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基质配方对白参菌栽培的影响

    马吉平王赟萍王素贞肖银润...
    44-4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白参菌栽培的影响.[方法]设计不同配方,研究白参菌在不同栽培配方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品质.[结果]利用杂木屑30%、棉籽壳50%、玉米粉8%,麦麸 10%、过磷酸钙1%,石膏粉 1%的配方栽培白参菌,菌丝满袋时间最短(19.0 d),菌丝生长速率也最快,达8.20 mm/d,生物学效率达44.57%.[结论]该研究可为白参菌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白参菌基质配方食用菌栽培

    亚低温对樱桃番茄生长和花序的影响

    赵云霞黄玲丹韩道杰杨冬艳...
    46-4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樱桃番茄2叶1心(第3片叶展开时)的幼苗放入人工气候箱模拟亚低温环境,研究亚低温对樱桃番茄苗期植株生长和苗期亚低温对樱桃番茄花芽分化和花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樱桃番茄苗期管理和优化花芽分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亚低温处理的樱桃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叶长、叶宽、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与对照差异显著,增长幅度均比对照小,幼苗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降低,抑制樱桃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苗期亚低温影响第 1、2、3穗花芽分化,致使花芽分化延后、花序数量增加,改变花序的分蘖能力,始花期推迟12 d,第2穗开花时间推迟8d,第3 穗开花时间推迟4d,主要影响第1花序数量,亚低温胁迫影响樱桃番茄花芽分化和花序形成.

    樱桃番茄亚低温生长花序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贵州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研究

    钱昭英刘光婷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桥梁.规范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是贵州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对2012-2022 年贵州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和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偏低,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和"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贵州省整体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及以贵阳市为中心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贵州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并且大部分城市的耦合协调类型在研究期间未发生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水平滞后与同步受阻并存.

    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湿地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李伟张一帆王璟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西南常见的挺水植物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鸢尾(Iris tectorum),浮水植物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和水鳖(Hydrocharis dubia),及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探讨其去除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30d处理,8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净化作用.其中,水蓑衣对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49.80%、31.34%、41.05%和45.22%,苦草和狐尾藻次之,金鱼藻和水鳖较差.因此,水蓑衣和苦草是去除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潜在园林植物.

    水生植物富营养化水质净化植物修复碳中和

    黄陂湖不同生境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特征研究

    陈依林田胜尼赵林王雅洁...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黄陂湖湿地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方法]以黄陂湖湿地陆生植物、水陆交错带植物和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踏查法,分析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和主要优势物种群落.[结果]在整个黄陂湖湿地共调查到306种植物,隶属78科218属,其中陆生植物调查到225种,隶属60科165属;水陆交错带植物调查到199 种,隶属48 科134 属;水生植物调查到32种,隶属16科24属.陆生与水陆交错带植物物种组成差异不明显,但2 种生境与水生植物物种组成差异明显.从植物多样性上来看,陆生和水陆交错带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高于水生植物,其中,陆生和水陆交错带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但 2 种生境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高于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Simpson指数高于陆生和水陆交错带植物.从群落特征来看,黄陂湖湿地陆生和水陆交错带植物群落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和豆科(Fabaceae)植物为优势种;水生植物群落以禾本科、睡莲科(Nymphaeaceae)和菱科(Trapaceae)植物为优势种.[结论]通过对植物栖息地的改善和调控,可以有效调节植物的生活环境,提高物种多样性水平.

    生境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黄陂湖湿地

    广西土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黄依平杨小雄
    66-7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广西土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基于InVEST模型的产水量模块和ArcGIS软件,定量评估广西2000、2010、2020年3个时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2000-2020年广西土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为140.26×108~157.83×108 m3,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48.99×108 m3,时间尺度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空间格局上呈现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态势;2000-2020 年广西各类土地的水源涵养功能排序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占比对水源涵养量有重要影响;单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广西土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年蒸散量、高程的影响,而双因子探测结果则进一步揭示,土地利用类型和年降水量、年降水量和人口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分布变化影响尤为显著.[结论]广西土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在时空上存在明显差异,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成效,兼顾单因子和多因子作用的共同影响有利于广西更好地推进生态安全建设.

    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影响因素土地生态系统InVEST模型地理探测器广西

    斜带石斑鱼源的哈维氏弧菌分离与鉴定

    徐露茜顾豪铭许馨兰汪志文...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鉴定造成湛江某养殖场斜带石斑鱼大量死亡的病原,对皮肤滋生白色隆起疥疮的患病斜带石斑鱼进行解剖与细菌分离与纯化.[方法]通过生化反应、16S rRNA基因克隆与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分离纯化获得的优势菌S1.采用OD600和平板活菌计数绘制V.harveyi S1生长曲线,以R2 判断其生长曲线的相关性和可信度.[结果]鉴定结果显示S1 为哈维氏弧菌,同V.harveyi hq-V149聚为一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源的哈维氏弧菌S1对诺氟沙星、头孢氨苄、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12 种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G、氨曲南、链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哌酮等12种抗生素不敏感.[结论]哈维氏弧菌S1 是造成湛江某养殖场斜带石斑鱼大量死亡的病原,其指数生长时间为5~12 h,随后进入平台期.

