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陈化方式对宛艾中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谭春斌周瑶苏智敏李娟...
    178-180,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酚酸中的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和黄酮类的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研究宛艾自然陈化与加速陈化过程中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加速陈化过程中,大多数酚酸类物质含量增加,黄酮类棕矢车菊素含量逐渐减少,黄酮类异泽兰黄素含量明显增加;在自然陈化过程中,黄酮类物质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含量逐渐增加,酚酸类物质随陈化时间的增加变化各异.研究结果对宛艾大健康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宛艾陈化方式酚酸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含量

    移动式陶瓷厚膜热源密集烤房应用效果分析

    王文伦徐洪刚段积有席家新...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移动式陶瓷厚膜热源密集烤房在解决普通燃煤密集烤房中存在的高能耗、高碳排放以及烤后烟叶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方面的效果.[方法]通过引入陶瓷厚膜发热技术,研制出一种移动式陶瓷厚膜热源密集烤房,并与普通燃煤密集烤房在烤烟能耗、温控精度和烟叶烘烤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与普通燃煤密集烤房相比,移动式陶瓷厚膜热源密集烤房平均成本降低 1.52 元/kg,节能增效显著,烘烤温度控制精度高,烤后烟叶糖碱比更加协调.[结论]移动式陶瓷厚膜热源密集烤房具有可移动、省时省工、无污染等优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烤烟陶瓷厚膜热源移动式密集烤房节能增效

    固相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辣椒红色素中的苏丹红

    张金磊鲁立良陈永发刘长勇...
    185-18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辣椒红色素中4 种苏丹红染料的方法.[方法]辣椒红色素样品经正己烷提取,分子印迹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ZORABX SB-Aq C18(3.0 mm×100 mm,3.5 μm)分离,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ESI+电喷雾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对辣椒红色素中苏丹红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4 种苏丹红染料在 10~200 ng/mL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 μg/kg,定量限为10 μg/kg,加标量为10、20、50 μg/kg(n=6)时,平均回收率为 71.0%~119.0%,相对标准偏差为1.53%~6.18%.[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辣椒红色素中4种苏丹红染料的定性定量分析.

    辣椒红色素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苏丹红

    基于柱前衍生化-GC-MS技术探究不同采摘期青钱柳叶挥发性物质组成

    汪安程桂林苏敏查萍萍...
    18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GC-MS技术,解析青钱柳叶中的挥发性物质组成,探究 13 批次不同采摘期青钱柳叶中挥发性物质含量差异.[方法]用甲醇超声、甲醇加热回流、乙醇超声、乙醇加热回流、乙酸乙酯超声和正己烷超声6 种提取方法,分别对青钱柳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再结合BSTFA衍生法,综合探究青钱柳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研究2023 年4 月15 日—11 月1 日13 个不同采摘期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差异.[结果]乙酸乙酯提取-BSTFA衍生化法能更全面探究青钱柳叶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研究共鉴定出25 种物质,青钱柳叶中挥发性物质主要是亚麻酸、棕榈酸、呋喃果糖、丙三醇、叶绿醇和硬脂酸等,脂肪酸总含量约为50%,还包括小分子有机酸、醇类和单糖类物质等.S1~S9和S10~S13批次样本物质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春夏季采摘的青钱柳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秋季单糖类物质含量明显增高.

    青钱柳叶挥发性物质采摘期柱前衍生化-GC-MS

    不同流量点源入渗对苹果园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马依努尔·米吉提张栋海常学艳牛蛉磊...
    194-198,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调查点源入渗体的盐分分布特征,分析随着滴灌点源入渗苹果园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筛选出影响主干型苹果园土壤盐分分布的最佳滴头流量和滴灌时长.[方法]设置5种滴头流量(q1、q2、q3、q4、CK),采用剖面网格取样法,分别于滴灌前、滴灌开始3、7、10 h和滴灌结束24h监测滴头点下水平、垂直各网格的土壤含盐量,进一步研究滴头流量和滴灌时长对土壤盐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布的影响.[结果]各处理距滴头水平距离 0~60 cm中,处理q2 滴灌 7h的土壤含盐量最低,为 82.55 g/kg,较CK降低了6.33 g/kg.距滴头垂直距离0~30 cm中,处理q2 滴灌7h时的土壤含盐量最低,为83.67 g/kg,较CK降低了10.26 g/kg.[结论]影响苹果园土壤盐分运移的最佳滴头流量为8L/h,最适宜的滴灌时长为7h.

