点的效应,苎麻茎皮纤维集束中出现较原浓度升高2倍的高点,其他种类纤维集束中3 种维生素的浓度升降较小.虽然植物纤维集束会导致传质液中 3 种维生素的浓度升高或降低,但作用效应的持续时间均只在纤维集束饱和吸液后的84 min内.

    植物纤维MS培养液烟酸维生素B6浸润传质效应HPLC

    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在植物与微生物互作中的研究进展

    潘丽英白琳琳周庆峰裴冬丽...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内含蛋白质、核酸、脂类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等多种生物信息分子,在植物与微生物互作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是当前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的前沿热点.作为多种生物信息分子的载体,外泌体的组成成分决定其功能.因此,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外泌体的蛋白组成有助于深入解析其在植物与微生物互作过程中的功能.系统总结了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在植物与真菌、细菌互作过程中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外泌体蛋白组成与植物抗病信号传导及病原菌毒力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方向,为深入解析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机制提供借鉴.

    外泌体细胞外囊泡植物免疫蛋白质组学病原菌

    花生根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肖鸿勇王丽红兰波阴长发...
    20-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根腐病是危害花生的真菌性土传病害,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介绍了花生根腐病菌的分类地位及其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归纳了病原菌2 种类型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详细介绍了花生根腐病的田间识别症状及其发病规律.从种子筛选、合理轮作和田间栽培管理等方面简述了有效防控花生根腐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包衣、土壤处理和喷施杀菌剂等方面归纳了目前应用于花生根腐病的主要化学防治措施.认为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应在以减少菌源、切断传播途径等为目的的农业防治措施基础上,进行种子包衣、适时喷施杀菌剂等措施的化学防治.

    花生根腐病发病症状发生规律综合防控

    新育油菜品种六安市区域试验研究

    郭厚文刘道敏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 2022-2023 年度参加国家油菜新品种试验4 个处理共 44 个参试新品种和2个对照品种的生育期、生长势、抗逆性和产量及其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筛选出适合六安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的油菜新品种,为区域油菜品种更新作储备.结果显示,在参试品种中,陕油SL1306、宁杂2010、浙油杂813、金PX13、徽优11606、秦油73、天核油98、合油杂5005等品种田间生长整齐度一致,生长势强,生育期适中,抗寒、抗倒,菌核病发病率低,产量和其他性状均表现良好,符合六安地区的选种目标,可进入下一年试验示范.

    油菜农艺性状品种试验六安

    不同区域青贮玉米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李学杰张桂阁吴明泉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22年引进我国三大玉米生产区域的青贮玉米品种开展鲁西生态环境下的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鉴定研究.三大区域总体排序为黄淮海区域品种>西南区域品种>东华北区域品种.筛选出生物干重高、综合表现优良的 6 个品种,包括鲁单 268、京九青贮16、鲁单258、郑青贮1号、雅玉青贮04889、雅玉青贮8号.

    青贮玉米生产区域适应性

    甘薯脱毒及种薯(苗)繁育技术研究

    曲玉阳刘训龙姚峰蔡兴奎...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然而由于病毒病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的发展,建立通用的脱毒组培体系、高灵敏度的检测体系及高效的种薯(苗)繁育体系对甘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2 个主栽品种进行茎尖脱毒处理,建立了通用的脱毒组培体系MS+2 mg/L NAA+1.0 mg/L 6-BA,大多数品种的再生率在58%以上;获得SPFMV、SPCSV、SPLV、SPCFV和SPVG这5 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对病毒检测极限依次为10-6、10-1、10-4、10-3和10-3,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对脱毒品系进行筛选,获得优良脱毒株系甘12和粉薯2-2;建立脱毒种薯(苗)的三级繁育体系,即组培苗(一级)扩繁,温网室基质苗(二级)扦插扩繁和网棚大田苗(三级)繁育生产用种;进行洗苗速率(带根和不带根)对比试验,移栽方式(带根和不带根)与每孔移栽棵数(1~3 棵)的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带根处理可显著提升洗苗速率,育苗前期每孔移栽棵数(1~3棵)在株高、茎粗、节间数方面无显著差异,带根处理前期生长具有优势,但二者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并不影响育苗结果.因此,该研究有利于甘薯病毒病防治、脱毒种薯(苗)推广和育苗成本的降低.