    哈维氏弧菌16SrRNA斜带石斑鱼药敏试验生长曲线

    MS-222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麻醉复苏效果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马之豪袁健美仇明徐超楠...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MS-222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麻醉效果、复苏效果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7 个不同浓度(50、60、70、80、90、100和110 mg/L)MS-222对异育银鲫(5.88±0.78)g进行麻醉,通过记录麻醉分期及其时间、鳃中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确定异育银鲫的最适MS-222麻醉浓度和时间.结果表明:在MS-222浓度为60、70、80、90 和100 mg/L时,异育银鲫均可进入麻醉第Ⅰ期和第Ⅱ期,均能在10 min内复苏;浓度低于50 mg/L时,异育银鲫难以进入深度麻醉;浓度高于100 mg/L时,异育银鲫累计死亡率为40%.选择MS-222浓度为60和100 mg/L进行麻醉,进一步分析不同麻醉剂浓度对鱼体的潜在氧化损伤.100 mg/L MS-222深度麻醉异育银鲫(约4 min)后,鳃中GSH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HSP70、keap1、PIK3A1、nrf1、MAPK3 和caspase3 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放入清水复苏 6h时,鳃中POD活性显著下降(P<0.05),caspase3 和LYZ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异育银鲫逐渐恢复到麻醉前水平;60 mg/L MS-222深度麻醉异育银鲫(24 h)后,鳃中GSH活性上升(P<0.05);NQO、keap1、PIK3A1、Nrf1和MAPK3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放入清水复苏1 min后,所测指标与麻醉前差异不显著(P>0.05).异育银鲫运输过程中适宜的MS-222浓度为60~100 mg/L,科研试验中MS-222较适宜的浓度为100 mg/L.

    麻醉剂MS-222异育银鲫氧化损伤

    非遗传因素对山东地区小尾寒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张文静何军敏刘桂芬张果平...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探究非遗传因素对山东地区小尾寒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其生长性能,旨在为提高山东地区小尾寒羊的生长速率和遗传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东嘉祥县A、B 2 个羊场养殖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收集 2015-2023 年小尾寒羊的早期生长性状(初生重、断奶重以及2个阶段的体长、体高、胸围、胸宽、胸深、管围),并运用SAS 9.2软件GLM程序对影响小尾寒羊早期生长性状的非遗传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出生年份对小尾寒羊初生阶段的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对初生重和其他体尺性状有极显著影响(P<0.01);出生年份对小尾寒羊断奶阶段的体高有显著影响(P<0.05),对断奶重和管围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体长、胸围、胸宽和胸深均无显著影响(P>0.05).出生类型对小尾寒羊早期生长阶段体尺性状和体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母羊年龄对小尾寒羊初生重和断奶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初生阶段除体长外的其他体尺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断奶阶段除胸深外的其他体尺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性别对小尾寒羊初生阶段的胸宽无显著影响(P>0.05),对断奶阶段的管围有显著影响(P<0.05),对早期生长阶段体重和其他体尺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场别对小尾寒羊早期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通过对影响山东地区小尾寒羊早期生长性状的非遗传因素进行检验,确定了影响显著的固定效应,为山东地区小尾寒羊的选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山东地区小尾寒羊早期生长性状非遗传因素

    博落回口服液对仔猪大肠杆菌病腹泻的疗效研究

    郁建生胡美忠
    90-9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丰富的植物博落回为原料,提取其活性成分博落回生物碱后,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与添加助溶剂和稳定剂等制成博落回口服液,用以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选择22~30日龄的梅山仔猪140头,随机分为5组,除健康对照组10头仔猪外,其他仔猪人工接种致病性大肠杆菌O149∶K88ac,20 h后用药物博落回口服液实施治疗.药物试验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各30 头仔猪,分别按每头仔猪2.5、5.0、10.0 mL的剂量灌服博落回口服液,药物对照组30头仔猪,用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溶于水中灌服,剂量为12.5 mg/kg.感染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各10头仔猪,不用药.各组均1d给药2次,连用3d,于停药3d后统计疗效.结果表明:博落回口服液中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的治愈率在90.0%以上,博落回口服液中、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6.7%,高于药物对照组(93.3%),但差异不显著(P>0.05).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博落回口服液对大鼠经口染毒LD50大于5 g/kg,是非常安全的.试验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的博落回口服液对仔猪腹泻有较好疗效,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添加助溶剂和稳定剂等在2年期内保持博落回口服液有效成分不变.

    博落回口服液大肠杆菌病仔猪腹泻疗效观察