    滴头流量滴灌时长土壤含盐量

    肉鸡舍热能循环利用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左玲玲李尚民刘红光廖俊涛...
    199-20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利用肉鸡舍内多余热能,降低肉鸡养殖臭气污染,设计了一款热能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采用空气能机理和电催化脱氨工艺设计,并于东北地区评价了该系统在肉鸡舍的热回收和除臭效果.试验舍采用2 套相同的热能循环利用系统通风,对照舍采用常规负压风机通风.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舍相比,热能循环利用系统可使新风平均温度提高2.19℃;NH3、CO2 平均浓度分别显著下降0.91和272 mg/m3(P<0.05),NH3 去除率达55.96%;热回收效率达64.00%.该系统可有效提高肉鸡养殖舍内温度,降低舍内NH3 和CO2 浓度;热回收和除臭效率较高,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肉鸡热能循环利用系统设计应用

    打叶器框栏形状及尺寸对打叶复烤叶片结构的影响

    管赛赛尉冬朱波
    203-20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打叶复烤叶片结构,降低大片率,提升中片率.[方法]以会理B3F为供试材料,以打叶器一打四联框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打叶器框栏形状、尺寸对打叶复烤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处理A2 B2 综合表现较好,能有效降低大片率,提升中片率,且保持其碎片率、碎末率无显著增加.当采用7.62 cm框栏尺寸时,正六边形框栏较菱形框栏,大片率显著降低 6.87 百分点,中片率显著提高3.90百分点,但是大中片率会明显下降且碎片率、碎末率较高.当采用8.89 cm框栏尺寸时,正六边形框栏较菱形框栏,大片率显著降低8.10百分点,中片率显著提高5.72百分点,大中片率显著下降,两者的碎片率、碎末率无显著差异.当采用菱形框栏时,8.89 cm框栏尺寸较7.62 cm框栏尺寸,大片率、中片率、大中片率无显著变化,碎片率、碎末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当采用正六边形框栏时,8.89 cm框栏尺寸较7.62 cm框栏尺寸,大片率无显著变化,中片率提高2.23百分点、大中片率提高1.36百分点,碎片率、碎末率显著下降.[结论]打叶器一打四联打叶框栏采用8.89 cm尺寸、正六边形框栏,能够优化烟叶叶片结构,降低大片率,提高中片率,同时还能保持较低的烟叶造碎.

    打叶器框栏形状框栏尺寸叶片结构

    数字乡村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

    黄异诗谭俊华
    206-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2019年1 571个县市的截面数据并与2019年数字乡村指数相匹配后,采用了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探讨数字乡村建设不同维度时发现,不同维度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最大.从数字乡村建设在县域技术升级中介效应的视角进一步验证发现,数字乡村发展通过技术进步,发展智慧农业,从而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据此,提出了相关政府应大力支持技术创新,激发县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活力,形成新竞争优势与增长点,使县域经济发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建议.

    县域经济数字乡村数字经济经济增长

    乡村市场失衡协调化发展研究

    范永忠范龙昌
    21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市场失衡已成一种共识,协调化是乡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立足中国城乡市场失衡情境,推进"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与三产融合,促进乡村市场协调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通过考察乡村市场化的摸索与定调、有为政府主导下的有效市场形成及统一大市场提出与建设3个阶段的演化进程,系统分析了城乡市场协调面临的产品市场以及城乡要素市场分割问题,其根本原因如下:一是农业不强;二是区域与部门分割的本位主义,使乡村市场发展错失了公平发展的历史机遇与机会.在有为政府主导下的有效市场制度基础上,提出联结是乡村市场协调化发展的前提,融合是乡村市场协调化发展的关键,强农是乡村市场协调化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打造乡村市场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联结-融合-强农"的实现路径.

    乡村市场演化失衡问题制度基础实现路径

    数字化转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王超齐张佳
    21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了数字化转型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及指标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驱动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数字化转型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对下游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中游次之,对上游地区则较弱.经过指标异质性检验后发现,数字化转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享的促进作用最强,创新、协调和绿色次之,对开放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夯实数字化技术基础工程,培养农业数字化运用人才,加强数字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数字化转型农业高质量发展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分析长江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