    甘薯茎尖脱毒病毒检测脱毒繁育体系组培苗移栽方式

    504S系列组合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的综合表现

    从夕汉阮新民施伏芝杜弘杨...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育优质、高产、抗逆的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以早熟、矮秆、高配合力优质籼型两系不育系504S所配6 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对其产量、品质、抗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04S系列组合的平均产量为10 098.5 kg/hm2,稻米品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米有4个,占比66.7%.中抗稻瘟病和中感白叶枯病.504S系列组合的耐热性变异系数为 0,耐热性均为 3 级,说明 504S的耐热性较强.综上,504S所配组合产量高、稻米品质优、抗病和耐热性较强.

    504S产量品质抗病性耐热性

    羊肚菌栽培方法优化研究

    武彬韩建东张元祺李文刚...
    43-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羊肚菌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品种、单播混播、菌种形态、低畦、腐殖质添加量等因素对羊肚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ZHS-3、ZHS-5、四川-6和MZ-8等品种,在冬春季节分别做了品比试验、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栽培试验、固体菌种和液体原种栽培试验、低畦栽培试验和土壤基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品比试验中四川-6的栽培效果更好,较ZHS-3、ZHS-5和MZ-8产量分别高22.27%、32.17%和19.74%;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栽培试验中单一菌种的栽培效果更好,产量较混合菌种高22.72%,说明若早发菌种和晚发菌种同时存在则无协同作用;液体原种和固体菌种栽培试验中固体菌种的栽培效果更好,产量较液体菌种高28.78%,液体菌种虽然发菌快但个体小;低畦栽培试验中平栽的栽培效果更好,产量较下挖组高53.24%,说明通风不足会影响产量;腐殖质添加试验中添加腐殖质含量在5%时栽培效果更好,产量较添加10%腐殖质区域高20.10%,较对照组高31.12%,说明腐殖质添加不宜过量.

    羊肚菌液体菌种混合菌种低畦腐殖质

    基于硫苷种类和含量分析的高品质水果萝卜种质筛选

    刘哲沈峰郑佳秋王燕...
    47-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根辣味、根甜味、根质地、空心、根光滑度、根疤痕等品质进行感官评价,从78份萝卜种质中筛选出12份品质优良的萝卜种质.随后利用LC-MS对这12份萝卜种质肉质根中硫苷的组分和含量进行鉴定和分析,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总硫苷与单个硫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过感官评价筛选的12份萝卜种质包括2份长白萝卜种质,3份圆白萝卜种质,3份长红萝卜种质,4 份绿皮萝卜种质.在所试萝卜种质中,共鉴定出12种硫代葡萄糖苷,分别有脂肪族硫苷 8 种(GRA、GIB、GRH、GRE、GER、GBN、PRO、GAL)和吲哚族硫苷4种(GBR、NGBS、4HGBS、4MGBS).其中,总硫苷含量最高的种质为 F1005(22.947 μmol/g),含量最低的是 W1063(3.518 μmol/g).在成分上,主要的脂肪族硫苷为GRH,主要的吲哚族硫苷是NGBS.此外,在供试的 12 种萝卜种质中,脂肪族硫苷占总硫苷含量的95.78%~99.87%,吲哚族硫苷占总硫苷含量的 0.16%~4.22%.各种质硫苷含量最高的都是GRH,占总硫苷含量的61.91%~93.54%,总硫苷含量与GRH、GRE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 NGBS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且单一硫苷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共筛选出萝卜硫素前体硫苷GRA含量高的种质3份,分别为F1060、F1078 和W1044,辣味物质主要硫苷GRH含量低的种质3 份,分别为W1063、F1030和W1044.该研究结果为培育高品质优良萝卜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水果萝卜感官评价硫苷组分含量L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